也有出错的时候。有一次,周周问爸爸:“为什么爸爸长胡子啊?”爸爸忙着干别的,随口答道:“因为爸爸老了呀。”我一听觉得不对劲,这个答案是多么谬误啊,爸爸老了就长胡子,外婆更老为什么不长胡子?小男孩没老又为什么不长胡子?这不是会误导她吗?我赶紧更正:“爸爸说得不对,因为爸爸是男人,男人才长胡子。爸爸小时候是个小男孩,象**弟弟一样,那时没长胡子,长到10多岁的时候就开始长胡子。每个小男孩都是这样长到10多岁就长胡子啦。”爸爸经我提醒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郑重向周周认错,纠正了这个小错误。
对待孩子的“性”问题,大多数家长是持躲避、敷衍的态度,并且感到尴尬、难于启齿,或是连哄带骗。这样暧昧的态度会让孩子更好奇,并且觉得“性”是羞耻的。比如我小的时候,大人们告诉我“小孩子是从树上结的”,暧昧的表情和话语让我从小就觉得“性”是一件“丑恶、肮脏”的事情(这种心理阴影直到我婚后很久才消除),而我妈妈反复渲染她生我时候的“痛苦”,让我觉得生育孩子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结婚多年都没有勇气要孩子!就连怀了周周后我都是处于恐惧之中,没有顺产的勇气,最终选择了剖腹!生了周周以后,我才觉得生孩子不是那么可怕的,很后悔没有顺产(顺产的种种好处大家都知道,就不罗嗦了)。
今天和我妈聊到“性教育”的话题,以及提到她老人家给我灌输的“性”就是“罪恶和丑陋”的错误观念。殊不知我刚亮出我的观点,我妈便白了我一眼,振振有词地反驳:“你教得越多,她就知道得越多,这样岂不害了孩子?”我倒!这是什么逻辑!当着周周,我不便与她争执,要改造她真是任重而道远啊!也许大多数老人会如同我妈这样想吧!正是这种错误的观念害了孩子啊!
目前的青少年婚前性行为及性犯罪其实都与不当的性教育有关,孩子就是这种心理:越是藏藏揶揶就越是好奇,越是好奇就越是要弄个明白,怎么弄个明白呢,直接体验一下啦。如果家长和学校没有进行科学的性教育,孩子就会从“黄色”录像、视频中获取性知识,那才是真正地毒害了孩子啊!所以,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一定不能让“黄色录像”抢在了我们的前面!其实,只要家长的态度落落大方,坦然面对孩子的疑问,对孩子的性问题如实相告,孩子会正确地认识“性”,建立健康的性观念及婚恋观,为今后的美满人生奠定基础。
日期:2009-11-27 7:04:00
一直以来有个想法,在这里和大家说一下,大家看可不可行,也恳求大家出谋划策:
想组建一个妈妈互助团体(完全是公益组织),在这个团体里,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活动,包括妈妈读书会、手工、亲子阅读、户外亲子游戏、亲子旅游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妈妈们可以面对面的交流育儿经验,学习育儿知识,互通育儿信息。孩子们也有机会在这个小社会里得到交往能力、胆量等各方面的锻炼。
由于网络的便利,来自天南地北的我们相聚在这里,共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鼓励,我看到了很多妈妈的进步。但是也由于网络的局限性,我们始终无法面对面的交流,更无法给孩子一个小集体的环境,而现在的独生子女真是太孤单,多么需要一个自己的社交圈子啊!而且由于周围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我们不一样,我们要面对其他家长的压力,孩子也受到一些负面的影响(这一点相信很多妈妈遇到过)。我们多么需要一个志同道合的家长圈子!
于是我冥思苦想,要怎样才能把每个城市的妈妈聚集在一起,团结一批志同道合的妈妈?刚才躺在床上想了很久,突然冒出一个灵感:我们可以利用天涯及各地妈妈网这些平台,呼唤一些教育理念相同的妈妈站出来,然后在每个城市建立“0--6岁早教QQ群”,利用QQ群把大家联系在一起!由每个城市的QQ群主负责组织这个妈妈互助团体,定期开展各项活动。
这些都只是初步的一个想法,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还值得商榷,望各位热心的妈妈出出注意!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够,教育好大家的孩子才是终极目标!这帮助了别人,也帮助了我们自己,因为孩子不是孤立在真空中的,他是社会人,他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
昨天和妞妞妈聊天时,我提到了这个想法,得到她的大力支持!她人在北欧,她说北欧有类似团体叫做“妈妈咖啡馆”,她一直在思考,需要一个平台把这个帖子的理念推广出去,真的很感谢妞妞妈,如此热心!
你希望妈妈互助团体开展一些什么活动?你觉得有更好的办法把妈妈们联系在一起吗?另外,大家报一下自己在哪个城市吧,呵呵。
希望更多的热心妈妈站出来做这件意义非凡的事情
日期:2009-12-1 16:07:00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吗?
生活中很多家长喜欢把“你真棒”挂在口头,无论孩子在什么时候,做成了一件事情,家长都会来一句“你真棒”。不少家长信奉“赏识”教育,觉得好孩子就是“夸”出来的,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有一个8岁孩子的妈妈问,孩子每做一件事情都要得到我的表扬,如果我没有表扬他,他就会大发雷霆。
我问她,是不是表扬太多的缘故?她说,是的,以前我批评的多,后来我发现这样不好,为了让他建立自信,给他的表扬就比较多了。现在他时刻关注我的情绪,如果我高兴,他就开心;如果我的情绪不太好,他就会暴躁。这个孩子迷失了自我,他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情绪,一切都建立在妈妈的情绪上;他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内心是不自信的,所以,他需要获得别人的表扬来证实自己。这是妈妈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的,以前批评多,后来表扬多,这是走了两个极端!
还有不少网友留言说,孩子可能被自己夸得太多了,具体表现是,每做一件事情都要看看妈妈,期待着妈妈的表扬。如果妈妈没有表扬,就会问妈妈:妈妈我很棒吧?一定要得到妈妈的肯定答复后才如释重负。
这样的孩子不少,他们已经习惯事事被表扬、被赞美,如果他们做好某件事情,家长没有表扬的话,他们就会觉得很生气、很失落。
一个人的自信是建立在独立做好一件事情后获得的成就感的基础上的,而不是建立在别人的“赞美”和“表扬”之上。一个人格健全具有较高情商的孩子的孩子是会当好自己情绪的主人的,不被别人所左右。这一类孩子的情商就很欠缺。
什么是情商?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以往认为,一个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智力水平是第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但现在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有时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美国心理学家认为,情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我。二是能管理自己的情绪,即自律能力;三是自我激励,它能够使人走出生命中的低潮,重新出发。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即移情能力,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即领导和管理能力。
情商的第一个方面就是认识自我,一个人只有认识自我,才能成为自己的主宰。而不必要的表扬会让孩子迷失自我,被别人所左右。我们对孩子不能盲目的“夸”,表扬也应该看情况,表扬过头了,孩子就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了。当然也不能盲目批评,表扬和批评都是成人给孩子的“评价”,都会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评价。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