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孩子的心灵(和0--6岁宝宝父母交流)》
第45节

作者: zhoulinyuluo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些音像制品对孩子的毒害也不浅。某日遇见一位6岁的小女孩在荡秋千,她得意地告诉我,她会背加减乘除法口诀了,说罢就开始背诵起来。果然口诀背得非常流利。待她背完,我笑着问,3乘9等于多少呀?女孩回答,18。在场的大人们哈哈大笑起来,我没有笑,我觉得这个问题有些严重。女孩替自己辩解,我会背、会写、会读,就是不会做(题目)。我说你可以不会背、不会写、不会读,你会做就行了。接着我问了几个10以内的加法题,女孩要通过扳手指头才能答出,而同龄的孩子大多是不需要扳手指头了的。光记住不理解,这种口诀记住又有什么用呢?我问女孩的妈妈孩子是跟谁学的,妈妈说是看碟学的。我说刚才你也看见了,赶紧别让孩子看这种碟了,这会把孩子越教越傻。

  还有一些早教机构不得不说。真正的早教应该是“生活即教育”。孩子不可能通过每个月上几次早教课就可以改观的,而是在家长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得到改变。所以好的早教中心,其教育对象应该主要是家长,而不是孩子。周周爸的一位同事,非常重视早教,但不知该如何下手。她千挑万选找了一家早教中心,一次性交了两万块钱。这家早教中心上课是专门针对孩子的,上课过程中不允许家长陪同。我看了一下早教中心上课的资料,都是知识方面的,比如“沉浮”、“水变成冰”等等。我跟她说,你这个钱就花得太不值得了,这些知识性的东西原本就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的性格、心理、习惯等更重要。况且这些知识性的东西完全可以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实验获取,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观察、发现和思考。这些东西根本不必搬到课堂,并且搬到课堂的效果还不如孩子在家亲自动手实验。我接着说,就算早教中心教育方法很好,如果单纯只靠早教中心每个月上几次课,家长不和早教中心配合,也不会有什么教育效果的。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讲,这家早教中心不让家长陪同上课就是不可取的,这跟普通幼儿园或培训班之类没什么区别。这位妈妈听我这么一解释觉得非常有道理,想找早教中心退学呢。

  再来说说玩具。很多家长都给孩子买很多玩具,比如车子、枪、机器人、奥特曼,各种会说话会眨眼睛会唱歌的洋娃娃 ,昂贵的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等。往往买回去几天,孩子便不感兴趣了,扔到一边,没过多久又要

日期:2009-12-20 8:49:00

  求买新的玩具。如此反复,买一大堆玩具,真正能持久感兴趣的确不多,浪费钱不说,害处挺多。害处一,孩子不能对玩具维持持久的兴趣,三分钟热度后就扔到一边,不利于孩子的专注力。害处二,对于不喜欢的玩具,孩子就不会爱惜,而且因为很容易得到新的玩具,孩子会不懂珍惜,不仅不珍惜玩具,甚至会迁延到不珍惜任何东西。害处三,无限制地买玩具让孩子不知道适度,不懂得自律。害处四,物质的过度满足让孩子不懂得体恤父母,造成责任感缺失。小时候闹着要父母买玩具,大了就会闹着要父母买房子、车子。

  玩具不是不能买,但是要选择适合孩子的、参与性强的玩具。并且不能无节制的买,不能让孩子觉得把玩具弄坏了、弄丢了没关系,爸爸妈妈再买就是。买玩具的花费一定不要超过买书的花费。周周到目前为止,花在玩具上的钱总共不超过800块,还包括一辆好孩子单车和滑板车,但是周周买书和作画工具的花费可能有好几千了。哪些玩具我们可以选择呢?

  一、积木类 有木头的和塑料的。这类玩具变化很多,只要孩子想到,几乎都可以拼插出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二、连接类 木制玩具,实用扳手、起子等工具,用木螺丝把各种部件连接起来,做成车子、房子、椅子等物品。这一类玩具特别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观察力、专注力、耐心。
  三、角色游戏类 有木头的和塑料的,木头的质量更好,也更逼真。有“医院”、“生日”、“娃娃家”等等,大多数孩子都喜欢模仿成人的社会行为,这是孩子们喜欢的一类玩具。能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四、运动器械类 如单车、滑板车等等,骑单车比开电动摩托车要好,因为骑单车锻炼了手、脚、脑、眼的协调能力,并且发展孩子的动作,锻炼身体,一举数得。而骑电动摩托车做不到这一点。

日期:2009-12-23 18:52:00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孩子?
  2009年12月17日,山东一名初中生被老师罚站,之后老师去喝酒忘了罚站的事情,导致这名14岁的学生被活活冻死在宿舍后面的沟里。中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发现孩子的时候,他躺在宿舍后面的一条沟里,头朝东脚朝西,仰面躺着,死得很舒坦。”坚称是一起意外事故。记者从当地气象部门了解到,张继鑫出事的12月17日晚,气温为零下10℃。(2009年12月22日《鲁中晨报》)

  这名叫张继鑫的学生是帮高年级学生高国友(音)买方便面被值班老师抓到的,值班老师不问缘由打了几下并把张继鑫罚站在寒冷的室外。 “第一次,张继鑫身上已经没钱了,他是去别的宿舍借了钱给高国友买的方便面,但那个家伙吃过之后,可能没有吃饱,又让张继鑫出去买。”据张继鑫的室友回忆,当时,张继鑫已经脱掉衣服躺下准备睡觉了,“他曾表示自己不愿意去了,但最后还是因为害怕对方,去了。”

  看到这则新闻,我震惊了,对于学校老师的冷血我不想再去指责什么,张继鑫到底死得舒不舒坦,相信公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学校和当事老师应该承担何种责任,相信法律会给死者家属一个说法。我只是在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让张继鑫忍受零下10 °的严寒,乖乖站在寒冷的室外?究竟是什么力量让他可冻死也不回宿舍?死者已逝,我们无法得知这个14岁的孩子临死前在零下10°的寒夜里瑟瑟发抖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什么,不过我可以肯定,他一定非常害怕,他害怕私自回到宿舍会换来老师更为严酷的惩罚,所以哪怕死了,也不敢反抗。这真是一个悲剧,一个14岁的孩子,应该有了自己的思维,但是他完全不能支配自己。他没有独立的思考,没有自由的意志,只有对老师的畏惧和顺服。在面于强权的时候,他哪怕冻死也不敢反抗,他只是一个奴隶!

  我们的教育培养出这样的孩子真是一个悲剧,这是失败的教育!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孩子,听话、顺从、不惹事?学校和家长评判一个孩子是不是好孩子的标准之一就是:这个孩子是“听话、成绩好”。张继鑫够听话的了吧, 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到死都执行着老师的命令!真是听话得让人心痛!倘若张继鑫不是这么“听话”,他能有一点点自己的独立的思考,能稍稍有一点意志上的自由,恐怕他就不会乖乖地站在寒冷的室外,也就不会丧命了。

  现行的传统教育是不能给孩子自由的,总是在身体和意志上控制和奴役孩子。曾经见过一个幼儿园老师在给孩子发点心,她举着小饼干大声呵斥着孩子们:坐好,小手放到背后,闭上嘴巴,老师才给你们吃饼干。这是老师在控制孩子的身体自由,手必须放到背后;待小朋友一个个小手放好了,嘴巴也闭上了,她开始分发饼干。看着孩子们吃的时候,老师又开口说了:听话的、乖乖坐到凳子上的是好孩子,老师奖小红花。这是老师在意志上奴役孩子:必须乖乖的听话才是好孩子,否则是坏孩子。这样的老师几乎遍及每一个幼儿园,这样类似的言论随处都可以听到。

  不仅老师,很多家长也是这样“奴役”孩子的。很多家长特别喜欢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头上,比如给孩子买衣服,家长总是挑自己喜欢的颜色和款式,不管孩子喜不喜欢;教孩子学这样、学那样,不顾孩子有没有兴趣;教育孩子的口头禅就是“听话..乖一点”,孩子稍有反抗,就说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仿佛一定要孩子屈从于自己才是好孩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