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04-07 10:12:34
《一个越战老兵的北漂(揭秘版之四十四)》
他告诉我,思茅坝西边,刚成立了一个秘密训练大队,专门培训Y国的特战武装,上级要我们连出一名富有实战经验的战术教员,你是再合适不过了。
我一听,也异常兴奋,因为这事关我的前途命运啊!
但他又不无担忧地对我说:“主要你的体质是个问题,如果你能过了体质考验这一关,在部队上,你一定会比我还有前途的。”
他的担忧,也正是我的心病。
第三天上午,我背着背包,独自去了训练大队。
这个训练大队在思茅坝西郊的一片树林里,门口戒备森严。卫兵验证了我的身份,放我进去了。
留心观察,训练大队的院子确实够大的,里面除了必备的操场,还有一座郁郁葱葱的小山包,足以供一个分队攻防训练之用。在去大队部的路上,我遇到了三三两两的年轻人,他们穿着绿色军装,却没有佩戴标识,我断定,这就是Y国的特战武装。可是,透过他们的稚气,透过他们的眼神,我一点儿也没看出特战的气质,这就是说,今后的任务将是十分艰巨的。
大队长是个东北人,个头高高的,眼睛里掩藏着一种不可琢磨的光。他见到了我,只打量了一眼,就转入了沉目而思。这一来,搞的我局促不安。
他突然对我说:“你先去‘207’室休息吧。明天我去找你。”
第二天,起床号一响,我的房门便被敲响了。我猜出是大队长,便扎上武装带,打开了门。他什么也没说,转身就朝楼下跑动。我心领神会,紧随其后。
我们肩并肩,围着院内的小山包转开了。
途中,他问我:“训练一支特战部队,你最急于告诉我的是什么?”
我将心中酝酿已久的话说了出来:“作战目地!”
我解释道:“多少年来,我们一直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目地,其实,随着战争的现代化,人类的开明化,部队作战,尤其是特种兵作战,应当把作战目地放在摧垮对方的战斗意志上,不要计较一城一地的原始作战目标,只要制约了对方的战斗意识,一支部队说不定就能打垮一个国家(不幸的是,这种作战思想在20年后,偏偏让美军在沙漠风暴行动和伊拉克战争中验证了)。”
我的这些观点,今天看来似乎寻常,但在当时前卫的有点像奇谈怪论。大队长没有说话,只是领着我跑步。当转到了第三圈儿,我的伤口开始隐隐作痛,越跑我的表情越发难以控制,尽管我清楚,这是在考察我的体质。
大队长慢慢收住了脚步,望着我,思量着说道:“你比我想象的还要活跃,你的思想。”
他又说:“明天,大队的钟主任要到军部领教材,你跟他一起去吧。”
第二天,我跟钟主任坐着一辆中吉普上路了。
到了军部,装上了教材,本该是往回赶对,钟主任却在军部招待所开了房间,让我洗了热水澡,然后领着我去逛蝴蝶泉。在电影《五朵金花》的拍摄地点,钟主任给我照了相,还领我吃了云南著名的汽锅鸡,喝了香米酒。玩了一天,我们才踏上了归程。我感到很温暖、很快活。
中吉普到了思茅,没有向训练大队去,却拐向了我们原来的部队。
我奇异地望着钟主任,他的目光却转向了窗外。
我预感到,有什么不测将要发生了……
北漂联盟
4.7日 9:50
日期:2010-04-07 17:23:15
《一个越战伤兵的北漂(揭秘版——1—45集)》
作者前语:3月16日,天阴,伤口痛,独自躺在床上,想想年近半百了在北京漂着,酸甜苦辣,难以言表。情不自禁中,用手机写下了随感《一个越战伤兵的北漂》,并支锅做饭之余,将小文发到了网上。没想到的事情出现了,大批的网友纷纷点击、跟帖,大家都期望我能如实讲述一下那场战争,尤其是那些年轻人,都盼望我实话实说,还战争本原。尽管我心有余悸,却也觉得很有必要,因为这场距今最近的战争,谜团太多,内幕太多,而报刊、影视等传媒的描述,又多有偏失(因为客观,我或许也难以幸免),为了还历史以真实,让那些长眠南疆的战友心安,我战战兢兢拿起了笔,开始了《一个越战伤兵的北漂(揭秘版之一、之二……)的写作,一天半下来,点击暴涨,跟帖不断,但总有网友心急,要求我尽快进入战争阶段,我思考良久,将前面写的文字作了系列的技术处理,连续发在下面,以求读者方便。这样,可能要浪费许多宝贵的跟帖,但为了更多人的阅读方便,总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
一个半百的越战老兵,告别了优越的环境,承载着全世界的疑惑,混入了浩浩荡荡的北漂大军——这就是去年岁末的我。
是啊,人们怎么能理解呢:省报内退的我,有不菲的薪水,舒适的住房,年轻的妻子和聪明的女儿,竟背乡离井,寄居京城,伙同年轻的漂友,一起求职打工,挤公交、啃大饼,听命于给我当儿子我都嫌小的上司,奔忙于无奈和服从。唯有跟一般漂友不同的是有一处称不上蜗居的小房,但孑然一身,摆脱不了漂友们共享的那种孤寂和乡愁。从支配别人的岗位,到受别人支配的岗位,从天伦之乐的消闲,到柴米油盐的操劳,仿佛天地颠倒,时光轮转,一切从头开始,一切从零做起。
话已至此,难免会迎来俗常的判定:你老小子一准隐藏着惊天动地的野心!我不否认,每个人都是有野心的,但我的野心没有曾子的逍遥,也没有老聃的洒脱,由此决定了这种野心的卑下属性,它是不可能驱动我来北漂的。
那么,究竟为什么呢?法国人卢梭自誉为最勇敢的道白者,美国人詹姆斯却言,人的公开表述几乎没有全裸的。相比,我更信奉詹姆斯。隐藏最深的东西往往是模糊的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蓄积着足以扭曲人的意志的强大推力。
文人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就是隐喻,我羡慕,却鲁愚。当驱体和灵魂稀里糊涂地托付给一场绞杀时,至死也要弄清楚,这个绞杀的推手的本来面目,至少是它值不值得尊敬或付出,这才一生无悔。当采撷了人生最灿烂最动人的阳光而不能尽情沐浴时,这种阴暗的抹杀是那么的冷酷,那么的残暴,甚至还不如失去了阳光……够了吧?
我像一旋凉丝丝的秋风,在京城里忽南忽北地飘着、飘着;如果将目标量化,我的其一似乎就是拣来的。感谢来到了天子脚下,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的收获差一点儿将我击倒:你怎么也不会想到,当年那场被看似神圣的绞杀,几位推手竟然都不了解导演的真正意图,更可笑的是,这场绞杀是在一次与其无关的争吵之后突然发生的。我清楚了,我明白了,三十年后才清楚、才明白。我还能说什么呢?再次感谢北漂吧!
北漂给了一个战争老兵什么?作为一名环境的叛子,我在深深地体会着道经的有无转换,或许我的终极目标不会实现,但我已品尝到了人生领悟的甜蜜。生活的滋味是什么?那就是不惜一切地追求既定的目标,力求活得明白,活得自在,活得阳光,活得淋漓;纵然你的追求注定要失败,也不要停止追求的脚步,因为只有艰难的追求才会给你风光,送来满足,所以,人到中年,宁可有过多的放弃,不可有过多的留恋。
《一个越战伤兵的北漂(揭秘版之一)》
隐痛的故事,往往是不愿意开口的。尤其是那场我经历的战争。我这样默默忍受着,至少,年近八旬的母亲能够减少回忆的痛苦。我这位对硝烟烽火并不陌生的母亲,在我出国征战侵略者期间,天天默默地眺望着她十八岁的儿子厮杀的方向,什么话也不说,什么表情也没有,就在那一年,她健康的身体突然血压增高了,成为之后的持久疾患。另外,我的女儿一直把父亲当英雄看待,我这个英雄就应该无怨无悔,心甘情愿。我不敢为了逆向的思维而破坏一个父亲在女儿心目中的形象。
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随着北漂的经历,有一股莫名的强大力量却在逼迫着我、改变着我,心中的疑惑,心中隐痛,随之也在折磨着我,就像是卡在嗓子眼里的异物,不吐不快。当我用《一个越战老兵的北漂》为题,对那场战争终于发出了几声慨叹,意想不到的事情出现了:网站在热传这篇小文,网友在热议这篇小文,对我这个“最老的北漂新兵”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只是大家一致提议,文章不要那么隐晦,最好直白一点,痛快一点,我也清楚,我要讲述的(或者说透露的),可能大都是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急于知道的,可是,我还是心有余悸啊……
北漂联盟
3.18日10:10 QQ:941599114
《一个越战伤兵的北漂(揭秘版之二)》
1978年11月4日,我们所在部队接到命令:为了“支援柬埔寨,保卫边疆”,要抽调战斗骨干,到南疆去,要求两年以上的老兵报名。可是第二天,动员口号却变成了“支援边疆建设,保卫祖国安全”。部队搞战斗动员有很经验,在政工人员的鼓动下,一些战士开始咬破指头,写血书,一时间,整个营区豪气冲天,血腥弥漫(因为都在咬指头,写血书)。这个时候,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那些最有可能留下的老兵,血书写得最多、最大,这种场面,当时确实催人奋进。今天想来,却很有味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