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工程师的前沿物理科普贴》
第37节作者:
浅论物理 意大利物理学家,曾以高出常规光速25%的速度传送微波。他们推测以快于光速的速度传送信息是有可能的。
这样的研究成果还远远谈不上在宇宙旅行中应用,不过已有人提出将来把它们用在电脑上以大大提高电脑工作速度的设想。
科学家又通过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观测到了具有150亿年历史的宇宙光的速度。检测的结果也打破了爱因斯坦过去提出的理论:“真空中的每秒30万千米的光速是恒定不变的。”这说明新的理论一直在发展之中。
另外还有的科学家提出一种看法,认为决定光速和电磁力的恒星,在数十亿年前可能很弱;如果这一推断是正确的,那么目前关于光速一直是恒定不变的理论就是错误的。
1994年进行的格林伯格实验,是将两个实验者相互认识以后,分别关在两个相距14.5米的封闭的具有电磁屏蔽作用的实验室内,实验的结果显示出人脑之间存在着超光速响应。在该实验中,其中一个实验者接受100个闪光的刺激,当他在刺激中显出反应时,另一个未受刺激的实验者也显示出类似的反应。他们的脑电图被仪器记录了下来。并且双方都感觉到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的成功结束。由于实验室是被高度屏蔽的,因而可以排除其它场的影响,从而证明了:实验者之间相互关联和影响的量子超光速特征的存在。并且实验者之间已经实现了最初级的人脑超光速通信。
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亚原子粒子显然可以同时存在于两个地方,使空间和时间没有区别。科学家还发现光子可以在被零时间屏障所隔绝的两点之间跃迁,这也就是所谓的隧道效应;它曾经被用来制作某些灵敏度高的电子显微镜。
根据量子理论,在相互耦合的微观粒子,譬如电子、光子等之间存在某种神秘的超光速关联。如果我们对其中一个粒子进行测量,另一个粒子会瞬间“感应”到这种影响,并发生相应的变化,无论它们相距多远;微观粒子之间确实存在“心灵感应”。
科学家还发现了在“心灵感应”中思维比光速要快。这些新的科学实验成果,正在试图为人类在物理学上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试图冲破禁锢的光速是最高极限的大门。经典物理历经几百年引领人类步入物理学仿佛是尽善尽美的天地,甚至19世纪末,物理学家误以为即将完成全部物理学的工作时,却被紫外灾烧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就此出现了量子物理这一物理前沿的新科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科学永无止境,人们的认识不断地深入发展到新的境界。物理学不住涌现出来的新课题,激励勇于探索的人们去做更上一层楼的探讨,确立和巩固新科学,开拓视野进一步迈入更新领域去艰难地开拓。
[95]
日期:2009-12-30 09:26:29
光速不变原理,也就是狭义相对论的第二假说;看来就此将光速称之为绝对速度也并不算过分。爱因斯坦认为牛顿的“绝对空间”、“绝对时间”都是不存在的,在他的相对论中认为时间、空间、运动、质量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不变的。却独独保留了光速这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不可改变的量。但是人们应该注意到什么都可能改变,光速恒定的基础都没有了,光速又何以能恒定呢?爱因斯坦推出了两个并不太好理解的法宝——“尺缩”与“钟慢”。
在“尺缩”里,其中有一点不好理解的是,尺是缩在沿运动方向上。也就是说,如果有一个长边是顺着运动方向的长方形,则宽边自然就与运动方向垂直了,那么在接近光速时,人们就会发现长边缩得短于宽边,这岂不成了比例失调的宽边反倒成长边的长方形了;更惨的是一旦达到光速,火箭里的乘客沿运动方向的长度自然就缩没了;这时不要说人的体积没有了,长度为零时,高度也就失去意义了,在地面上的人观察中那怕是扁扁的一线也没有了,人及火箭就此失踪了?那么又何以测速呢?
相对论预言了:离地球这类大质量的物体附近的时间会流逝的慢一些。以后也确实有人用实验证实了在水塔顶上的标准钟比水塔底地面上的标准钟要走得快一些。在这物质性的四维时空中,时间在同一时刻有快有慢,那么光速究竟以哪个时间为准?而失去基准的速度还有何意义,光速恒定不变也就无从谈起了。这反而把光在真空中应该可能具备的恒速给搅乱了。
就这个预言,在美国海军实验室从事全球定位系统的工作的天文学家弗兰顿指出,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卫星上的时间需要永远不停地调整才能与地球上的使用者的时间同步;但是在实践中情况并非如此,他们不得不放弃相对论的这种推断,全球定位系统与爱因斯坦的这种理论无共同语言。
2000年5月王利军用激光波穿越铯气室的实验得到了高过光速310多倍的速度。推翻了狭义相对论“光速是恒定的”及一个视若圣典的推论——“在真空中前进的光速是全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其最根本的道理便在于——任何速度均是由运动物质与传递介质两者各自的特性共同决定的!人们早就知道光在某些介质中传递速度低于其在真空中的速度;也发现在同一种介质中,甚至有些其它的物质有着比光子更高的速度;而同一种运动物质在不同的介质中传递时又得到了不同的速度。简单点举例:用声波在空气中、液体中或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便可知端底;就单拿声波在固体中的传播来讲,它在木头、铜、钢中均有不同的速度。而在同一介质中,不同的物质或能量具有不同的传递速度的事例就太多了,譬如水中的声、光、电;金属中的声、电;……等等就不再列举了。光子的运动速度——光速,也不仅仅取决于它自身,而且必须与它所在其中传递的介质共同来决定各种场合下的光速。
[96]
日期:2009-12-31 09:02:43
王利军的实验证明,光子在铯气中运动时,由光子及传递介质铯气两者共同决定了此时的光速是真空中光速的310倍。实验中所用的那一个激光光波,本身实质上是由无数个光子组成的。实验过程向我们显示了光子在进入铯气室前的运动速度仅是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而一旦光子进入了铯气室便立即以相当于310倍的真空中的光速前进。
实验的结果也告诉了我们:在这个激光光波中最先进入铯气室的光子已经高速通过了铯气室,并且穿过铯气室以后还继续前行了60英尺;紧接在后面的光子正次第而行,其中有许多正行进在铯气室中;而激光光波中最后尾的那部分光子却还在空气中以普通空气中的光速相对于前面部分的光子而言缓慢前行,结果当前面部分早已穿越铯气室时,它们却连铯气室还没进入。这也就是实验现象所揭示的:……当尾部还没有进入铯气室时,前段已从另一端钻出来了,……。至于,前部又已前行了60英尺,不知是否和铯气室前面的传递介质有关?或者是否光子穿越铯气室过程中本性有否变异了?
人类是否能冲破光速这个极限,实际上也不仅仅是在超光速通讯方面有着重大的意义;现实也向人类提出了超光速旅行这一课题,否则人类最终就不要想离开太阳系半步。这不仅仅涉及人类到太空探索,而是终将会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死存亡大计——不迈出这一步早晚要意味着整个人类在太阳系消亡时的灭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