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工程师的前沿物理科普贴》
第52节

作者: 浅论物理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最原始的“基本粒子”,应该是不生不灭、决不可再分的、体积是最小的极限,而整个所有宇宙的一切统统是由它逐层次地组成的。而它小到目前尚无测知手段的程度。该原始基本粒子有完全相同的左旋或右旋两种;仅仅是旋向以及由此引起的两端极性不同。其实只要调转头来就完全一模一样了。而一旦两者相遇便合二而一,呈中性,再难以测知了。实质上这两者也正是由此最原始的中性基本粒子分裂而来的。我们的正负物质或正反粒子以及正反世界全是由此最原始的中性基本粒子组成的。它自身单个个体上质量与能量最最小,但却又从相对体积上具有最最大的质量比、最最高的密度与体内蕴藏能量比。它必定是具有最最高频率的粒子;也是拥有最最快运动速度的粒子。频率及速度的最高极限均属于它。这最原始的“基本粒子”自身可全部进行质量与能量的转换。能以奔腾不止的粒子流绵延不绝地向四面八方发射。

  而由它们逐层次组建成的各阶层的粒子亦具有上述类似特征: 越先组成即层次越低的粒子粒子体积越小、质量越小;但比重却越大、单位体积内蕴藏能量比越大、频率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它们又全都沉淀到中心形成了一个直径为零、无限密度、无限温度的奇点。整个宇宙从诞生到灭亡的一个全部循环过程就此完成了。
  巨大的引力迫使黑洞中所有物质渐渐全部向中心聚拢缩小成一个奇点,这就是宇宙的大挤压终点!
  以后随着奇点内温度越来越高、压力也越来越大;一旦达到某一个临界极限点,奇点内的引力再也收拢不住内部物质时;终于喷薄欲发,瞬间……!
  [134]


日期:2010-02-26 10:00:27

  后 记!
  近年来,世界各国出现了几百年来历史上最热的天气,在这世界天气问题上占主流的科学家慎重指出全球气候正在变暖!而各种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极端气候影响在世界各地频频上演,暴雪、飓风、洪水、干旱,还引起冰川崩塌消融、海平面上升、粮食减产、物种灭绝。
  这些科学宣称北极将在2013年夏天以前完全无冰的全球暖化说。
  在他们的创导下,为此,于2009年12月18日在丹麦隆重举行了全球规模庞大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领导人会议这一世界领导级人物的会议。10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以及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等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了会议。意在就此掀起针对“全球变暖了的”一次人类拯救地球的行动。备受瞩目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比原计划推迟了一天之后在当地时间的19日下午结束,众说纷纭,共识终难成。纷纷扬扬这场热闹已经过去。

  更有甚者:2009年10月17日,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首次在Girifushi岛的水下召开内阁会议。由总统纳希德亲自主持,十四名内阁部长参加。他们戴上水下呼吸装置,潜入深约6米的海水中进行会议。马尔代夫此次召开世界首次水下内阁会议,目的是引起国际社会关注,以凸显全球变暖将会对这个地球上地势最低的国家的造成灭顶之灾的威胁。简直就危在旦夕。

  然而,全球的天气并不领情。就在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刚结束没几天。严寒无情地、肆无忌惮地肆虐了大会的宗旨,同时也推翻了一些原先占主流地位的科学家所提出的并已广为接受的气候变暖理论。北半球这些天受到强烈寒流和创纪录的大雪侵袭,从韩国到俄罗斯,从西欧到美国大平原,都因酷寒和暴雪而瘫痪。西欧入冬以来天气异常严寒,十二月间已有六个国家打破低温纪录。英国则录得三十年来最寒冷冬季。美东地区,北达科他州四日气温达到全美最低的摄氏零下四十六度。佛州杰克森维尔和奥兰多气温降至零下六点七度与零下二点八度,双双创下新纪录。加拿大东岸积雪多达三十厘米,多伦多气温普遍低于零下十三度。印度冬天气温降到接近零度,比以往要低出好几度。

  我国北方和南方今冬都遭遇到最严寒天气,许多地方都创下近几十年来的最寒冷的纪录。2008年春节期间,我国南方各省发生了特大冻雨灾害;一月上旬开始,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持续的大规模雨雪天气,造成我国50年未遇的冰雪灾害。并且我国南方省份的很多地区几乎每年都会发生冻雨灾害天气。
  与全球暖化说背道而驰、截然相反的是:根据位于科罗拉多州的美国国家雪冰资料中心的数据,自2007年起,北极夏季海冰面积已增加1059300多平方公里,增加率26%;即便是最坚定的拥气候暖化派人士,也无法驳斥这一数据。这些借助严寒之威的原非主流派专家终于得以绝地反击的机会,推翻了那些已广为接受的气候变暖理论。称:世界将进入小冰河期,今冬严寒或持续30年。看来,全球暖化说派的那些科学家们的下一个机会还要等待来夏。

  [135]

日期:2010-02-27 09:42:47

  这次气候转暖,说主要的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碳,那么地球能源的重要供给者——太阳除了黑子活动外别无所可探讨的吗?要知道十亿年前,月球和地球的距离只有现在的一半长;月球一直是在以每年三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样道理,如果地球围绕太阳地球公转的轨迹,那怕只要有那么一点点、人们尚难以觉察得出来的改变;只怕是地球上冷暖变化之大已非同小可了。并且若再增大改变到即使我们仍然还没有能觉察出的范围内的地步时;怕是地球早已成为“由冰窖到烤炉的冷热空调了。”地球也早就难以适合人类居住了。另外,我们地球自己本身在这方面的疑点不大了吗?地球内核温度就有5000k以上,压力高达350万大气压,地壳就那么随随便便喷发一次,释放出来的能量就往往有不亚于几百颗原子丨弹丨的威力。

  创导者中不乏有全球一流顶尖的权威人士。在这样关系到人类生死攸关的大问题上都难以正确预言;也就不得不正视这么一个问题了——人的认识总是落后于客观现实。这还仅仅不过是几乎就发生在我们眼皮底下的常事。那么对摸不着、看不见的微观世界中的微粒;以及远在不着边际天边的宏观宇宙中的天体和暗物质,古往今来人类预言的准确性又能有多少呢?

  仅仅是人云亦云是不够的。甚至会遗憾千年。后面还会再接着谈这一点。
  另外,直到现在,现代物理学认为相对论中光速仍然是不变的,并且依然认为超光速在物理学中是不可能的。
  其实在广义相对论中,本身要想定义什么是“超光速”这一概念其实就相当困难。这在爱因斯坦自己的《相对论:狭义与广义理论》一书中就说过:“‘光速不变,’并不是始终正确的,当时间和距离没有绝对的定义的时候,如何确定速度并不是那么清楚的。”
  只是一直有人在质疑,在将来更完善的理论中,怕会无法保证光速仍然会是速度的上限。
  其实爱因斯坦的这段话提示了人们:求实,只有在有一个同一的、完全一致的、基本标准下才可能统一地进行下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并且势必将来,终究会得到别无二致的、同一的结论。

  而爱因斯坦本人认为在宇宙中没有“绝对时间”“绝对空间”。这点与牛顿力学中的有着很大的不同。狭义相对论说空间和时间二者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广义相对论还将空间——时间实际上结合在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共同的四维联系体之中,并且空间——时间的维度能够相互转换。
  咱们再回过头来拿“超光速”来说,确实如爱因斯坦所说:当时间和距离没有绝对的定义的时候,是根本无法确定“速度”,既然“速度”都确定不了,那么“光速”“超光速”又怎能从何而谈起?
  [136]

日期:2010-02-28 10:33:39

  为此,看来有必要将本书所采纳的有些基本概念、定义着重说明一下,以免在不同的前题下,出现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之误。
  时间、空间普通的概念就是:
  时间是宇宙事件顺序的度量。物理学定义:时间是两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空间是宇宙事件位置的度量。是人为的空间物质位移距离的度量。
  爱因斯坦认为空间、时间本身是一种物质,它们随时间的诞生而诞生、随宇宙的灭亡而终止。

  其实时间与空间都是抽象的事物,都是由于意识而产生。没有宇宙再谈什么时间与空间存不存在还有何等意义。并且又何从谈起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