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越战老兵的北漂》
第47节

作者: 北漂联盟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4-17 07:57:35

  《一个越战老兵的北漂(揭秘版之六十一)》
  好像就要发动一场征服北京的战争,我在研究北京。
  这个二千万人的特大都市,有六百万外来人口,也就是北漂族,我要是研究不透这座城市的脾气,就无法在这里立足,就无法在这里创业,就会成为六百万分之一的失败者。而要研究透这座城市,必须熟悉形形色色的人,必须建立自己的体系,当务之急,必须找到郎运来。
  而要在小西天找到郎运来又是何其之难。以北师大为核心的小西天,听来是一个社区,实际上是城中之城,仅远洋风景、今典花园、索家坟、枫蓝公寓和文慧园等大型小区就七八个,大学有北师大和北邮,还有十几个知名文化单位和报刊社,可谓人海茫茫,五彩缤纷。我在小西天街头溜达了几天,没有一点收获。
  我的思路错了!
  新的思路,带来了一种不可思议。作为一个俸禄不菲的“资深记者”,我换上了普通行头,开始了求职之旅。当然,我的求职,不是为了几文铜钱。
  第一仗就败了。看到一家房屋中介招聘,我进去了。店长上上下下打量了我半天,客气地说道:“对不起,老先生,我们不需要人了。”
  估计就是“老先生”三个字把我给毙的。
  小西天里一个送水站的大姐很给我开面:“大兄弟,你只要能扛得动水,我就留下你。”
  纯净水喝得多,抗得却很少,过去都是年轻人的活。我从水站里往电动三轮车上搬,六桶水,累出了一身汗。大姐对我不太放心,就喊来了一个叫楼楼的手小伙子,跟着我。
  电动三轮一开,不亚于波音747,爽!楼楼驾车,我坐在车斗上,沿着文慧西路飞驰,好不威风。我想起了当年翻山越岭卖鱼的时光,唉,过得可真快啊。

  到了西直门北大街的“学院派”写字楼,楼楼刹死了车。需要我亲驾了,六桶水分别要送到十一、十二楼,我真有点犯愁。楼楼是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对我说:“要不,我帮你吧。那八毛钱,我不要。”
  一桶水,八毛的“腿钱”,这孩子看我可怜,真想学雷锋。我掏出了藏在口袋里的“苏烟”,一下拍给了他。
  从他惊奇的眸子里,我看到了纯真,还看到了狡黠。
  因为我当着他的面抽得是低廉的“红塔山”,而这一盒“苏烟”足以顶三四十桶水的“腿钱”。
  他什么也没说,接过了“苏烟”,扛一桶拎一桶,猴似的冲进来大楼。
  送水回来的路上,楼楼显然话少了,估计他在琢磨我。是啊,一个下苦力的半老头子,一下子拿出了响当当的“苏烟”,他不能不琢磨。
  进了小西天,时已天晌,楼楼也没有征求意见,直接把车开到了索家坟后街的一溜小吃店。到了一家面馆,他要了一碗河南面,我也跟着要了一碗。
  他垂着头,像有什么心事。吃着面,我问他:“平时就吃这个?”
  他没有回答,只是示意了一下周围的人。我这才发现,面馆里满满的,都像是下苦力的外地人。
  吃完了面,他才说:“一碗面五块钱,中午、晚上各一碗。我们打工的,一天喂肚子的,不能超过十五块(钱),还有要命的房租,还要往家里邮寄。”
  看来,下苦力的打工者确实不容易啊。
  吃了饭,楼楼正要结帐,我赶紧制止了他:“今天我请了!”

  他更是警觉地望着我。
  “你,究竟是做啥的呀?”他扑闪着大眼睛问。
  我不想瞒他很多,告诉他:“找人的。”
  他想了想,点点头:“看你就不像个下苦力的。找啥人?”

  “河南的,我的一个战友。”
  这小子还很沉稳,抽着一支烟,眯眼端详着我,问:“公丨安丨吧?”他吐了一口烟,又说:“看你人不赖,我就帮你个忙吧。这个小区,河南人还真不少,但就两大帮,一是搞装修的,再就是收废品的。”
  我感激地点点头。同时又想,依照郎运来的特点,一准是在干装修。
  离开了小面馆,楼楼用挑衅的目光望着我:“哎,不会偷偷溜了吧?”
  我一笑:“我还去要点东西呢。”

  “你拉倒吧!”他遵循着自己的判断,说道:“像你这种半途而废的,是没有工钱的。”
  我拍了拍他的膀子:“这年头,还有怕人民币沉的?我订上十个水票,老板娘不会赶我走吧?”
  他傻了眼。
  北漂联盟 (于中华英模网 )
   4.17日 7:50QQ941599114
日期:2010-04-17 17:22:32

  《一个越战老兵的北漂(揭秘版之六十二)》
  有了楼楼的提示,我的搜寻目标大大缩小了。

  我猜想,郎运来一准在干装修,因为这家伙虽然憨乎乎的,手却很巧。在小西天搞装修的,通常二三人一伙,散落在星罗棋布的楼宇里,我打听了十几个装修团伙,一无所获。
  难道他收废品吗?我买了一辆电动车,经常跟着“破烂王”们转悠。失望依旧。
  2009年岁末,妻子让我赶回济南,我一口给回绝了。因为来北京快一个月了,没搞出屁点的名堂,这样回去,自己对不起自己。新年,为了不委屈自己,我到酒店订了两道大菜,购买了一瓶上等的桂花酒,想好好地招待一下自己。新年的那天,很冷,冻得收废品的都不出门了,看到家中堆积的废物,很不舒服。于是,找了个编织袋子,将它们统统背出了家门。
  往哪儿送货呢?路人指向了附近的墙角。
  嗬,这可是世界级的废品收购点——一辆老式客车,卸了轮,趴在墙跟下,车前支着游动磅,车门两侧摞着整整齐齐的废旧物资,当我走了过去,一双穿透我灵魂的小眼睛将我一下子钉住了!这,这不正是郎运来吗!
  他眯着小眼睛,拼命朝前弓着腰,也在端详我。
  我望着穿着破旧军大衣,一脸沧桑的他,一时竟找不到合适的话语。
  我随他进了虽说杂乱,但还有点儿家的样子的车厢。外边寒冷,里面却暖乎乎的。我瞅量了半天,发现铁皮桌子底下生着蜂窝煤呢。他用那双贼亮的小眼逗弄着我,从铺盖底下摸出了一盒“软中华”。
  我惊诧无比!
  他却笑道:“干我们这行的,好烟好酒,不缺。那些有钱的、有权的,不是忘了这,就是忘了那,卖给我们的废品里,什么都有。上年,老子一下子白捡了三千块呢。白花花的票子,塞在一把旧暖瓶里。”
  然后他又玄妙地说道:“要不,我早就回家过年去了,知道你要来。”

  我说他瞎吹,他自得地笑道:“那个叫楼楼的小子,经常东偷西摸的往我这里送东西,他说有人在找一个河南的战友,他不知道是找我,我却知道是你在找。”
  我问他:“你是怎么知道我的信息的?”
  他哈哈笑了笑,又拿出了一摞旧报纸,我一看,有用过我文章的《工人日报》。
  “你怎么会到北京来?”我问。
  他叹了一口气,简要介绍了自己的情况。他一儿一女,宝贝儿子大学毕业,本来分在了县城里,却带着女友跑来北漂。他跟到北京,除了照料孩子,还为了逃避现实。因为在家乡,抗战的、抗美的退伍军人都有待遇,也经常被人们挂在口上,唯独越战的的人,似乎成了忌讳,他虽然负过伤,没有功也没有残,啥待遇都没有,老婆、女儿,还有村上的其他人经常拿着他取笑,所以,他不愿意留在家乡。

  我在介绍自己时,也说出了同感,我说:“我似乎什么都有了,可一看到闲置的福利房还竖在那里,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心里有股火,又发泄不出来,继续下去,肯定要憋出病了的。而在北京,眼不见,心不烦,延年益寿啊。”
  说着,他突然小眼挤巴了几下:“妈的,今天是年呀!虽说阳历年不当年,咱也得过呀。”说着他就脱大衣。
  我赶紧说道:“到我家,我早就有准备了。”
  他却摇摇头:“就在这里!你家可以铁将军把门,这里来?我这里有好酒。”
  他从床底下摸出了一把军用水壶。这难道就是“五五一”高地那把吗?我没问,他也没解释。
  他神兮兮地对我说:“这里头啊,真茅台。一个山西煤老板,在小区里包了个电影学院的,经常喝茅台,喝不净,就把瓶子一块给处理了,我一点点攒的。”

  见他这样热情,我摸出了电话,改了订餐地点。
  生死战友,三十年没见,酒多,话也多。郎运来突然想起了什么,拍着头说:“忘了,忘了,‘老狐狸’一准也在北京!”
  我热血沸腾。问:“有他电话吗?”
  “他是安微军官上丨访丨团的人,访着访着,访出了故事,找了个相好的,也就留在了北京。”他一边说一边翻腾抽屉,突然找出了一个小本:“电话找到了!”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拨通了“老狐狸”的电话,可热脸却赚了个冷屁股……

  北漂联盟 (于中华英模网 )
   4.17日 17:05QQ941599114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