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连打工妹的真实经历:漂泊的青春》
第7节

作者: 赵妍姝
收藏本书TXT下载
  沈邵波向她笑了笑,他的书大多都是借的,每次借到书,他都抽空快点看,然后再借给苏小亚,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随江县太小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梦想那遥远的国度中,不同的肌肤,不同的语言,那些陌生的地方是他们的向往,而通往那条路上唯一的途径就是好好学习,不断的读课外书以获取更多关于外界的知识,他们的心已经飞向了远方,秋天的风爽朗的吹着,他们第一次感觉人生是如此的美好,前面那条窄小的沙路也变成了光明大道,也似乎看到了几年以后的一天:他们在城市宽阔的马路上,骑着自行车一路兴致勃勃的唱着歌……

  到了村口,沈邵波把书送给苏小亚,就回家吃饭了,沈国军已经把饭做好了,他正在院子里等着宝贝儿子回家吃饭呢。沈邵波从小没有妈,他妈刚把邵波这个小生命生下来的时侯,只看了孩子一眼就死了,那个时侯沈国军家非常贫穷,在他媳妇怀孩子的时侯都是饥一顿饱一顿,更别说吃什么有营养的东西了,她分娩的时侯失血过多,等孩子生出来的时侯她只剩一口气了,一看是个小子,也给沈家续了香火,便也无憾了,就合上了眼睛,安详的走了。

  由于早年缺乏营养,现在的沈邵波看起来就不比那些县里的孩子强壮了,虽然他也长了一米七的个子,但体重只有55公斤,走到哪都被人称为电线杆子,这几年农村的生活好了一些,但沈国军供他上学花的钱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也就打闹着年吃年用吧,不够吃的时侯,亲戚里道的再帮一把。沈国军常说,就算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上大学,他这辈子也就指望这个孩子了,在这种贫困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沈邵波并没有让父亲失望,从小到大,墙上的报纸上面糊了满满一墙的奖状,这些奖状给这间黑咕隆咚的小屋增添了不少生气,只要看过这屋子的人,无不夸奖邵波的,这时,沈国军都会感到一阵骄傲,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相信这种日子就快熬到头了。

  沈国军今天把家里的母鸡杀了,新学期刚开学,他得给儿子打打气,补补营养,这些年他又当爹又当妈,已经做得一手好菜了,看着儿子吃的这么香,他的眼泪差点流出来,邵波上了高中之后,因为学校要上晚课,他不得不住校,平时在学校一日三餐几乎都是粥,馒头和咸菜,这样的伙食对于一个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来说实在是太苛刻了,所以每个周末回家,父亲都要给他改善伙食,就好比一个人从地狱一下子上了天堂,但他每次吃的也并不多,他想在每次走之前,尽量把好的饭菜留给父亲一些,看着父亲瘦弱的身体,他也一样的心酸。

  今天晚上,他去小卖店买了一袋二锅头,小卖店周家的小媳妇问他:“大哥,有什么好事呀,怎么还喝上酒了呢?”
  沈国军不屑的瞥了她一眼,说:“我儿子回来了,我们爷俩好好喝点小酒。”
  周家小媳妇哈哈大笑:“你可别把儿子喝坏了,他的脑子还得学习呢。”
  沈国军懒得理她,这周家小媳妇特别能说,他也说不过她,不过心眼倒是挺好的,看在他供个大学生的份上,他来买东西通常都是赊帐的,什么时侯有钱了再给,他边走边哼着小曲,如果在平时,他是不可能和儿子喝酒的,但是今天他有事要说,他决定出去打工了,今年地里也没什么可收成的,要是再这样靠下去,明年孩子的学费钱就成问题了,这个将近五十岁的男人还是有一把力气的,趁着还能干动活,就得给孩子多攒学费,就得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天边已经铺满了火红的晚霞,家家户户的房顶都升起了炊烟,他们爷俩边喝小酒边回忆往事,痛快的和不痛快的事都在酒里,被他们一饮而尽了。当晚霞渐渐消散的时侯,每个土房里都点亮了一盏灯,每盏灯都是一个故事,每盏灯的背后都有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

日期:2010-10-10 18:40:54

  013
  《十》捡稻子
  日子就这样平静的过着,因为没有经历热火朝天的秋收,所以人们都没有发觉秋季已经走远了,那些盘旋在广袤土地上的大雁排着长长的队伍陆续的飞往了南方,只留下一串寂寥的余音。
  刘老汉正在地里蹒跚的弯着腰捡一些被洪水冲刷过的枝枝曼曼,偌大的田地里就这样一个人,他孤单的身影使得这个秋天显得格外的潇条,农民们开始做棉门帘和棉窗帘了,来抵抗寒冬的到来。
  果然,过了些日子,当人们清晨醒来的时侯,发现大地上盖了一层薄霜,这就意味着冬天马上来临了。

  今年的这场大水,使粮食的价格上涨了许多,在离源溪村不远的吉祥村就没有遭遇洪水的侵袭,而且水稻长势还很旺盛,现在水稻几乎都已经收割完了,只有一小部分水稻还割完成捆的堆在田地里,上了这场霜,农民们都加快了收割的步伐,万一要是下雪了,这些稻子可就不好往外运了!
  而每年一到这个时节,稻田里就会有许多农家妇女在地里捡稻子,当然,这其中也有从县里、镇里来的妇女们,她们一大早上就骑着自行车,顶着寒冷的北风,如果她们是第一批来到稻田地里的人,那可就幸运多了。
  捡稻子用的工具都是一样的,一个系在腰间用破布做的大口袋和一个用来装稻子的大丝袋子,还有一把磨的锋利的剪子。通常,天还没亮,远近的稻田地里就已经有人了,如果稻田地先被别人捡了一遍,第二遍就看不到成缕的稻子了,只能在地上一根一根的捡了。
  秀英一早的就起来了,今天苏小亚放假,她也要和母亲一起去捡稻子,她穿上了棉衣棉裤,围着围巾,戴着自家做的棉手套,今天,她们要去吉祥村捡稻子,如果顺利的话,她们和同村的几个妇女中午就不能回家,秀英带了两个早晨蒸的馒头,再拿一点咸菜和一大瓶凉开水,就这样的上路了。
  一开始,苏小亚还很兴奋,她还没去过吉祥村呢,虽然那里也只是一个村子,也只是同样的地,但对她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就像她要去很远的地方一样。

  从源溪村到吉祥村要走一个小时的时间,他们十来个女人一起结伴说笑着向南面走着,也有几个女人把自己上小学的孩子都带上了,可能也是想让她们知道粮食来的多么不容易吧。
  他们顺着长长的乌裕尔河一直走,像一支队伍一样,渐渐的她们看见了一排村子,有几个来过吉祥村的妇女说快到了,大家就加快了脚步。
  这时,太阳才完全出来,但是天气依然寒气逼人,北方的冬天就是这样,你几乎一整个季节都见不到明媚的太阳。

日期:2010-10-10 21:12:15

  014
  她们经过一座小桥,过了桥就是稻田地了,有人叽叽叽喳喳的说这家稻田地的东家非常富有,落下一些水稻也不在乎,谁过来捡都可以,这使得他们更兴奋了!
  终于到了地里,四周一个人也没有,看来这真的是已经收割完了,就等着她们来捡呢,秀英把准备好的口袋系在腰间,他们就弯腰捡起稻子来。
  秀英让女儿去池梗边捡稻子,果然,这里的稻穗就是多,有的还成缕成缕的,一般像有这么大片地的人家,这些边边角角的稻穗他们是不会在乎的。每次当她的手里攥了一把稻子,她就往母亲的袋子里一塞,她一想到以后就可以吃自己捡的大米了,就更高兴了。
  人们都在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这家地的主人多么败家,这么多的稻子留在这儿,他们就不知道心疼!可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心里却是无比的高兴,她们甚至感谢这个败家的主人,能让她们来这里捡稻子。

  快到中午的时侯,苏小亚和母亲已经捡了半丝袋子了,她有点饿了,秀英把馒头拿出来,苏小亚咬了一口,馒头早就凉了,而且干的刺喉咙,她拿起罐头瓶子,猛的往嘴里灌了两口水,这才不至于噎到,她和母亲坐在池梗上,啃着生硬的馒头,但她并不觉得馒头多么不好吃,相反,这比她吃过的面包还要好吃,这馒头里,竟然也散发出面包的香了!

  她狼吞虎咽的嚼了一个馒头,肚子已经撑饱了,要赶在天黑之前就把这一丝袋子捡满,否则也对不起她走了这么远的路。人们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又都弯下腰像寻找宝贝一样,聚精会神的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稻穗,可就在这时,突然,她们听见南风刮过来了一个男人的声音:“不能在这儿捡稻子!”
  同时,苏小亚看见一个身体强壮的男人正向她们跑过来。
  人们都慌张了,她们连忙抬起了头,经验告诉她们,这片地的主人来了,苏小亚惊慌失措的喊:“妈!妈!怎么办呀?”她吓的都要哭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