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连打工妹的真实经历:漂泊的青春》
第9节

作者: 赵妍姝
收藏本书TXT下载
  “奶,我没事,就是有点困了,我睡一觉。”此时,她的泪水正在肆无忌惮的流着,她慌乱的用袖子抹了一把,闭上了眼睛……

日期:2010-10-11 10:48:00

  017 《十三》正月十五
  一晃就过了新年,正月十五这天,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团圆的喜悦当中,人们吃过下午饭,就和同族的人一起去坟地里上坟,苏春山和几个苏姓的兄弟一起,他们提着自家做的灯笼,再拿一袋子写着一百、五百的黄票子,踏着厚厚的积雪,穿过南面的树林,在一堆坟包面前停了下来,紧随后面的苏小亚和奶奶也来了,都说女孩不好去上坟,但现在也算是新时代了,都不太讲究这个了。奶奶在一个分叉的小道停了下来,她把地上的积雪向四周推了推,腾出了一个空地,把两摞五百的黄纸堆到空地上,用火柴把纸点燃,由于空气太湿润,黄纸没烧起来,她让孙女找一根棍子,黄纸边烧,她边用棍子抖落,并且在嘴里念叨一些东西,苏小亚听了半天也没听懂,她就问奶奶:“奶,你怎么在这上坟呀,咱家坟不是在那儿吗?”老太太仍旧不动声色小声的说着一些话,像是在和一个人唠家常似的,直到黄纸变成了灰,被北风卷走了,她才慢慢的直起身,苏小亚扶着她。

  “现在去给你爷爷上坟。”她对苏小亚说。
  和她父亲还有叔叔们烧纸的表情相比较,奶奶表情更凝重,像是给一位刚刚死去的亲人扫墓一样,等到他们到树林子的时侯,上坟的人都已经要往回走了,小亚劝奶奶不要去了,路也不好走,垄台垄沟的,深一脚浅一脚也容易摔倒,老太太想想也是,就回去了。
  在这个村子里,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在正月十五晚上吃完元宵之后,就必须到外面走一百步,走了百步就预示着这一年都平平安安,什么病也不会得!而且也只有正月十五这晚才是最准的。
  从苏小亚和苏小南记事起,每年的灯笼也都是由奶奶做的,做灯笼其实很简单,就是找一个吃完罐头剩下的瓶子,再拿来一个土豆,把土豆中间挖一个蜡烛大小粗细的洞,就这样,把蜡烛插在土豆里,再把土豆放在罐头瓶子里就好了, 瓶口上用麻绳扎一下,上面再拴个结实点儿的小棍子,这样提着灯笼就可以到处溜达了。
  每到吃完元宵之后,不管是前街还是后街,大道上都站满了人,村子里几个年纪大些的老人们带着一帮提着灯笼的孩子,向西面走去,今年由于发洪水,大部分水都囤在了坝下的河里,整个稻田地里也都是水,到了这个季节,正是冰冻三尺的时侯,孩子们都带上了冰车一起涌到了冰上,趁着这个月圆之夜,一些结了婚的小伙子也都耐不住了性子,也加入到滑冰车的行列,妇女们则站在堤坝上嗑着瓜子,几个年纪大的老人望着这些疯玩的孩子,也中不免一阵感叹,岁月不饶人呀,想当年,苏小亚的奶奶也是个淘气的孩子呢,至今她的后脑勺还留有小时从树上掉下来摔的痕迹。看着孙子孙女玩的高兴,她自言自语的说:这辈子,现在死了也不白活!


日期:2010-10-11 13:46:30

  018《十四》学费
  马上就要开学了,一天下午,苏小亚躺在里屋的小炕上,她听见木板那头父亲说:“哎,又要开学了。”紧接着叹了一口气。
  她抬起头,在木板处找了一个空隙,她看见母亲锁着眉头在一旁说:“咋办?家里就有五百块钱了,这钱过几天还得去买种子和化肥呢!”
  “他俩学费就得三百多,还有书费呢……”
  一阵沉默过后,父亲又说:“要不我去二本家看看,唉,我真是不好张嘴!这张老脸都不愿意再去了!”

  “去年一分钱没收,倒搭进去一千多,现在种地也不挣钱了。”母亲在一旁补着袜子,她用针尖在头发上划了两下,在一个破袜子的脚后跟处又贴上一块棉布,接着一针一针密密麻麻的缝起细小的针脚来。
  这时,她看见坐在炕头的奶奶说话了。
  “这两年过年,你妹子每年都给我一百块钱,结婚时给我三百,这钱我也没花,就寻思着家里有点事给你们花,她俩上学是要紧的事。”说着,她从打了补丁的衣服兜里掏出一个碎花手绢,小心翼翼的一层一层的展开手绢,里面露出了几张另人晃眼的百元大钞。
  “妈,这钱你自己留着吧,我们不能花,你想吃啥你就买点,今年你六十六,得给你过大寿,这钱留着做两件衣裳吧。”
  “过什么过!都这么大岁数了,孩子上学要紧!”她不由分说的把钱数了一遍,是六百块钱,就交到了儿子手里。
  她看见父亲颤抖的手握着六百块钱,眼睛里闪着泪花,忍不住的抽泣起来。

  “别让孩子看见!”奶奶严厉的呵斥道。
  这是第一次,苏小亚看见父亲哭,是呀,如果不是为了她上学,父亲也不至于厚着脸皮去别人家借钱,她的泪水肆无忌惮的滚落下了,内心无比的心酸,她再也忍不住了,哭着闯出家门,一路向乌裕尔河跑去。河面上空无一人,这个世界就像这个寒冷的天气一样如此的冷酷无情,上天既然让她来到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又要让她遭受这么多痛苦。她可怜的父亲母亲,为了让她和弟弟上学,腰都要累断了,她可爱的奶奶,快到六十岁了,也还是天天上地干活,一点也不比那些年轻的劳动力干的少!记得在夏天的时侯,劳累了一上午的人们,中午吃完饭一躺在炕上就打起了呼噜,只有她的奶奶,即便在中午这点空闲的时间也是忙着做针线活,她一针又一针的在衣服或破袜子上缝着,不停的打着瞌睡,苏小亚看她这么辛苦,就让她回屋睡一会,可是她却总是很固执的说她不困,要不就是赶在大热天去地里挖猪食菜,往往是背着满满一大丝袋子,累的满头大汗的回来。

  有一次,他们一家人都在地里锄草,由于大面积的草已经锄过了,只剩下一些小草了,如果这些草不锄掉,再下一场雨,它们就长高了。那是一个日落的时侯,苏小亚放学后,也来到地里,这次她想体验一下做农民到底有多辛苦,玉米的小苗绿油油的生长着,他的父母和奶奶正在用手拽小苗旁边的草,她也参与到其中来,她从小也没干过地里的活,父母常说:从小不让你干活,就是为了长大也不让你干。母亲在一旁笑话她:“就你?你可别干了,别把裤子弄埋汰了!”奶奶说:“你看你的小手,一看就不是干活的命,这些草都长刺,你可小心点!”

  苏小亚一定要试试,父亲说:“行啊,也要让你知道这钱挣的多不容易,我们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就希望你以后长大了可别在农村受这份罪了!”苏小亚弯下腰,像模像样的拽着草,这些草真的长刺了,他拔了几个,刺就扎进手心里了,看来,这活真是不好干,再看看他们的手,满手黑乎乎的,像铁一般。她站起了身,坐在地头等他们。身边的蚊子和各种小动物们在她身边不停的飞,晚上到家的时侯,她看见他们几个人的胳膊和大腿上满是大包,有的地方都出血了,可能都被很多个蚊子咬过了。从那时开始,苏小亚就在心里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好好学习,以后考大学,把父母接到大城市生活。可是现在,这个理想显得那么遥远,当她平静下来的时侯,她想,不能再让父母为她受累了,既然已经不能再续继读书,不能上大学了,她就要出去挣钱,也只有这个捷径,才是让家里尽早脱离贫困最好的办法。


日期:2010-10-12 08:27:03

  019 《十五》郊外
  沈国军这天到苏春山家商量事,他坐在炕沿边说:“我在县里工地找了个活,干的还行,眼看孩子这半年就考大学了,我昨天在县里租了个房子,离孩子学校不远,我寻思着这地我也不种了,你看你种不种?”
  现在农村,一个人也就二亩三分地,包地又不好包,在这种地少的情况下,不想种地的人都把地包给了亲戚,沈国军能这么说,他心里充满了感激,但是包地的钱,他现在还付不起。
  “国军,你家那块地是不多,但那块地还真挺好,可是我手头上没有钱,你看,这两个孩子还上学……”
  沈国军知道他的难处,就说:“没事,这钱我现在还不着急用,等到秋收的时侯,邵波也上大学了,那时侯给也不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