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悬疑故事———地圆天方》
第11节

作者: 地圜天方
收藏本书TXT下载
  孟始飞见到伊佳华竟然明目张胆的拿着失窃的文物和失主联系,不知道他和盗贼是什么关系,于是试探道:“这件瓷器肯定不是你从洞中挖出来的。”
  伊佳华尴尬地笑了笑:“说来可笑,我自己都说不清这件瓷器是怎么装到我的包中的。对于这件瓷器的用途,回来后我琢磨了半天,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感觉像是一只旧烟灰缸。为什么展出的那件瓷器被标注为宋代青瓷洗?”
  勾艾文见伊佳华得到这件瓷器的时间与文物失窃的时间吻合,又说不清具体的来历,再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这是两天前首都博物馆中丢失的文物,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英国保存着。”说着拿出一张图片,正是青瓷洗的照片。


日期:2010-5-26 17:31:00

  她虽不是专业的文物鉴定人员,但说到青瓷洗却是如数家珍,“这件瓷器造型浑朴,厚重端庄,内表面的釉色呈不规则变化,青里现蓝,蓝中透黄,黄中带红,红紫相映,如同幽谭帆影,又如鱼戏青池,丹青难绘,浑然天成。具有宋代五大名窑中以独特窑变艺术著称于世的钧瓷的部分特征,却又与钧瓷不同,钧瓷铀以铜的氧化物为着色济,在还原条件下形成铜红釉,釉色青中带红,为自然形成。而这件瓷器内部呈现出的不同颜色变化看似窑变的区域,很像是人为加入了不同的釉料产生的。器物外部的色泽深沉柔和,胎制坚硬,又像耀州窑宋金或元代初的制品。但此器物胎体坚实,釉质厚重,这些特点又与耀州瓷不符。底部铭刻的‘米’字在宋代钧窑和耀州窑存世的器物中都未曾见过。此物品内部纹饰简单,造型亦十分罕见,应为宋金时代根据需要定制的制品。器物的形状虽然简单,却十分奇特,似砚非砚,似洗非洗,很难断定其用途。如果说这是方砚台,内部凹陷深厚,贴近底部,与正方形的外壁几乎相切,这种球形底面实在不太实用;如果说是笔洗,方正的外表面又显得过于笨重。但相比之下,更像是一只笔洗。因此在来华展出之前才将它定名为宋代青瓷洗。”

  凝视了图片许久,伊佳华坦然地指着图片上看似窑变的区域说道:“这只青瓷洗与我的瓷器不同,你们来看,这一区域的色彩虽然相近,但还是有差别的,不仔细看还真分辨不出来。”勾艾文解释道:“在不同的光线下,色彩会略有不同,这不足为怪。”
  伊佳华争辩道:“总之是有所不同,中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你怎么能断定这不是两件看上去十分相像的瓷器呢?”勾艾文紧跟道:“就拿窑变釉来说,是自然形成,非人工描绘。向来有钧瓷无对,窑变无双的说法。”伊佳华毫不示弱:“一对双胞胎都可以长得十分相像,更不用说两件人工制成的物品。而且你也说过瓷器内部的色泽变化与一般的窑变釉有所不同。”

  见两人争论不休,孟始飞插话道:“伊佳华,你连这件物品是如何被装入自己包中的都说不清楚,还有什么可争论的。”

日期:2010-5-26 17:33:00

  “说来令人难以置信,两天前我在紫霞领登山时,坠入了一个石缝中,下面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溶洞。由于无法爬到石缝口,我只得在洞中胡乱摸索,希望找到另外的出口。洞中怪石嶙峋,深不可测,通道盘亘交错,洞洞相连。我用尽全力,摸索到了一条通道的尽头,在那里我的手电已发不出任何光亮,当时真以为自己走不出来了。后来,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从溶洞中出来的。”伊佳华的眼中充满了迷惑,像是在回忆当时的情景,“第二天我明明走的是回头路,可没走出二三十米,竟然走出了石洞,仿佛洞中的通道自己会发生变化,到现在我都没有想通。”

  “的确令人难以置信。”孟始飞瞥了一眼伊佳华,显然不相信他的话。
  “可事实就是这样,从洞中出来后,一直是我一个人在山中徒步行走,直到中午整理登山包时,才发现包中多了这件物品。后来想想,可能是我在黑暗的洞穴中翻出包中的物品后,无意间装进去的。如此看来,我手中的这件瓷器一直放在那个秘密的石洞中。”伊佳华继续说道:“如果首都博物馆中的青瓷洗是本月十五号晚上被盗的,那么这肯定是另外一件看似相同的物品。虽然没有人可以证明,但那时我确实在紫霞岭的一个巨大的石洞中。紫霞岭在河北境内,距此至少有两百五十公里,人迹稀少,除非盗贼长了翅膀,否则根本没有时间在盗窃后将它藏匿在那里。”

  勾艾文见来人直接拿出失窃的文物,却不卑不亢,既不担心因盗窃文物被抓又不以失窃的文物相要挟,只是尽力争辩,难道是自己判断错了?孟始飞不以为然道:“案发时间大约为十五日晚九点之前,区区两百五十公里,盗贼完全可以偷走文物后利用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在天亮之前赶到紫霞岭。”
  伊佳华摇了摇头:“如果这就是失窃的青瓷洗,盗窃它的人怎么可能将它放在石洞中一个熟睡着的登山者身旁,如果盗贼是在我到达之前将文物放在里面的,时间也对不上,盗贼使用的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难道是直升机,否则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进入那片没有公路连绵不绝的山岭中。除非盗贼自己长了翅膀。”
  三个人都同时陷入了沉默之中。
  孟始飞仔细地琢磨着伊佳华的话,希望找出里面的漏洞,却突然听到勾艾文惊呼道:“我明白了!难道是维特鲁威人?”

日期:2010-5-26 19:09:00

  “今天我和原来的战友联系过,据他推测,当警方在地下管道中搜寻的时候,胡冲很可能已登上了飞往海外的航班?”说这些话时,史卫明如坐针毡,方副馆长则重重地靠在了椅背上,“在调查胡冲案发前的行踪时,警方发现,他曾用伪造的身份购买了案发当晚飞往泰国的机票,通过查看机场的录像,发现了一个与他身材相同,面部特征也十分相近的人使用了这张机票。经仔细勘察后,警方推断,当我们在展厅楼中寻找自动报警装置报警原因的时候,胡冲从地下管道中一个通向地铁隧道的出口进入了地铁中,乘地铁离开了案发区域,迅速赶往机场。那时我们刚发现博物馆被盗,还认为他没有逃离博物馆。案发前他作了充分的准备,在去机场的路上已经进行了改装,即使那时机场的警方接到抓捕的命令,一时也很难将他从众多的旅客中辨认出来。”

  新博物馆正式投入使用的时间不长,刚刚由孔庙搬入这座现代化的建筑中,由于办公和展览面积的增大,博物馆不得不招聘更多的警卫,保护文物的安全,胡冲就是新来的警卫之一。史卫明原来感觉此人办事果断干练,是个不错的保卫人员,没有到这小子深藏不露,一定在他来博物馆工作之前就已经有了图谋。
  史卫明的头脑中仿佛浮现出胡冲逃离时的情景,博物馆附近的地铁隧道中,从黑暗下闪出一个清瘦结实,身手矫健的身影,由于是晚间,又刚有列车驶离站台,一侧的站台空无一人,他迅速越上站台,隐入卫生间中。当另一侧站台上的地铁驶入时,他已换了另外一身装束走了出来,在靠近车门旁的椅子上坐下。列车开始缓缓的移动,他那冷峻的脸上依然看不出任何表情。

  沉默了一阵,方副馆长又追问道:“难道他已将失窃的文物带到了海外?”
  “很难说,机场的安检十分严格,即使是一般的文物想通过这种途径被带出国境都是十分困难的,那名事后被警方怀疑有可能是胡冲的旅客所携带的行李中,没有与失窃文物相近的物品,但不能排除文物已经被犯罪分子通过其他途径带出了国境。那人到了泰国之后就下落不明,很可能已到了别的国家。”
  “电梯的井道中怎么可能出现人为挖掘的洞口呢?”大厦在投入使用之后,楼内的一些设施经常发生故障,人们议论纷纷,认为负责大厦建筑的施工单位偷工减料,但从地下管道中挖出一条通道通向博物馆,却实在令人感到难以置信。

日期:2010-5-26 19:11:0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