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句看似伤感,更多的是表现了陈叔宝对美女们的珍惜,佳人难再得,青春易逝,尽情享受这种生活。
从诗的角度看,这首诗很不错,描写的维妙维俏,但很多诗集并未收录。
解析完毕。
==========================================
这首诗史上称为“亡国之音”,如此得名,全凭杜牧的一首诗: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就像“美人亡国”的论调一样,不太确实际,真正亡国的是陈叔宝及那些拍马大臣们,“亡国之音”的说法只是后来大臣们禁止皇帝靠近女色的借口。
也许杜牧指的是这种奢靡的生活会亡国,与这首诗应该没有太大关系。
大臣们手里拿的这个“遮羞布”,抹杀了人性,玷污了很多善良的人们。后妃们进宫时有几个是十恶不赦的女阴谋家?大多都是良家妇女。
劝皇帝少近女色,还不如劝皇帝少纳妾妃,让更多的女性过正常人的生活,很多大臣在这方面都是玩虚的,拿女性不当人。
===========================================
责任主要在皇帝。
后宫美女们也是人,也有需要,皇帝主动时她能推却吗?除非她有神经病。
没听说有哪个后宫女子冲出房门,主动去找皇帝,都是在屋内等待“幸宠”。
===========================================
也不要太多地责怪陈叔宝,更多地应该怨恨那种帝王的传袭体制,是这种体制把陈叔宝给推了上去,他不适合这个位置。
就像我们痛恨官员腐败一样,更深层次的应该是政治体制的完善,这才是根本。没有哪个人天生就是贪污犯。
陈叔宝的个人气质,更像一个诗人。做皇帝他不合适。
===========================================
陈叔宝的诗人浪漫气质太浓,玩得太过,控制不住自己,或者说他太多情,如果不当皇帝,在诗词上定有更大成就。
很多诗人在政治上都是失败者,有几个曹操那样内外兼顾的智者?
===========================================
不要以为陈叔宝只会作柔软的诗词,看下面这首:
陇头水二首(其一)
陈叔宝
塞外飞蓬征,陇头流水鸣。
漠处扬沙暗,波中燥叶轻。
地风冰易厚,寒深溜转清。
登山一回顾,幽咽动边情。
这是描写军人边塞行军的一首诗,它有“艳体诗”的味道吗?一点没有,是一首清丽中带有一点苍凉的风景抒情诗,前6句是写景,清丽粗旷,值得注意的是,最后2句突然发飙,可以说是名句,突显行军之苦,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同情和善良。
这首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点也不逊色唐朝那些著名的边塞诗。
===========================================
有人说,这首《玉树后庭花》是陈叔宝专为张丽华特写的,但证据不足。
因为太喜欢张丽华,他是做过一些过分的事。
太喜欢一个人时,行为肯定失态,不光是陈叔宝。
只是陈叔宝是皇帝,人们强迫他必须干大事,在他面前必然摆放着很多放大镜。
总之,他那种性格不适合做皇帝。
张丽华无罪。
===========================================
当陈叔宝、张丽华等人被隋军士兵拉出枯井时,张丽华脸上的胭脂噌在井口边,这口井后人取名“胭脂井”。
攻入京城前,杨广下令一定要活捉张丽华,他早就恋慕张丽华的美色,但攻城主将怕“美色误国”硬是杀了张丽华,对此,杨广对那个主将怀恨在心。
杨广与陈叔宝一样,都不适合做皇帝。
===========================================
从陈叔宝被俘后的表现看,他并不看重皇帝这个名份,他喜欢过轻松快乐的生活。
为了国家的利益,放弃自己喜欢的生活,这样的人有,但可能不多。还是应该交给那些愿意干并有极强责任心的人。
思维习惯,人们都把皇帝按照“完人”来要求。
历史上受大冤枉的人太多,小心他们某一天出来,找我们算帐。
日期:2009-12-16 19:12:52
第39首
破镜诗
徐德言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
无复姮娥影,空留明月辉。
饯别诗
乐昌公主
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
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里有2个主人公,徐德言和乐昌公主,他们是夫妻。
乐昌公主是陈叔宝的妹妹。
乐昌公主嫁给了徐德言,夫妻感情很好,主要是因为乐昌公主识大体,从不骄横跋扈。
隋军打败了陈国,陈叔宝一家人成了俘虏,包括他的妹妹们。
打败一个国家后,皇室成员都必须迁往异地,免得聚众闹事,这是常惯作法,陈叔宝一家人被迁往京城长安。
临别时,徐德言对乐昌公主依依不舍,说了这样一段话:“以你的容貌和才学,必将进大户人家,我们很难再见面了。”
本来就很伤感的乐昌公主听到这句话,拉着徐德言的手泪如雨下。
徐德言:“如果有缘,以后我们也许还能相见,我们每人留个信物。”
说罢,徐德言将一铜镜1分为2,各自收好。并约定:每年的正月15月圆之时,在长安集市叫卖。
陈叔宝有3个妹妹。
到了长安后,乐昌公主成了宰相杨素的小妾,宁远公主(著名的陈宣华)被隋文帝杨坚纳为嫔妃,另一位妹妹给了大将贺若弼。
杨素没有亏待乐昌公主,比较得宠,但乐昌公主没有忘记徐德言,盼望着正月15能见一面。
正月15那天,徐德言千里迢迢来到京城长安,简单住下后,直奔集市。
没有发现乐昌公主,但看见一个老太婆手里拿着一个破半铜镜高声叫卖,旁人好奇,一支普通的半破铜镜有什么好卖的,家家都有的东西,有人上去问价,没想到的是这老太婆要价太高,人们都笑着走开了。
徐德言看在了眼里,将那老太带至僻静处,说明了来意,然后一起去徐德言的住处。
徐德言拿出自己的那一半,2个一对,没错,就是它。
原来这老太是乐昌公主派来的,身处宰相府,乐昌公主出来不方便。
徐德言当即写了这首诗交给老太送给乐昌公主。
老太走后,徐德言心里七上八下,不知道结局会怎样?
他可能想到了各种结果,乐昌公主还有那心吗?如果没有那就到此为止,如果有下一步该怎么办?从老太卖镜来看,乐昌公主还依恋旧情。
徐德言有一丝希望,但不敢抱太大,也没敢直说,所以这首诗比较隐晦。
[本诗简析]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
“镜与人俱去”是指乐昌公主带着一半铜镜走了,到了隋朝京都长安。
“镜归人未归”是指乐昌公主的那一半得到了(老太婆送来的),且没有见到乐昌公主。
这2句是写实。
————无复姮娥影,空留明月辉。————
姮(heng)娥:嫦娥。无复:再也没有。
注意此时是正月15,正是明月当辉,嫦娥当舞。
看不到嫦娥暗示没见到乐昌公主,只有空空的明月。
这2句是用“比”。有2个好处,一是渲染了凄凉的气氛,徐德言希望这种气氛能感染乐昌公主,因为他目前还不知道乐昌公主的明确态度。二是即使被杨素看见也找不到破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