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古典诗词》
第59节

作者: 阳台一隅
收藏本书TXT下载
  4.受到“永贞革新”主将王叔文、王伾(pi2)的嫉恨。
  尤其第4种可能,备受关注。
  韩愈对“永贞革新”的态度,基本上是支持,和刘禹锡、柳宗元是朋友,来往较多,谈话间可能对这次有点冒进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而刘柳2人也可能无意间向“二王”提及了韩愈的态度,总之,“二王”排挤了他。

  2.5年后,被召回。任职“权知国子博士”。“权知”是代理的意思,不是真的,“国子博士”也是一个学官,没多大权利,但总算回到了京城。
  后来,受到宰相裴度的赏识,任命考功郎中兼知制诰,“考功郎中”这个官,就是考察评定4品以下官员的功过是非,“知制诰”,大概就是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令。
  这2个官职,在唐朝算是高职,接近权力中心。
  韩愈命中注定多灾多难,下面的这件事,使他再次跌入低谷,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谏迎佛骨”。
  唐王朝建立以来,虽然道教受宠,但儒、佛并存,三足鼎立。

  晚年的宪宗李纯,迷信佛喜欢道,就是对儒不感冒。
  而韩愈是儒家的忠实弟子,对佛、道嗤之以鼻。
  公元820年(元和14年),在凤翔法门寺的护国真身塔里,藏有佛指骨(舍利),属于佛教圣物,此塔30年一开,供人瞻仰,据说塔开则国泰民安,这1年正好30年。
  皇帝李纯有了想法,聪聪欲动,准备开塔。
  计划如下,先将佛骨迎至宫中,供养3日,然后逐寺接力。
  活动开始了,京城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百姓立于街道2旁,手举小旗,念念有词:欢迎欢迎。

  目睹此景,令儒家弟子韩愈义愤填膺,舍命上书抗争,例举佛教种种弊端,要求“火其书,庐其居”,在韩愈眼里,这个佛教就是万恶之源。
  皇帝头上敢动土,李纯震怒了,重罪韩愈,幸有朋友裴度、崔群及时上奏劝说,保住了一条命。
  其实李纯在中唐的皇帝中算是清明的,恕气稍泄后,贬韩愈为潮州刺史(省委书记),韩愈二话没说,打起背包,走人。
  但家属必须随行,韩愈当时12岁的女儿重病在身,无奈途中病亡,令韩愈肝肠寸断。
  这个故事写起来容易,当事人韩愈的心情我们能懂几分?

  到潮州后,韩愈励精图治,善政颇多,据说现在的潮州人说起韩愈,还啧啧称赞。
  在潮州8个月后,被召回,此时宪宗已逝,继位的是穆宗,重用韩愈为兵部侍郎(国防部副部长)。
  韩愈开始峰回路转,接下来的一件事,又锦上添花。
  成德镇(河北正定)的王廷凑胆大妄为,竞杀了节度使田弘正,并自任节度使,朝廷讨伐,出师不利,国防部副部长韩愈重任在肩,出使劝降。
  韩愈独入虎穴,义正严辞,最终说服王廷凑罢兵,危机解除,韩愈首功一件。

  以后的韩愈越走越顺,慢慢地过上了舒服的日子。
  经过了如此多的磨难,韩愈好像看清了什么,斗志有减,闲情逸致起来,但作为一个诗人的敏感还在,公元816年,49岁的他抓住了早春的景色,写出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作。
  [本诗简析]
  水部张十八员外:张籍,张籍在家排18。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天街:指贯通长安城南北、直抵皇城的朱雀门大街。 酥:乳酷。

  润如酥:温润如乳酷。是什么润如酥?2种解释:一种是大地经过小雨的滋润如酥了,另外一种是小雨撒在身上的感觉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这1句是本诗的神笔,早春的小草刚刚吐绿,近看稀疏,远看却是一片,描写早春草色准确精练。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绝胜:2种解释,一种是绝对胜过,一种是绝妙胜景。本人同意前一种。
  应该说“草色遥看近却无”与“烟柳满皇都”是早春同时存在的2种物象,如果理解成“绝妙胜景”,那么这首诗的重点就不是“草”了,而是“柳”。

  如果主题是“柳”,感觉前2句好像有点不搭界,读着不顺畅,心里别扭。
  虽然“草色”很稀,但比满皇都的烟柳更具魅力。这是一年中春天最美好的景色。
  为什么?因为这个很稀的“草色”令人期待,孕含勃勃生机。
  众多的唐诗中,哪些是好诗,哪些是庸品,我们后人有福,前人早做了总结,《唐诗三百首》是结果之一。
  这首诗,我们太熟悉,学生课本中出现多次,因为它是一首好诗。
  好在哪?2个方面。

  1.从写景诗的角度看,“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独具匠心,令人百爵玩味。
  2.点破了人们对美好事物期待的那种微妙的亢奋心理。
  就像追女孩子,忙碌着,殷勤着,不知疲倦着,有时故作深沉,有时假傻充楞,但那感觉是美妙的,心情是舒畅的,可是结婚之后,且慢慢演变成平淡。
  若干年后,我们经常记起得,是热恋中的耳鬓厮磨。
  有时,期待比结果更令人向往。这就是本首诗好的第2个方面,诗人抓住并表达了它。

  解析完毕。
  ===================================
  公元824年,韩愈走完了他的一生,终年57岁。
  死因有争论,非常有可能是因为过量服用丹药,虽然不信道,但他却好这口儿,这也是当时士大夫的流行。
  当时丹药的主要成分是硫磺。
  ===================================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尤以散文著称。享有宗师之誉。
  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

  韩愈诗与众不同,追求质朴直白,没有齐梁靡艳之风。
  物以类聚,韩愈,张继,白居易,孟郊,贾岛,这些人是朋友且诗风相似。
  ===================================
  韩愈的定位是文学家和哲学家。在中国哲学史上有他一位置。
  “性三品说”是韩愈在哲学上的一个主要观点。
  这个观点认为,人分3等:上中下,是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

  在这个观点的推理下,必然导致英雄主义。也就是英雄创造历史。
  对韩愈哲学家的评价是:客观唯心主义。
  哲学家都是透析人性的,最好不要简单地赞成或反对,他们不像我们普通百姓那样信口开河,说出的话都经过深思熟虑。
  客观地讲,可能有很多人对“性三品说”持赞成态度。从统治的角度看,任何国家的执政党也不敢承认这种学说,即使心里YES。
  ===================================
  “古文运动”的领袖。

  韩愈反对六朝以来讲求声律、辞藻、 排偶的文字,欣赏先秦两汉文章,大力提倡复古,他的文章正是体现了这一点,这次运动在唐朝主要是韩愈和柳宗元,宋朝时又有大量人物跟进,他们是: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
  韩愈、柳宗元发起的这次运动,同时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恢复古代的儒学。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谢谢阅览。

日期:2010-01-30 21:19:47

  第64首
   禽虫十二章(之七)
  白居易
  蟭螟杀敌蚊巢上,蛮触交争蜗角中。
  应似诸天观下界,一微尘内斗英雄。

  [写作背景]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原籍太原(山西太原),出生地新郑(河南新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