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暖回忆思念瘦——唐宋词里的风流韵事》
第25节

作者: 西门杏庵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回到看看姜夔对那个合肥女子执着的思念,就只能说,那是“曾经沧海难为水”。
  那个合肥女子跟别人结婚了,没有同他在一起。他心里总有个结,解不开。他和合肥女子离别的时候正是正月的季节,梅花开得正鲜艳。他看到梅花就在怀念一个人,什么“又片片吹尽也”,梅花一片片地零落了,“几时见得?”我什么时候才能见到她呢?他总在写梅花盛开的词,总在咏梅花,什么《望江梅》之类的,都是在怀念那个女子。

  姜夔和辛弃疾比较熟,他跟辛弃疾还有过诗词的来往,但由于两个道不同、志也不同,所以后来也很少联系。他可不像辛弃疾总在梦想收复国土,总想负担起收复被金人占领的家乡土地。姜夔不是官,他倒是想过“治国平天下”,可是南宋朝廷不用他,他只是一介布衣,他在词里展现得最多的,并不是爱国和抗金,而是想念他的“合肥女子”。

  他一生都没有走出他与“合肥女子”独特的爱情故事。
  (未完待续,西门杏庵)

日期:2010-04-07 09:35:47

  (接上) 
  范成大慷慨送美人
  《过垂虹》
  “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廿四桥。”
  这不是一首诗,不是词。这首小诗比较好理解。这回写的可不是那个合肥女子了,而是一名叫小红的歌女。能歌善舞的小红是他用两首词换来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姜夔这个人精通音乐,这点我们在前面已经说了。光宗绍熙二年(1191)的一个春天,他到杨万里家拜访,喝茶、聊天、清谈。杨万里让下人用琵琶弹奏久已失传的《醉吟商朝渭州》古调,姜夔安静地听完,马上作了笔记,并且向杨万里请教了该曲的品弦法。他兴奋不已,回到住处反复琢磨,填词编成了清新的《醉吟商小品》。
  因为姜夔不是什么官员,所以想去哪里就去了。反正他也不用向谁请示。但这个人穷是穷,却不俗,喜欢风雅的事情。所以,有一年冬天,下着大雪,他突然来了兴致,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就是范成大。
  范成大为什么叫石湖居士呢?因为官做得比较大,一直参政知事,但这个人有个癖好,就是一生酷爱梅花,晚年还专门潜心整理了一部专著《梅谱》,据说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梅花的专著。这个范成大为什么和文人圈内的朋友交流赏梅的雅趣,就专门在石湖置业,买地盖了一大片庄园,他自称为石湖居士,被人叫他范石湖。据说,范成大当年置业的地方就在吴县(今苏州)的范村一带。

  姜夔去拜访范成大。赏梅游览后,二人把酒对谈,范成大说,你能不能给我写两首新的曲调。姜夔自度歌咏梅花的新曲,创制了《暗香》、《疏影》两曲献给范成大。范成大一看,喜不自禁,马上命家中的青衣女小红唱此词。小红不仅长相清纯、歌唱得也好,音节清婉美妙。让姜夔听得大呆。范成大选择了“君子成人之美”,慷慨地把婢女小红赠给了姜夔。

  姜夔抱得美人归,经过垂虹桥时,天忽然下了大雪,姜夔站在船头,兴奋地赋诗:“小红低唱我吹箫”。
  (未完待续,西门杏庵)

日期:2010-04-07 10:26:26

  [卷十] 秦观:“公然走私的爱情”
  秦观和苏小妹的传说纯属八卦
  钱钟书在《宋诗选注》的序里说秦观的诗是“公然走私的爱情”。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先看秦观的一首词: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是借七夕这天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来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一对相爱的人拆散,一年才能见上一面,是不是太残忍了?也许正因为有这般残缺的爱,才使得人们不断地羡慕那些得不到的完满的爱情。
  我用今天的语言“翻译”一下,这首词的大意是,一缕缕云彩像女子的巧手般,变化出千姿百态的花样,天外的双星会少别多,传达的是恨意。银河虽远,但是牛郎和织女总想着悄悄地相会。美好的秋风和秋露,他们两个一旦相逢,就会比人间所有的恋人都要幸福、快乐。“金风玉露”,是秋风秋露的美好称呼。语出隋代李密《淮阳感秋》诗:“金风飏初节,玉露凋晚林。”

  一年一次的鹊桥相会,一年才能见一面,就么短暂的一天时间,温柔的情像水,相约的期如梦,不忍回头看那鹊桥的归路。但情长不在朝暮。
  写的真好,张炎在《词源》夸奖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
  这首词可以说家喻户晓,尤其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的名句(见《蓼园词选》),流传至今,已成千古名句。这让我想起苏东坡的《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鹊桥仙》大有东坡之风,甚至有过而无不及,这也难怪,秦观本来就是苏东坡的得意门生,和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后来经过苏东坡的大力推荐,先后担任太学博士(即国立大学的教官)、秘书省正字及国史院编修等职。因为是苏东坡的学生,苏东坡顺利的时候,他也一帆风顺,但是,当苏东坡倒霉、被贬的时候,他也受到连累,跟着被贬到郴州、累州等地。徽宗即位后,秦观被任命为复宣德郎,之后在放还北归途中卒于藤州。著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劝善录》、《逆旅集》。

  中国人对于有才华的文人,总是喜欢打听他们的风流韵事。关于秦观,经常看到的是他和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的江湖传说。说苏小妹怎么样出对联,大有“比文招亲”的意思,最后秦观过关斩将,赢得苏小妹的芳心。苏小妹就嫁给了秦观,才子配才女,比传统意义上的才子佳人还要吸引眼球。事实上,这些都是“三流小报”炮制出的八卦新闻,历史上根本没这回事。苏东坡并没有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妹妹,秦观也没有这样的艳遇。

  秦观的老婆不是传说中的苏小妹,而是姓徐,证据是《徐君主簿行状》一文中所说:“徐君女三人,尝叹曰:子当读书,女必嫁士人。以文美妻余,如其志云。”
  和苏小妹的传说是假,风流却是真。我们过去的文学史在谈到秦观时,将他定性为写“歌妓的恋情,同时又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
  有人统计,秦观留传下来的四百多首诗词,约四分之一为“爱情诗”,而其中的主人公绝大多数是青楼歌女。钱钟书在《宋诗选注》的序里说秦观的诗是“公然走私的爱情”。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