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明星》
第39节

作者: 淡听惊雷
收藏本书TXT下载
  到了财政金融司,于无声便打起了精神,虽然如今名满天下,但这里毕竟是自己以后工作的地方,若是一副疲倦的样子去见自己的上级,到时候落下个持才傲物的名声就殊为不智了,要知道,官场这种地方,最忌的就是这类名声了。
  没到财政金融司之前,于无声只听这名字,还以为是国务院财政部下面的部门,直到看到门前那块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的牌子,才知道自己会错了意。
  两者虽然都在西城区,但办公地点却不相同,后来于无声才知道,发展计划委员会的前身是国家计划委员会,在今年才刚刚更名为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金融司的职责偏重于具体的事物,而发展计划委员会下面的财政金融司则偏重于金融政策的指定和指导,想想自己的所学,于无声也不由有些释然。

  到了这里以后,黄东海直接就把于无声带到了财政金融司司长的办公室,这显然是于无声来之前就安排好的事,所以他也没有什么异议,反正怎么安排自己是上面的事情,自己惟一能做的就是服从领导而已。
  看了司长办公桌上的铭牌,于无声才知道这个司长叫辜正南,看上去大约四五十岁的年纪,给于无声的第一印象是为人方正,不苟言笑,是以于无声心里就不免有些忐忑,不过等到黄东海介绍了自己的身份后,话里话外却是十分的和蔼。
  当辜司长亲切地伸出手来同于无声握了手后,黄东海便知趣地走了出去,轻轻地带上了门,辜司长等人走了之后,便道:“小于啊,这次组织上安排你这个专家进我们司,有什么想法没有?”
  “辜司长,专家就谈不上了,不过组织上这么看重我,我一定竭尽全力,坚决完成组织上分配的任务。”
  “小于你这可就太谦虚了,你能获得诺贝尔奖,不是专家是什么,以后我们司的金融这一块可就要交给你了,相信这块你完全能撑得起。”
  于无声知道该谦虚的时候要谦虚,但不该谦虚的时候却一定不能谦虚,否则只能给人一种无能之辈的印象,尤其是这种需要自己表态的时候,因而他闻言后便毫不犹豫地答道:“你放心,我一定不让组织上失望。”

  辜正南满意地点了点头,他原本以为像于无声这样少年得志的人,尤其又是获得这样的国际性奖项,担心难免有些狷狂,到时候不好处理,只是上级的安排又不能不执行,直到现在见了人,心里的那点担忧便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随后,黄东海便在辜正南的吩咐下带于无声去人事司报了到,然后便又带于无声去看了他的宿舍,虽然仅仅是个小两室,但里面东西一应俱全,比起他在昭阳租的那个小房间来,简直是天壤之别,于无声对房间的要求也不高,能有房子住,那就是意外之喜了。不过即使司里没有给他安排房子,他也不会像当初在昭阳那般租房了,毕竟诺贝尔奖有一大笔的奖金,在国内随便什么地方买个房子还是绰绰有余地。

  于无声把自己安顿下来以后,便每天按时去司里上班了,对于他来说,目前的工作条件不错,上班的地方离住处不远,办公环境也是少有的舒适,从事的工作也是自己的专长,在慢慢适应了环境之后,工作便逐步走上了正轨。
  至于于无声的职务,说是处长,其实不过是财政金融司下面的金融处的副处长,毕竟于无声的能力虽然当个处长不成问题,但初来乍到,上面也不可能完全放心,这样的安排也是合情合理。
  这天,于无声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写一份材料,这是一份关于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报告,重点是对当前的金融体制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制定金融业的中长期发展计划,这是于无声来到财政金融司后第一次参与制定如此重大的政策性发展计划。
  因而,于无声对此十分重视,虽然仅仅是个初稿,还要经过处里的研究和上级的审核,但于无声相信,只要自己拿出真本事来,获得通过想必不成问题,可以说,这不仅是一项发展计划,更是对于无声能力的一项考验,能不能成,不但关系着我们金融体制的发展方向,也关系着于无声自己的前途。
  正当于无声写得投入的时候,门外却响起了敲门的声音,抬头叫了一声“请进”之后,房门便打开了,进来的是金融处的另外一位副主任,此人姓沈名飞扬,人如其名,平日里对处里的下级有些飞扬跋扈之感,但对上级却是非常圆滑。
  这种人不太对于无声的性子,因而平日里除了工作上的往来之外,于无声和他也没有太多的交集,这会儿见他来了,于无声虽然心下不喜,但仍旧笑嘻嘻的站了起来,道:“沈处长,今天怎么有空到我这里来了?”

【051章】 剽窃

  “于处长,你是我们国内金融方面的顶尖级专家,若不是俗务缠身,我早就想过来向你请教了,还望于处长不吝赐教啊 。”
  大家都在同一层楼办公,若是有心,什么时候不能来,还用得着等到现在?
  于无声心中晒然,却也没把这等客套话放在心上,笑嘻嘻的打着哈哈道:“沈处长你太客气了,大家都是同事,请教就谈不上了,大家相互学习,互相进步吧。”
  沈飞扬在官场打拼的日子不算短,也是一个心眼玲珑之辈,于无声话里的推脱之意怎么会听不出,他却佯作不知,打蛇随棍上的道:“于处长,你看这是我写的这个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若干建议,你能不能帮我指点一下?”
  若于无声是官场的老油子,便知道这等东西最好是不接为妙,然而于无声虽然在官场混迹了六年,但一来他心思全不在官场上,二来却是方志科那种地方,实在是缺乏尔虞我诈的氛围,因而,说于无声还是个官场的雏儿,这话一点也不为过。

  看着沈飞扬诚恳的笑脸,于无声只犹豫了一瞬,终于还是接过了他递来的稿子,只大概地扫了几样,于无声就判断出了这个沈飞扬的真实水平。
  看得出来,这家伙确实是个写文章的好手,一篇报告写下来洋洋洒洒几万字,称得上是花团锦簇,一片光鲜,文中也不乏翔实的数据作为支撑,总体看来,若不是主题的缘故,这倒也可以算得上一篇好文章。
  然而,这毕竟是关于制定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不是罗列一堆数据、堆砌一些词藻就可以的,你还必须得言之有物,以论据支撑你的观点,最重要的是,你必须得有一个长远的目光,才能穿透现实的迷雾,对未来的发展作出准确的判断,这不仅需要你会作文章,更需要你对行业背景和发展方向有极深的了解,这不是资深人士,是作不出这等文章来的。

  而沈飞扬的文章,恰恰缺乏这些最基本的东西,想来也可以理解,沈飞扬毕竟只是一个国家机关的公务员,或者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但无论如何,他也谈不上是金融行业的专家,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也算是不错了。
  于无声对官场来说虽然还是个雏儿,但他也不是一窍不通,基本的为人处世还是懂的,自然不会把别人说得一文不值,那不仅不会抬高自己,反而只会让人憎恨而已,因此,他佯作拜读状,心思却没在那篇文章上,想的全是怎么打发这家伙。
  一篇文章再长,总有看完的时候,好在,于无声最后终于想到了托词:“嗯,沈处长,你这篇文章写得不错啊,很有见地,我实在是提不出什么意见来呀。”
  这话于无声倒也算得上实诚,的确,这种东西怎么说都不合适,除非完全把自己的观点和盘托出,但真要这样做了,自己的心血就变成了别人的,于无声又不是傻子,这样的傻事自然是不能做的,因而,他干脆对此不置一词。
  这样的答复怎么能让沈飞扬满意,他又是一阵好言相求,于无声这才装作推辞不过,轻描淡写地指出了文章的几处不痒不痛的所在,总算是交了差。
  于无声以为这事到这里就算完了,不想这沈飞扬千恩万谢之后,却提出能不能观摩一下于无声的文章,于无声有些为难,但想到刚才自己一时眼快,已经看了别人的,自己要是不给他看,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这真是拿人手段,看人心软啊,以后坚决不乱看那些不该看的东西了。”于无声暗暗地在心中下了决心,这才从自己的抽屉里翻看了一下,把最底下的一篇文章递给了沈飞扬。
  这篇文章不是于无声所作,而是国外一位研究中国金融的学者所著,这位学者因为研究中国的金融,因而并不出名,只是因为对中国的金融颇有些见地,所以于无声才拿出了他的文章来做个参考。
  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完全无虞沈飞扬会看出不是他所作,于无声才放心大胆地交给了沈飞扬看,这倒不是于无声狡猾、心眼多,而完全是被逼的,你才刚刚夸了人家的文章好,若是立马就拿出一篇傻子都能看出比他高明的文章,你让人家的脸往哪儿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