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新闻,能发现什么奇妙的联系?》
第2节

作者: 默默地看流光飞舞
收藏本书TXT下载
  按照一般情况,飞机失事,其尾翼大多保存完好。然而,这次空难的波音飞机尾翼没找到,而且,也不见其他大件飞机残骸。最大的残骸是飞机的轮子。50吨重的飞机,仅收集到2吨碎片,最大的一块也只有1平方米。据说,被前苏联导弹击落的韩国客机,也没有发生这么严重的破损。
  谜团之三:惨烈而不可思议的现场
  乘员全部粉身碎骨,现场没有找到一具完整的尸体。曾参与现场救援的人员事后回忆说:“到了山顶,那里的场景才叫触目惊心,在一百多平米的空地上到处都是碎肉,连立足的地方都没有,足见当时爆炸的惨烈。”是什么样的力量导致了如此“粉身碎骨”的结果至今不得而知。
  谜团之四:惊人的巧合:神秘的力量?

  1982年4月26日,一架广州飞往桂林的三叉戟飞机也在阳朔撞山,机组8人和旅客104人全部遇难,也是粉碎性解体。因此人们把想象力推展到了人类认识的最神秘领域,有人曾大胆推测,在桂林、阳朔、恭城三地之间,是否存在一个神秘的大三角区,为何两架从广州飞桂林的飞机均在此区域内失事呢?有一种观点认为“11.24”空难原因是“不可知力”造成的飞机失控,也有人认为是不明飞行物袭击的结果。


日期:2010-3-31 10:56:00

  哇!昨天没空更新,就沉得找不到了哈.先上字,晚点再来码字.
  继续我们的故事:话与航班失去联系,又有当地住民听到空中异响,大家就知道杯具了。起先没觉得异常,但是当救援部队到达事发现场时,都惊呆了,什么叫粉碎性啊!?飞机碎解了就不提了,人呢?一百四十多号人那!最大的遗骸是两小节手指骨,有爆炸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要把一个人炸到这种真正粉碎的程度,得在人体内部所有肌体均衡布放足够的丨炸丨药才。。。。。唉,说不下去了。

  救援部队赶快就上报了,上级又报军区,军区觉得不对又向上报,这其中不免耽搁了两天时间,各种新闻已经将怪异坠机登载出来了,**局得到消息后所能做的就是尽快赶到现场,当时他们有一个五人的小组或是小队正在云南某地。。。。嗯。。。。那个。突然接到命令放下一切工作赶到坠机地点,收集特别证物及封锁不该外泄的事态。据说是cd军区受命用一架安-26或是运-7将他们连夜送去的,由此可见,**局在工作中时是享有特殊权力的,各地公共安全机构,GJ安全机构,内卫保密机构乃至军S单位悉听调遣。

  **局到达后,坠机新闻从此一时噤语,再无深度报道。只是鉴于桂林坠机事件影响重大,GWY会同飞机制造厂商还成立了联合事故调查专家委员会。先前也收集了相当的资料,重要的黑匣子是救援部队找到转交他们的,随后在**局协调接管的过程中黑匣子被送到大城市SH破译。某位毫无保密经验的纯技术专家兴奋地宣布,经检验黑匣子已证实有30秒的资料记录未被破坏,极具价值!这随便一句无心话霎时间让多少人忙乱起来。当天SH与BJ之间的内部保密通讯几乎全部暴线。结果大家可想而知,现在谁还知道那神秘的三十秒究竟记载了什么?它什么时候悄悄从媒体中不为人知地隐退的?

  随后的事大家可能还记得(记不得的自己去Google),若干日子后GWY专家联合调查委员会向遇难者表达了慰问,并例行表达了没有结果的调查报告。
  **局呢?他们在干什么?
  当然是在按专有程序进行秘密的取证调查。这其中有一项:要确认每一个遇难者身份。确切地说,是要确认我们的社会中确实有这么个人遇难了,他得有家庭,有祖宗八代,有工作,有朋友,。。。。否则,嗯嗯。。。。
  结果正是这个调查项让事件有了突破口。。。。。。

日期:2010-3-31 12:02:00

  在确认某位李姓乘客的过程中,出了点意外!
  竟然有三个人同时作证在飞机起飞后的时间里见到了李乘客!其中两人还同他有过对话
  (gu事故事这是故事,故事故事这是故事。大家别搞混啰。)
  **局立刻集中人力应对这一线索,调查办法有的是,只是不能说出来。很快,情况搞清了,两点.
  1:李乘客确定在飞机上。2:李乘客确定不在飞机上。

  两个结论都是确凿无疑的,却又是矛盾的,有如那谁谁谁的猫,既是死的又是活的且绝对正确!
  哦,万能的天涯,大家发挥你们无穷的想象力吧,这是怎么回事?你来说说看,
  双生子?你就NC吧你。
  游魂?别怪人家说你迷信。
  幻觉?做实际事务的单位不比cctv,别忽悠人。
  。。。。。。

  怎么回事呢?别急,排除思想上的一切禁锢和科学上的理论,只看事实。事实是事实事实是什么呢?(有点象饶口令是不?)事实就是:有两个乘客李出现了!
  想到什么了吗?双鱼玉佩?盆+木?时空?复制?沙漠古城?
  大家对双鱼玉佩的理解其实都错了,那不是一个实际的东西!那是对某事物的一种表达,一种代称,就象电影里“地瓜地瓜,我是土豆。”怎么着,你还真以为是一地瓜和一土豆呵。
  双鱼玉佩是一种机制,一种系统的代称,据说是请示这一事体时某将军正在手拈玉佩沉思之中,别有所想地念叨了一句,就被手下传令出去了。
  那请示的这件事体又是什么呢?它的来龙去脉是怎么回事?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日期:2010-4-1 16:56:00

  刚来看看,真到百楼了.回形镳,难为你大半夜的折腾.谢了呵.
  那个老是太监,某党的7819,怕了你啦.我不定期一天一更或一天两更好不?毕竟我还得糊口,且还参加抗旱就灾呢.
  在谈及漫无边际的箩卜坡之前,我们先来讲一个现象,一个还算是常见却依然被误导了的现象,海市蜃楼,怎么样?熟悉吧,或者你来讲讲这个被科学攻克了的现象.无非是大气折射,镜面效应.古籍中有记载的海市现象最长的出现了一个月之久.现在出现的一般也有三四个小时,我们过去有那么一段时间,七十年代中期,报刊杂志在拼了老命般的普及海市蜃楼的科学道理,70后60后对此应该有印象吧,我们所有对海市的理解和知识是否都是来自那时?那时的报刊还有意无意的提到,同样的道理,沙漠中也会出现这种蜃楼现象.所以我们一直有这个印象.

  大家觉得奇怪了吧?好好的你扯到沙漠干嘛?
  报刊杂志是什么?那是D和ZF的喉舌,特别是RM日报,它的一字一句,都是具有特殊含义的.那当时是出了什么事情?要把海市蜃楼的普及拔高到如此程度,遍及到幼儿读物图画书.
  现在你对海市蜃楼是不是从心底起了一丝丝的疑惑?一种与生俱来的警觉让我们开始不安.
  海市蜃楼是一种大气层内对地面景物的投射,影射,折射现象吗?
  我们知道,大气层是一个超级巨复杂的系统.现在有卫星帮助搞天气预报,为了应对其浩如烟海的数据,还得有上亿次的计算机来处理.即便这样,天气预报能有多准大家心里有数.我的意思是大气层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或微弱或巨大的变量.一阵微风,一股气流,一粒沙尘.都可能对大气系统造成无法模拟的改变.所谓蝴蝶效应呗.科学上有一种理论叫过度分析.意指放大了已知因素,从而得出不可靠的结论.海市蜃楼的解释就是过度分析的经典之作.无论是不是大气层偶尔形成了镜面效应去投射,影射,折射地表征侯.有个问题,谁?谁能让大气系统在几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里保持镜面状态而没有任何变量?

  这个貌似离题,实际得救之道,就在其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