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一堑,你长一智——一个80后MM米国留学血泪汇集的经验之谈》
第16节

作者: 杀过木马翻过围墙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只不过,amigo也引起很多治安问题。每每路过一些治安不好的district,便能看到散落在街边,三三两两的amigo,无所事事的等着零工活,与政府摆在旁边的“don’t hire illegal immigrant”,交相辉映,非常ironic。Amigo的五官轮廓像是亚洲人和欧美人种的混合,黝黑的皮肤,很多amigo咋一看像是轮廓深一点的中国人。不知道是否是因为这个原因,amigo对中国人还是蛮亲热的,偶尔去店里买东西,amigo大叔,阿姨,大哥,都给过我extra。有次去Dunkin donuts,里面的amigo 阿姨,俺要一个donuts,那阿姨直接给了俺一袋子donuts,无独有偶,另一家的dunkin donuts的阿姨,也很nice,免费把俺的coffe upgrade成latte,还有一家店的amigo哥哥点餐免费送drink。似乎美国的cashier都比较有权利,喜欢镐资本主义羊毛给看着顺眼的顾客。但是前段时间出现的纽约女留学生被amigo qj致死的事情,让我十分震惊,那地方我去过,flushing让我想起了80年代末的中国,路上走的一半以上是中国人,街道狭窄,肮脏,花了10刀尝了尝连美国人都排队的上海小笼包,味道也不过如此,不抵国内的路边摊。(大家有机会来美国开餐馆吧,这边同胞都食物taste的要求已经很低,南昌路边大排档师傅手艺比这边中餐馆所谓的川菜师傅不知道高多少倍)而更shock的是,在我原来的影响当中,似乎crime更多的是和美国黑人联系在一块,而视为朋友的amigo,却也如此残忍。


日期:2010-06-23 05:07:32

  如果说老莫amigo把所有米国的脏活累活苦活都大包大揽,而印度人和中国人走的都是精英路线。在美国,最大,而竞争最激烈的外族莫过于印度人和中国人。两者的都志在用脑袋赚钱,IT界都是印度人和中国人的天下。或许是这个原因,自从来美国之后,学cs的同学估计都和老印们不得不亲密的接触。遥想快5年前的来美国上的第一节课,俺按奈住心中的激动和M师姐早早的来到了教室。(美国的研究生课规模非常之小,一般只有10几个或者各位数的学生。)没有位置区别,大家随意的找个带着写字板的小凳子,慵懒的坐在小教室里,等professor。那种感觉,与其说是严肃的上课,不如说像是在开茶话会。环顾四周,只有少数几个是白人学生,minority成了研究生&& cs交集的majority。三分之一是美国学生,三分之一是印度学生,剩下三分之一是全世界各国精英。时间快到9am,门打开了,一堆老印成群结队,谈笑风生的走进教室。没来美国之前,我对印度人的影响仅限于大话西游里,罗家英扮的印度阿三,还有某些食府里的印度甩饼师傅。印度人看着肤色普遍比较黑,只是稍微比美国黑人淡一些。印度人的身材普遍都非常不错,消瘦修长型的居多,不知道是瑜伽练太多还是印度粮食不够。中间以为方便面头造型的印度哥哥非常友善,看着我这么直勾勾的盯着他们,立马给了我一个甜甜的微笑。Professor不久便跟着进教室了,俺的美国第一课正式开锣。教授是个中国人,操着一个标准流利的chinglish,偶尔飙出几个音调像极美国人的单词。课程不难,chinglish对我来说犹如a piece of cake。可是不一会,我开始坐不住,不知道从何时起,教室里开始弥漫着一股难以名状的异味。不如放了几天的垃圾难闻,可是足以让你感觉新鲜的空气是多么的可贵,希望能早点逃离教室。老师的声音在脑子里越飘越远,更重要的是拿出福尔摩斯探案的精神,开始判断异味的来源。下课后,我还是没忍住,于是问M师姐异味的问题。M师姐尴尬的笑笑,告诉我这是老印独有的smell。


日期:2010-06-23 05:19:46

  可是由于专业关系,和老印的接触没办法避免。味道闻多了,也从不习惯变成习惯。不知道是我特别招老印,还是老印特别招我。我逐渐成为了系里的印度之友。从比较客观的角度来说,老印大多数并不如中国人聪明,考试高分的老印不多,非常creative的老印也不多。可是老印的法宝是团结,信息高效率的流通和人脉。系里的老印经常会互发很多有用的信息,例如某公司老印给自己的师兄师弟老印发job opening,哪个师奶老印在某商场找到了便宜货,系里什么时候有免费的lunch,诸如此类,用最先进的科技在老印的群体中高速流转着。我也很少看到打单的老印,大部分时候,他们都过着群体生活,在一起上课,一起复习,甚至一起做作业,每人负责一题,做好自己的题目,给剩下的人讲解。其实说实话,我很羡慕这样的生活,我也喜欢生活在一个 one for all all for one的群体里面。可是基于中国学生数量有限和各种原因,我开始和老印混在一块。和他们一起做作业,一起做project,一起复习,秉承着三个臭皮匠顶过诸葛亮的原则,也帮我度过了不少焦头烂额赶作业的夜晚。


日期:2010-06-24 23:45:24

  老印也一般很有音乐细胞,和他们聊天的时候,脑袋不停有节奏的晃动,例如歌舞剧一般,随时都准备载歌载舞。老印的另一大习惯就是非常频繁的和人handshake,这习惯似乎在中国已经失去了popularity,可是老印乐此不疲,做完project,大家要握个手,找到实习了,她恭喜你便和你握手,说话达成共识了,他们露出欣喜的表情,又伸出友谊之手,让我措手不及。


日期:2010-06-24 23:46:41

  In general,学校里那帮老印朋友还是让我觉得充满了比较正面而美好的记忆。例如考试的前夕,大家一起复习,互相讲解题目和要点,最后撞中大题。也比如,和七八个老印在机房里google题目答案,分工合作,奋战到天亮,他们一人负责一题,俺一人做了两题出来,天都泛白了, 老印group的leader自告奋勇的要替我去交作业。还有老印朋友兴冲冲的跑过来,告诉我她看到我上系里的宣传手册了,夸我很cute。甚至在春节的时候,一个老印居然send我一张电子贺卡,祝我恭喜发财。或许没出社会的,老印和老中的矛盾并不多。


日期:2010-06-29 01:17:18

  可是工作之后,我开始慢慢意识到,我们和老印是出于同一起跑线的竞争对手。工作上碰到的老印不再是单纯可爱的,或者是因为种族摩擦已久,大家抢精英这块pie都杀的眼红。找工作面试时,经常会碰到比较mean的老印,对中国人都是能降多少分降多少分,秒杀不少中国人,而把空出来的位置,推荐给小印。一个印度人promoted成为manager,那么不出一年的功夫,下面顿时多了一堆小印。最明显的例子就是citi bank,自从有了印裔CEO,citibank小至出纳,大致管理人员,已经开始越来越多的印度面孔。而老印仗着自己当年殖民地,英语是官方用语的优势,也不管自己的印式英语多么的难懂,在大事小事上都乐于表达,邀功,耍手段。在和印度人抢地盘的competition中,至今为止,不得不承认我们还处于劣势。印度人就像是繁殖力旺盛的病毒,开始蚕食美国的各个市场。不久前,就发生一起,中国医生被lay off,枪杀他的印度supervisor的暴力事件。这边论坛大部分老中都是同情和发泄态度,甚至有人set up 帐号,号召大家捐款给孤儿寡母。这事情,这level已经不再是在网上打嘴仗,说某国抢我们文化遗产。这是实实在在的survival level的争夺,就如同饥荒时候抢馒头一样,都是争得分外眼红


日期:2010-06-29 01:27:07

  口语
  任何一个来美国的中国学生,首先遭受的冲击来自口语。自从登上飞机的那一刻起,讲英语的压力就像悬在头上的那把利剑,时时刻刻的提醒着你自己,当年你为什么要上课看漫画,没认真上英语课,悔恨交加,泪流满面,为啥你的英语在一群看似友善的白皮肤高鼻梁之间是如此的鸡立鹤群,磕磕巴巴,词不达意。你的comforable vocabulary 就局限在“yes,no, excuse me,oh, wonderful”这些词中,无论别人说啥,你虽然听的云里雾里,为了不失面子,也不好意思问,只会采取我们老祖宗的一贯特点,和善的点头,面带微笑,说:“oh,wonderful!”。虽然这种事情在我身上发生过只是少数几次,也让我印象深刻身边更多的中国同学也常常提起这个话题。


日期:2010-06-29 01:31:51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