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第35节

作者: 望于江湖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还有“结草衔环”这个成语,也是指感恩报德。“衔环”的故事刚刚说完了,“结草”的典故见于《左传》,说公元前594年,那是一个秋天,秦桓公出兵伐晋,晋军和秦兵在晋地辅氏(今陕西大荔县)交战,晋将魏颗与秦将杜回相遇,二人大打出手,杀得难分难解。杜回是个大力士,魏颗渐渐招架不住,三十六计走为上,转身跑吧,杜回就在后面追。追着追着,杜回被一个老人用草编的绳子套住了脚,这位大力士站立不稳,摔了个狗抢屎、倒栽葱、嘴啃泥,当场被俘,魏颗大获全胜。当天夜里,魏颗在梦中见到那位白天为他结绳绊倒杜回的老人,老人说,我就是应该给你父亲陪葬的那个女子的父亲,今天来报恩了!原来,魏颗的老爹魏武子有个爱妾,魏武子生病的时候嘱咐魏颗说:“我死之后,你一定要把她嫁出去。”不久,魏武子病重,又对魏颗说:“我死之后,一定要让她为我殉葬。”然后就翘辫子了。魏颗没有把老爹的爱妾杀死陪葬,而是把她嫁给了别人。魏颗说:“人在病重的时候,神智是昏乱不清的,我嫁此女,是依据父亲神智清醒时的吩咐。”

  上面三个被成语穿成糖葫芦的故事,都是讲做善事有善报、做好人有好报的,这也是古人一直在宣扬和努力维护的社会基本道德准则。
  好人一定有好报吗?未必。例子多的是,比如《三国演义》里说,曹操刺董卓未果,,反而把宝刀给丢了,逃命到吕伯奢家,听见后厨有磨刀声,就怀疑吕伯奢要杀他,于是本着“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原则把吕家八口人都杀了,结果看到后厨捆着一头猪,原来人家磨刀是要杀猪的,老曹把自己当猪了。但老曹没有歉疚之感,而是出去把买酒回来的吕伯奢也给杀了,而且还按照猪的逻辑说了一句名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这位倒霉的吕伯奢,曾经和曹操老爹结拜为兄弟,结果被兄弟的儿子灭了门。

  孟子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无恻隐之心,非人也”,但就现在的状况来看,非人的人好像不在少数,那些制造和贩卖黑心棉、毒大米的人、那些置矿工生死于不顾的矿主、包括那位害得我们卖不起药看不起病的、刚刚被判死刑的国家药监局原局长在内的贪官污吏…… 相比之下,坚持“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原则的人反而显得高尚了许多,虽然他们不利人,但至少也不害人。

  宋代林逋在《省心录》中说:“为善者不云利,逐利者不见善。”用现在话讲就是:越没钱越大方,越有钱越抠门。看看我们社会上的富人们吧,都忙着捞更多的钱,也有少数几个热心慈善事业的,但每次捐点钱都要大张旗鼓宣传一番,目的也是为了打广告,赚更多的钱,真正老老实实、不声不响、一心一意做善事的有钱人凤毛麟角,只有像我等无产阶级,潜意识中还残存些许纯粹做善事的愿望,穷大方嘛。

  但愿望总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我就曾因为做了一次小小的善事而受到小小的打击,在我本来就不太纯洁的心灵上留下了一个小小的阴影。
  那年我刚刚参加工作,去坐火车出差。在北京站前广场上,一个穿着简朴、长相老实的中年妇女小心翼翼的出现在面前,问我能不能给几块钱打个电话,我说凭什么给你啊?她说她是一个外地来京的老师,钱包被小偷偷了,想打个电话让家里给汇点钱来。我拿出一百块人民币给她,说够买张回家的票吗?她说:“够了谢谢啊你真是个好人把你的姓名地址写给我吧我回去就还钱……”我说:“停停停,不用说了,我忙着呢。”然后就走了。可是走了不远我觉得有点不对,回头看看,那个女的还在那站着,又拦住一个人问要钱。原来是个骗子!我气坏了,冲过去揪住她的挎包(因为我的一百块在里面)说:“你这个骗子,跟我见丨警丨察去!”那个骗子一看露馅了,猛地拽过挎包,夺路而逃,我就追,没想到骗子跑得还挺快,但再快没我快,人家都叫我“神行太保赛刘翔”。眼看要抓住她了,谁知她突然一回手朝我扔暗器,我一躲,她就朝地铁里跑去了。不过我也不想追了,因为地铁里可能有她的同伙,更重要的是,她朝我扔的暗器,是我给的那一百块人民币。

  当你在一些大城市的繁华地段闲逛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斜刺里杀出一个浑身脏兮兮、拖着长鼻涕的小孩,死死抱住你的腿,你不给钱小孩就不放手,还可能往你衣服上蹭鼻涕,无可奈何,你多少得出点血。后来有人告诉我一个对付这种情况的妙招,大家可以试试看,保证小孩不向你要钱了,而且扭头跑掉。这个妙招很简单,就是抓住小孩说:你跟我走吧。小孩马上就会跑掉,如果你抓住不放,旁边就会有大人冲出来把小孩抢走。利用这种方式赚钱,那些大人真是缺了八辈子大德了。

  虽然受过小小的打击,但遇到真正有困难的人,我还是会力所能及地帮一把,给流浪者一点饮食,给乞讨者几枚硬币,给公车上的老弱病残孕让个座,给迷路的人领个道,这些小事情还是应该做的。五代王定保在《唐摭言》中说:“善不为名,而名随之,名不为禄,而禄从之。”我们做一点点小善事,不会带来、也不希望带来什么名禄,只是出于人类起码的同情恻隐之心。如果我们都以冷漠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事物,只能使这个社会更加冷漠。


日期:2007-6-1 0:10:33

  第十四句果珍李柰(1)
  果,象形字,指树上结了果实。《说文》中说:“果,木实也。”《周礼》中说:“树之果蓏,珍异之物。” 蓏(读“裸”音),指草本植物的果实。“果”和“蓏”有什么区别呢?有人解释说“有核曰果,无核曰蓏”,还有人说“在地曰蓏,在树曰果”,后来这“蓏”字和大款的老婆,领导的钱,下岗职工,调研员一样,基本上被闲置了,也就不用再研究到底和“果”有什么区别了。

  珍,本义是指珠玉等宝物,引申为重视、爱惜,或宝贵的、贵重的东西,还用来形容精美的食物,如“珍馐”、“八珍”。
  李,落叶乔木,春天开白色花,果实就是李子,熟时黄色或紫红色。李子是我们经常吃的水果,经常和桃子一起出现。如成语“李代桃僵”,出自古乐府诗《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傍。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原指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成语“投桃报李”,出自《诗经》“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出自《史记 李将军列传》,原意是桃李树并不会大喊大叫招引人,但因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它下面走来走去,走成了一条小路,用来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正直,就能感动别人。

  柰,苹果的一种,通称“柰子”,也称“花红”。这两个名称对我们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要说出柰的另一个名字,大家就会觉得实在是太熟悉了:它还叫“沙果”。有人把茉莉也叫“柰”,徐珂《清稗类钞 植物类》中就说:“茉莉为常绿灌木……,北土曰柰。” “柰”与“萘”可别弄混了,它俩虽然长得像,但却完全不是一回事。萘,一种结晶状芳香烃,是做卫生球(俗称“臭球子”)的主要用原料。

  这句的意思是:水果里面,要数李子和沙果了。
  古代人可能没现在人有口福,李子和沙果就算是好吃的水果了。现在可不一样了,什么火龙果啊、木瓜啊、芒果啊、荔枝啊,哪个不比李子、沙果好吃啊?不过穿衣戴帽,各有所好;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说不定就有人喜欢李子、沙果,就像被誉为“水果之王”的榴莲,有多少人敢吃?有个去南方的朋友,开始也不敢吃那长相恐怖、气味熏人的榴莲,但后来却吃上瘾了,大吃特吃,家里人受不了了,差点闹离婚。看来“水果之王”自有其独特魅力的。

  多多不益善 贪多嚼不烂
  李子的这种水果可是个好东西,具有长相美丽、气味芳香、果肉多汁、口感酸甜、营养丰富等特点。
  唐代名医孙思邈评价李子时曾说“肝病宜食之”, 所以肝病患者可以通过食用李子进行日常食疗保养;李子也可以促进血红蛋白的再生,对贫血患者是有好处的;李子还有个特效,一些爱美的女士对这个功效可能非常感兴趣,就是可以养颜美容。据说经常食用新鲜李子,能使颜面光洁如玉,有兴趣的可以试试看。此外,李子的核仁有利水滑肠的功能、李子榨汁喝可以预防中暑、李子晒干可以用来醒酒、镇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