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解『千字文』:绝妙华章背后的故事》
第44节作者:
望于江湖 苏轼还在另外一首诗中写到:“人似秋鸿来有信,去如春梦了无痕。”是在哪一首诗里写的呢?这首诗的名字很长,还是不说了吧。——有人说了: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它名字长呢?那就写出来看看:《正月二十二日与潘郭二生出郊游寻春忽记去年是日同至女王城作诗乃和并韵》。够长吧?这两句诗同样表达了人生来去如鸿雁一样无常、个人的经历就像春梦一样去无踪难追忆的复杂感情。
人生就像吃苦瓜,春梦如同抽鸦片。
本来这一部分内容是想替国际动物保护组织做个广告的,宣传一下爱护动物的重要性的,结果被“鸿”给带沟里去了。现在回到主题,正式开始做广告:请国际动物保护组织中国区形象代言人唐朝诗人白居易出场!
白居易先生摇头晃脑地出场,吟颂了一首《观游鱼》: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旁白:“老白的诗一贯以通俗易懂为特点,这首诗秉承了这个特点。简单解释一下,这首诗的大意是:吃饱了撑得难受就围着水池看鱼玩,正好遇到几个小屁孩儿在那里摆弄钓鱼船。一样出于爱鱼之心,但差距咋这么大呢:我喂食,你钓鱼。”
胖头鱼旁白:“爱我,就不要伤害我!大不了我以后不再潜水,多出来冒几个泡还不行吗?”
——广告结束。
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为了爱护动物而抛头颅、洒热血——有这么严重吗?对不起,写错了,应该是:多少仁人志士为了避免更多的动物抛头颅、洒热血而大声疾呼。
《孟子 梁惠王上》中记载了孟子谆谆教导梁惠王要爱护动物的一段话:“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后来很多男人随意曲解孟子这句话的意思,以“君子远庖厨”为理论依据,在家里拒绝做饭,把“庖厨”工作都推给女人。依文解意,三世冤佛,歪理邪说害死人啊!
英国戏剧家萧伯纳说:“动物是我的朋友,我不吃我的朋友。”不过现在骗亲戚、坑朋友的事情太多了,人类对“杀熟”这一招已经玩到驾轻就熟的程度了。动物啊,千万别和人当朋友!
俄国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认为:“肉食的益处,只有增高动物性的情感,刺激**,并且增长暴饮,嗜食而已。”肉有这么大的益处吗?我觉得太夸大了,否则,肉早就代替“伟哥”在药店里销售了。
意大利艺术家达文西说:“鄙视生命的人,不配拥有生命!”一针见血,力透纸背。
有人说了:我也想爱护动物啊?但是动物不爱护我啊?狗追我,猫挠我,鸽子在空中往我身上拉“米田共”,你说我能爱护它们吗?
韩非子在《说难》说:“夫龙之为虫也,可扰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人有婴之,则必杀人。”意思是说龙属于虫类(古人认为龙属虫类,好大的虫啊!),可以驯养游戏和骑乘,然而龙喉下有一尺长的倒鳞,人要触动它的倒鳞,一定会被它伤害。
人要想与动物和谐相处,首先要尊重动物的习性,谁让你比动物进化得高级些呢?如果你不尊重动物,就不要怪动物翻脸。
《春城晚报》2007年2月23日报道,22日下午,昆明动物园发生一起意外事故:一名6岁小女孩在与老虎合影时,被兽性大发的一只雄虎当场咬成重伤,经医院抢救无效身亡。据悉,咬人的老虎已被关进了铁笼里,“可能以后都不再出来表演了”。(老虎不发威你就当我是病猫?)
就在老虎咬死人的三天之后,《新京报》2007年2月26日载:昨日下午2时许,武汉动物园大象馆里两头体态庞大的非洲象引来众多游客围观。一些游客拿着石块、泥土、塑料瓶等扔向大象(我真弄不清这些人出于什么心态,可能是想让大象活动活动、跳个芭蕾舞?)。有一只公象突然暴躁起来(换了你能不暴躁吗?特别是身体里有雄性荷尔蒙的),大声朝人群吼叫,可游客还是继续向它扔东西。大象突然用鼻子从地上卷起一块拳头大的石头,朝人群扔去(大象不发威你还以为我是猪鼻子插葱呢?)。石头正中一名抱在父亲怀里的小女孩头部(不知道她父亲是否朝大象扔东西),顿时血流满面,众游客吓得四散而逃(现在知道害怕了?贱坯子!)所幸经过医院检查小女孩只是眉骨受伤。
上面说的是体型较大的动物对人类的反抗,那么小型动物就没有反抗能力了吗?
大家经常吃鱼吧?特别是东部沿海的人,吃的鱼可能比我吃的米粒还多。我不吃鱼并不是因为出于爱护动物的考虑,鸡鸭鱼肉适当吃点并不违背爱护动物的宗旨,只要你别把娃娃鱼啊、中华鲟啊等珍稀鱼类都往嘴里招呼。我不吃鱼的原因,就是怕被鱼刺扎。有一次吃饭,刚吃一口鱼肉就被扎了喉咙,赶紧喝醋,一碗醋下去,没管用,这辈子也没喝过那么多醋,只好大口吃花卷往下噎,四个大花卷下肚,刺终于噎下去了,肚子也饱了,一桌子菜基本没动,光吃醋熘花卷了。
后来才知道,被鱼刺扎了之后采取上面的方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处理方法是赶紧送医。如果刺的位置不深,医生会用卫生纸绑住你的舌头,让你用力往外拉,拉得跟吊死鬼似的,然后医生用专用工具伸进喉咙里把刺拔出来;如果刺的位置比较深的,可能要麻烦些,弄不好要全身麻丨醉丨后做手术才能把刺取出来。
鱼也真是的,你都被蒸熟了,就老老实实被人吃了算了,还要用刺做无谓的反抗。但是,鱼除了能死后趁你不小心刺你一下之外,还能如何反抗呢?鱼对于人类,就像人类对于命运,根本没有什么反抗的资本和手段,主要工作就是逆来顺受、任由宰割。但是有些动物的类似反抗还是卓有成效的,比如蛇,听说现在的蛇肉口味越来越差,除了一些变态的家伙外,正常人很少吃蛇了。看来,作为人类桌上大餐的各类动物们,要想活命,最好的办法就是变得越来越难吃。
日期:2007-6-18 22:52:54
第一部分小结:寄生虫的自白
我们是寄生虫。我们生活在一个庞大的宿主身上。大树底下好乘凉,宿主庞大好安家。我们从宿主身上吸取各种养料。我们非常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对于如何建设一个新世界,我们虽然嘴上喊得厉害,但心里确实没谱。
我们是寄生虫。千百年来我们一直探寻着自己和宿主的起源,但是我们的智慧还不够高,一直没有彻底搞清楚,于是一边继续在黑暗中探寻,一边得过且过,完全不管我们的后代和宿主还能存在多久。我们之中有一条被尊为“圣虫”的老祖宗说过:“未知生,焉知死?”
我们是寄生虫。我们对宿主的感情非常复杂,既希望和它搞好关系,又经常惹它生气。在宿主高兴的时候,我们可以快乐的游荡,可以尽情的玩耍;在宿主生气的时候,我们会被黄色的烟尘笼罩,会被巨大的水流冲击,会被酷热的环境煎熬,会被无情的疾病吞噬。如果你是宿主,你身上的寄生虫只知道索取而不考虑付出,你也会毫不留情地把寄生虫涤荡一空。为了生存,我们开始讨论如何与宿主合作。
我们是寄生虫。我们这个族群数量众多,我们在宿主身上到处繁衍,最初我们害怕其他寄生物种,经常疲于逃避,但慢慢地我们迅速占领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挤得其他寄生物种四散奔逃。没有办法,我们也是为了生存,对于其他物种,我们只能遗憾地送它们八个字:有招想去,没招死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