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参奇谈》
第3节

作者: 陆小北
收藏本书TXT下载
  “看来小伙子还懂一点行道。”九爷低声笑笑,一伸手做了个请,“各位请先看,艼都是垂直向下,是货真价实的野山参,这里的大都是熟客,那咱们还是按老规矩,先验货,再拍价。”
  九爷说着,一手捧起第一支人参,这支人参体短腿短,构成了一个元宝的形状,九爷一一呈过个人眼前,然后开口说道:“先是这一支,这是一株元宝体,须子上的珍珠瘤各位已经看见了,确实是老参,那么我就当着各位的面数一下芦碗,看看这颗老参究竟多少年限。”
  九爷说着便数了起来,这芦碗是鉴定人参年限的方式之一,一般来说,有多少个芦碗这人参便有多少年限,九爷一圈圈数着,那几个买参人紧紧盯着九爷,生怕错听了一个字,九爷一直数到一百零二才停了下来,其中一两个中年人已经倒吸了一口凉气。
  九爷抬起眼,目光一一扫过众人:“既然是百年以上,那么按照行规,这支老参以五十万底价起拍,五万一加,价高者得。”
  “六十万! ”刚才倒吸凉气的胖子迫不及待地报出了价。
  “六十五万! ”他旁边的瘦子也报出了价。
  “七十万! ”

  “七十五万! ”
  胖子和瘦子互相竞价着,而其余三人只是默默看着,似乎对这支人参并不是太感兴趣,最后这支人参以九十万的价格被胖子拍走,九爷叫了一声“成! ”,接着便用红布包裹起人参,再以红绳打结,恭敬地递到胖子手上,胖子喜笑颜开,一手递过支票,一手接过人参,小心翼翼地放到随身携带的箱子里。
  “现在我们来看第二支参,这是支横灵体。”九爷捧起了第二只人参,数起了碗路,陆小北也看清了这支人参,所谓横灵体是人参的一种体态,人参生长时单腿受阻上跷,粗细各有不同,有长有短,构成阴阳腿,便是所谓的横灵体,而这支人参更长着一头整齐排列的芦碗,就体态而言,远胜于刚才的元宝体。
  “这支人参有一百二十年年限,七十万起拍,五万一加,价高者得。”
  “七十万! ”刚才没有竞拍到的瘦子似乎心有不甘。
  “七十五万! ”一直沉稳的戴眼镜男子终于也按捺不住报出了价。
  最终这支以一百一十万的价格被戴眼镜男子拍走,九爷交付了人参,这才小心翼翼地拿起了最后一支参,他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一一划过个人的脸,陆小北仔细瞄了瞄这支人参,这支人参体态怪异,根须像盘绕一般,裹着参体形成一个类似鸟巢的形状,形态远不及前两支人参优美,粗看芦碗,也远不及刚才那两支多。
  “两百万起拍,十万一加,价高者得! ”九爷低声说着,声音铿锵有力,陆小北眼眉一跳,按照他的预想,这支人参应该比刚才那两支便宜才是,却没想到九爷一言惊人,光底价就已经高出了前两支人参合起来的拍价。

  这时,桌子下剩下两个一直未出价的中年人似乎也被这支人参所震撼,再没有刚才的沉稳,一个接着一个竞价。
  大勇看出了陆小北的疑惑,悄悄对陆小北说:“这不是一般的野人参,这是有名堂的,称为‘盘藤’,先不说这个品种的人参有多珍惜,单说年限,这种人参三四年才长一个芦碗,这颗人参大概有六七十个芦碗,至少也有两百多年年限。”
  陆小北也知道人参有许多稀品珍品,自己所知道的也十分有限,于是点点头不再多说,此时局面已定,这支“盘藤”最终以三百万的价格拍定。
  九爷将最后一支人参递交到了买主手里,亲自送他们出门,这才折转回来,走到仍然坐在圆桌旁的陆小北面前,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才说:“你的事儿阿勇已经跟我说过了,不过我倒要先问你几个问题,我做的是什么生意你应该知道了吧?”
  “如果我没猜错,九爷应该是‘走山’做‘抬参’生意的。”陆小北点点头,刚才目睹了这么一幕,就算傻子也能猜出个一二,不过陆小北对抬参人的了解却比普通人深刻许多。

  陆小北的爷爷曾经做过地主,当过袍哥,走过南闯过北,长江源头喝过水,黄河尽头渡过苇,直到后来斗地主时期被没收了土地,被征到新疆服兵役,但回家以后依然结识着许多江湖中人,他为人极讲义气,又仗义疏财,在当地也是小有名气的人物,那时他年纪算不得太大,却被大伙尊称为陆老先生。
  凡是认识陆老先生都知道他为人心思缜密、胆识过人,陆老先生新疆从军之时正值土地改革,他意识到中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古老传说、行当终有一天会部分失传,于是在服役期间及之后的数年内穷尽心血写下一本笔记,上面记载了平生的所见所闻,由于里面记录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传说和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陆小北自幼便喜欢时常翻阅,其中就有关于中国各行各业的记载,陆小北对此印象十分深刻。

  中国向来有三教九流之说,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三教分别是佛教、道教、儒教,而九流又称九家,分别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九流可按行业分上流、中流、下流,从三教九流之中,衍生出了种种谋生的行当,即俗称的七十二行,七十二行细分之下,便可数出三百六十行,天下之间士、农、工、商、技、艺、偷、盗等无不纳入其中。

  但在此三教九流七十二行之外,另有许多行当,由于算不得正道,也说不上名号,所以是不被计做其中的,而这些行当又可大分为五类,因此也被称之为“另五门”。
  “另五门”分别是丐讨、点睛、调(diao)薪、取水、走山这五种行当。丐讨勿用多说,自是伸手要钱讨饭之人;而点睛则是以舞弊人耳目为生,既包括“骗”,又包括现在所说的“托”;调薪是专门替人占位、买东西以换取薪酬之人;而取水与走山相近,都是到常人难以达到的地方去探取天地之间的造化之物以换取钱财,只是两者一个在水里,一个在路上,因为中国自古有水土不相符之说,所以才会有取水、走山之分。

  “知道就好,”九爷以为这个世上除了他们那一辈的人都已不知“另五门”,此时听陆小北能说出“走山”一词颇感意外,定了一下才继续说道,“干我们这行是最险的,逮着了非得蹲大牢不说,抬参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险事,这是把脑袋栓在裤腰带上的活儿,你可是想清楚了。”
  陆小北点点头:“大勇应该和九爷说了,我爸有重病,等着这笔救命钱,别说把脑袋栓在裤腰带上,就是掉脑袋的生意,我也得去做。”
  “好,好。”九爷拍起了手,大笑,“本来我是从来不带第一次抬参的雏把,但你是阿勇的兄弟,令堂又有重病在身,我就破一次例,你今晚回家准备一些衣物,明天一早我就要启程回东北。”
  “真……真的?”
  大勇狠狠一拍陆小北:“什么真的假的,还不快谢谢我二叔。”

  “谢谢二叔……不,谢谢九叔……不,谢谢九爷”陆小北立刻大喜过望,一时之间舌头竟像打结了般,话也说不清楚。
  九爷哈哈大笑,拍了拍陆小北的肩:“去吧,明早九点,准时在这里见,九爷我不喜欢言而无信的人。”
  “谢谢九爷,那我就先回家收拾衣服了,九爷,大勇,明早见。”陆小北再对九爷道谢,打开房门离去,想到有法子给父亲治病了,这一路上他都有些兴奋,不禁哼起了小曲。
  大勇在窗户上看见陆小北走远了,才回过头笑道:“走,二叔,喝酒去,说好的,今天我做东,你这个做长辈的可不许跟我抢。”
  “好你个阿勇,我说不带这小子去你就给二叔脸色看,我一说带,你马上就说请我喝酒了。”九爷摇摇头,“看来我还不如一个外人啊 。”
  “二叔你说哪儿去了,我这不是知道二叔你疼我嘛。”大勇搭着九爷的肩,“我这哥们确实是急着用钱,再说了,你和老爹不是老教我做人要讲义气嘛。”

  “也不知道你这次的义气用得对不对。”九爷叹了一声气,话锋陡然一转,“老鸭爷你知道不?”
  “二叔你这就洗涮我了,抚松县长大的人,怎么可能连老鸭爷都不知道?”
  “那你知道老鸭爷最后一次出去抬参,就再也没回来了吧?”
  大勇的脸色忽然一变:“二叔,你说的那笔大买卖,该不会就是……”
  九爷面色凝重地点点头:“这次我要去抬参的地儿,就是连老鸭爷也没有平安回来的那个地儿。”

第四章 契机(三)

  等到陆小北赶回家的时候已经是十一点过,陆小北怕吵醒了奶奶,蹑手蹑脚地打开门,房间里透出一道光,陆小北心里奇怪,奶奶年纪大了,一般九点过就睡了,怎么这时候还有灯光?
  陆小北带着疑惑地心情走进家门,却见母亲端正地坐在客厅里,听见开门声,转头问:“回来了,这么晚,去哪儿了?”
  “去大勇家呆了会。”陆小北边进门边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