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坟——一个老知青的回忆》
第46节

作者: interrogation9
收藏本书TXT下载
  车到了北大道,道下是三队的稻田。国八爷、孙长发正领着社员们拔三遍稗草。老林喊:“国八爷,桃下来了,秦队长给你们队捎两筐,先尝尝,以后还有!”让周剑南卸了两筐,国八爷说:“ 谢谢海农想着咱们队。”然后老林叮嘱:吃完了,筐放在道旁,回来再取。孙长发说:“老林大叔,咱们可是兄弟友好队,要加强物资友好往来啊,等你们平梨下来多给几包,咱晾点梨干儿,放到过年吃。”(平梨比南果梨还好吃,晾出的梨干儿,酸甜适度,油润有佳,即使是现在也是上等的消闲品)林老板子忙答应道:“放心吧。”孙长发小学文化,动不动弄出几句外交辞令,即便是马上学几个名词儿,也能用的恰到好处。土话洋话掺着说的可溜了,也算是哑巴堆里的说客。

  大车出了堡子,到了漫水桥,清澈的河水,漫过桥面一尺来深,老林勒住车,给马饮水,并且让周剑南多洗点桃路上吃。周剑南洗了一筐桃,水涝涝的把筐搬上车,把筐盖压在底下,用绳子勒好。李旭东伸手拿了一个桃咬了一口说:“队长让卖多少钱一斤?”老林说:“让平均一斤卖一角钱就行,晚上必须卖完,明天还得来。”周剑南也拿了个桃吃,而他并不关心能卖什么价钱。李旭东说:“今天是头一天卖,怎么也得比坐家里多叫一角钱价。卖好了明天不来都上算。”林敬儒说:“是得替集体考虑这个问题。”李旭东说:“咱们卖一筐交你一筐钱。”老林说:“我带了本和笔,你俩每交一次钱都把钱数点清,我只负责收钱记账,回去他们签字。这样两清。”李旭东心里佩服的说:“林大叔办事明白叫咱心里舒服。” “队长信得着咱几个,咱更要弄得清清楚楚,糊里糊涂准有勾当。更何况给咱们每人补两顿的饭费-----两元钱,足够了。”周剑南高兴的说:“能买一张火车票还有余。”老林想了想说:“真行。今晚回家一个,留一个跟我回去报账,明晚再回家一个,怎么样?”“好!”两人一口同声的回答。经过一番谦让,让周剑南先回家。


日期:2009-2-26 22:08:00

  五十一、
  大车上了通往镇里的大道。这条道也是知青参加修筑的,北面就是河田大队的稻田地。人们习惯的叫它——二道沟。田里高摇摇的开着一片串状的小粉花,喧宾夺主的迎风舞动着,醒目地展示它婀娜的姿态。
  周剑南问:“林大叔,二道沟的水田里长的是什么品种的水稻,怎么一部分长这么高,团叶开粉花。”
  李旭东看了一眼干笑了一声说:“我看像草。”
  剑南说:“草也不能成片啊”

  老林也笑了笑说:“主要太具规模了。头几天一个小国的军事代表团去蘑菇屯驻军参观,经过这里,也问道开粉花的是什么庄稼,那翻译可能也是农村出身的,一看草比苗高,怕国际友人耻笑咱贫下中农啊,给祖国丢面子,急中生智说:‘那是稻田里套种的中草药。’
  周剑南不由得赞叹:“这翻译真了不起,答得天衣无缝,简直是爱国主义精神和聪明智慧的正确结合。”
  李旭东起来说:“你当外国人都比你傻,这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呐。逼得翻译为了掩饰咱农村不光彩的形象,自欺欺人的开了个国际玩笑。”
  老林没敢妄加评论。用鞭杆指点的说:“这开粉花的是水宫棵,比稻叶宽的发黄的是水稗草。唉,你看田里哪有人影啊。不知都去哪里开大会、喊口号去了。”

日期:2009-2-26 22:13:00

  大车经过公社革委会大院门前,迎面遇上黄书记骑车上班。老林中肯地评价说:“黄书记可是个大好人。”忙打招呼说:“黄书记上班啊!”黄书记对人名有着超群的记忆力,这也是他联系群众的重要标志。只要有过一次的接触,知道你的姓名,下次无论在哪看到你,都会直呼你的大名,热情地和你打招呼,不嫌麻烦。在太阳升公社的地面上,他是当时一元化领导的一把手,绝对权威。和一个普通社员亲切地说上一句话,那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激动地要犯心脏病啊!即使是身体健壮的贫下中农,也会心潮澎湃的久久不能平静。

  黄书记立马下了车:“哎呦,林敬儒啊,往哪儿去呀!”
  老林象老朋友似的说:“去县里卖桃。秦队长给你捎了筐桃,正好顺路,给你送家去”
  “哎呦,谢谢你,谢谢秦海农想着我,多钱一斤?我得给钱。”
  “给啥钱呐,您能帮忙吃,就谢谢您了,结的太多了!”
  老林说的不是假话,黄书记也当真了。“农村学大寨大见成效。那我就不客气了,不耽误你们的时间,我自己送回去。”

  老林也怕给书记影响不好,老百姓爱戴干部嘛。周剑南有眼力见儿的搬了一筐放到自行车货架上,黄书记忙骑走了!

日期:2009-2-26 22:23:00

  大车赶进了镇的东西一条街,李旭东坐在车上扯着嗓子一阵叫卖,想在到达县城之前试卖一下,不料围上来许多人要买。他们每斤按照两角钱,卖得也不慢。他们紧忙活了一个钟头,卖掉十来筐。杏也是一个价,卖了一筐。这时候张春旺的香瓜车到了。张吵吵、老二太太也搭车来卖桃。一些人又给他们的车围住了。
  老林说:“走,换地方。”
  李旭东和周剑南高兴得松了口气,一共卖五十八元四角钱,杏卖了七元六角钱,都交给林敬儒,记了帐签了字,把空筐绑好。
  大车赶往县城路过镇西头,李山东在那摆了两大腰子筐李子,正约称呢。头发赶粘得揪向一边,不知几天没洗脸,油泥被汗水冲出了一道道沟痕。
  周剑南说:“那不是李山东吗?”
  李旭东说:“咋这模样也敢出来展览,不怕吓坏了顾客。”

  李山东尽管形象恶劣,但人不坏。说深说浅从不计较。
  林敬儒住了车喊:“山东,走!上车!去县城卖得快!”
  李山东先是吓了一大跳。伸脖一看笑了,说:“不行啊林大叔,我——没带干粮。”
  李旭东、周剑南都跳下车过来帮他拎筐说:“我们带了,还能饿着你”
  李山东拎着称跟着上了车,用两只埋了八汰的手,抓起几个大紫李子说:“我家的李子可甜了,你们尝尝。”

  几个人勉强尝了几个李子,都表示挺甜,吃了一道的桃,肚子里装满了。
  老林问:“多钱卖的?”
  李山东如实地回答说:“先喊四角,没人买,又喊三角,就卖两称,降到两角,还行。”
  老林说:“到县城能多喊一角钱”
  山东又说:“早晨没上工,怕队长不给假,偷着挎了两筐李子,足有一百斤,一溜小跑,累完了,生怕碰上咱队的人,听有人喊我,都把我吓完了。”(“吓坏了”“累坏了”当地都用 “完了”表示,还有一句常用的土话,“你去哪”叫“你客哪”)


日期:2009-2-26 22:34:00

  大车赶出了镇子,道上没有几个行人。大地静得能听见昆虫细微的吟唱,马蹄声、车轮声显得突出的响亮。路两旁的玉米地里,抓根草长的分分着。
  李山东说:“月牙屯的地真有劲,抓根草都长得这么深。”
  林敬儒说:“可惜了这好地。明年就更难伺拢了。草籽比种子多,生长力又极强,挨累吧。”
  太阳越来越高,火辣辣的,几个人把衣服脱下来顶在头上,晒得直冒油。周剑南亮着嗓门,唱起了歌
  ——大鞭子一甩啪啪地响哎,往前越走越亮堂哎——
  李旭东说:“咱们小队藏龙卧虎,有人才呀。剑南呐,你应该去考县文艺宣传队。”
  “不行啊,爸妈不让,怕学坏了,说男学工、女学医、文艺工作没出息。”


日期:2009-3-1 10:00:00

  五十二、
  大车进了县城,在火车站北侧的一棵大树下站下了。一个铁路职工走过来,李旭东一眼认出来说:“好哇,就这家伙不是东西。你看他一脸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的熊样,我答对他。”
  那人没有那日的专横,歪着头问:“都多少钱一斤?”
  李旭东趾高气扬地说:“都八角!”
  “太贵了!”

  “说什么呢?嫌贵别买呀!你看有第二份吗?石头子儿不要钱,怕你没有那铁嘴钢牙!”李旭东泄私愤的句句像打枪。
  这就是现在的垄断行业和当时物质缺乏的年代,不得不接受的官商作风。那人噎住了,正犹豫没等发作,周剑南解围到:“大叔啊,咱这是批发,不零售,你要想买,就卖你一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