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说龙——揭秘延续千年守龙一族的故事》
第39节

作者: 暗夜龙少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2-3-25 7:46:00
  袁叔说完,转头面向父亲,道:“科长,从这上面记载看,无支祁应该还被封锁在龟山脚下啊,我们为什么不直接去那里呢?”父亲摇摇头,答道:“这可不一定,当年禹帝和他有三千年之约,禹帝是大约公元前2000年的人,而唐代贞元年间应该还是公元800年左右;也就是说唐人李汤发现无支祁时,并没过三千年之数,所以无支祁被拉出来后,还会自觉返回到水中。可现今已超出那个约定快一千年了,况且龟山脚下那锁链位置只有当时的渔夫知道,我们贸然前去,只是大海捞针,难啊!”顿了顿,父亲又道:“我们还是按原计划先到桐柏吧,那里可是千里淮河发源之地,你们要记住,这次行动并不只是单纯的探寻无支祁;淮河水患为祸已久,大家也要多看看,多思考,争取找出些可行的方案来。”父亲又专门对我道:“小国,你要记住,虽然我们守龙族人以护龙为己任,但既然已经入世,就要知道天下苍生,黎民百姓才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你今后行事千万不能本末倒置!”我和袁叔点头称是,父亲便吩咐大家歇息了。

  由于最近经历了太多事情,而且都是来去匆匆,整个人累的厉害,所以虽然在火车上,我还是睡的很熟;第二天早上,等我醒来时,发现父亲正抽着香山,愣愣的望着窗外,我连忙凑过去,只见广袤的大地上面片片狼藉,很多地方都有水淹的迹象,刚刚经过的一棵白杨树,那淡黄色的水迹竟然蔓延到了树枝处,天啊,这里曾经发生过多大的水灾啊!见我这幅表情,父亲拍了拍我的肩膀,道:“现在已经到河南境内了,就在去年的8月,这里发生了百年难遇的特大暴雨洪水,据水利部资料统计,河南省受灾人口820万人。受灾耕地106.7万h㎡。因垮坝淹死2,6万人,冲毁京广铁路102km,停车18天!”这惊人的数据让我张大嘴巴,久久不能复原,半响我问道:“爸,怎么会发生如此大的水灾啊,难道当地政府不会防范吗?”父亲摇摇头,叹道:“小子,治理水患哪有你想象的这么简单,何况这淮水之患,不知道已经延续多少个朝代了!”我惊道:“不会吧,既然持续这么多年,为什么治理不好呢,究竟是什么原因?”父亲又叹道:“哎,还不是因为黄河夺淮!”看我不是很理解,父亲讲述起了黄河夺淮的历史。

  在地理和水文上讲,淮河本来属于外流河,即淮河水最终将由陆地流入海洋,淮河原本也有自己的入海水道,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 流。但由于淮河流域水系地貌的原因,历史上黄河中下游河道多次出现改道,特别是黄河的夺淮夺泗入海,淤塞了下游入海通道,洪水排泄不畅,四处泛滥。侵占了淮河的入海河道,使得原本成形的淮河水系出现紊乱,从而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或涝或旱。淮河自此步入多事之秋。黄河夺淮入海是指裹挟着大量泥沙的黄河,从汉武帝时代就开始侵入淮河。最严重的一次,是公元1194年,黄河在阳武决口,占据那里的金统治者,希望以水代兵,借黄河的洪水侵扰南宋,致使暴虐的黄河在无遮无挡的淮北大平原,一泻千里,抢去淮河入海的水道,自此,黄河开始了长达七百多年的夺淮历史。挟带一万多亿吨泥沙的黄水,使鲁南的沂、沐、泅河不能入淮;苏北淮阴以下入海河道被夷为平地,逼淮从洪泽湖南决入江;无数支流和湖泊被淤浅或被荒废,整个淮河水系遭到彻底破坏。黄河使淮河环境的变迁,成了世界河道史上罕见的变化最激烈的河道之一。1546年后,人为地把黄河引入泗水南流,和淮河一起入海而言。由于黄强淮弱,淮河下游积沙渐高,形成地上河。淮河不再成为一条畅通的水道,而在淮河较低地方,即在淮泗汇口以上的洪泽湖区,首先积水成一湖泊,把宋代以前各小湖连起来,成为洪泽湖。

2012-3-27 12:03:00
  黄河夺淮使整个淮河流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淮河入海故道被黄河淤废,从此淮河不能直接入海,被迫从洪泽湖以下的三河改流入江;豫东、皖北和鲁西南等平原地区的大小河流,都遭到黄河洪水的袭扰和破坏,造成排水不畅,水无出路。其中以濉河变化最大。濉河原是发源豫东,中经皖北,至江苏宿迁小河口汇入泗河的一条大支流。经黄河多年的决口和分洪,终被淤废,下游不得不改入洪泽湖。洪泽湖以下的入江水道逐步形成,高邮宝应水位抬高,面积扩大,在自然水力冲刷和人工疏导之下,入江水道的泄水能力不断扩大,而淮河下游运西运东地区的水灾也日益加重。

  听到这里,我插了进来:“爸,您是说黄河夺淮最严重的一次是在公元1194年阳武决口吗?”父亲奇道:“是啊,怎么了?”我抑制住情绪,说道:“公元1194年,按时间算的话,刚好是禹帝与无支祁三千年之约结束不久啊,您说会不会是无支祁作怪呢?”父亲听罢猛地站起身来,拍了拍脑袋,道:“啊,小国,你这分析的有些道理;我可一直没考虑到这点,快把你张叔袁叔叫来商量!”我一边去隔壁叫他俩,一边想到可能是因为我第一次接触阳武决口的信息,故能和三千年之约联系起来,而父亲他们则是多年前就熟知此事,反倒是忽略了。

  等张叔和袁叔过来,父亲马上跟他们讲述了我的分析,三人都沉默了一阵,半响,袁叔说道:“小国的分析的确有些道理,而且,从相关文献上看,古人对于此事的记载并不详尽,就好像阳武就是忽然决口似的,这不符合常理,因为按理说这样的大事,一定会进行仔细的收录分析!”父亲问道:“你还记得古文里描述吗?”袁叔道:“记得!据宋人李焘的《续资治通鉴》载:宋绍熙五年八月壬子,河决阳武,由封丘东注梁山泺,分为二派,北派由北清河入海,南派由南清河入淮,汲胙之间,河流遂绝。”说完又接道:“大家听听,这记载的极其简单,而且并没有说出决口的原因及经过!现今的主要观点是这次决口由1128年,南宋东京守将杜充为防御金兵南下,在河南省汲县和滑县之间人为决堤,造成黄河改道,导致大部分黄水从泗水分流入淮而引起的。中间相隔这么多年,这理由未免有些牵强!”

  父亲望着窗外思索了片刻,对袁叔道:“小袁,你把1194年后淮河的重大水患事件整理出来,我倒要看看!”袁叔道:“科长,不用整理了,都在我脑袋里呢!”父亲赞许的点点头,道:“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过你这记性却远超它了!赶紧给大家说说吧。”这下我才知道袁叔有项本领是博闻强记,甚是厉害。袁叔稍微想了想,道:“大概有六次特大洪灾吧,我简单说说……”这样我们听他讲起了那些骇人的水患:一、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四月初至八月,淮河流域淫雨不止,七、八月间又发生多次强大的暴雨,洪涝灾害异常严重。据记载,流域内各支流、干流等地区120多个州县受灾。从徐州至扬州间,方数千里,滔天大水,庐舍禾稼荡然无遗;这是淮河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大水灾。二、清世宗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六月到七月,发生了罕见的洪水,据调查估算,这次洪水,沂河在沂水许农湖乡赵家楼洪峰流量为17500立方米每秒,临沂市西朱旺洪峰流量为30000立方米每秒。沭河至临沭县大官庄洪峰流量为15300立方米每秒。是近500年来最大的一次洪水。三、1921年七月至九月底,淮河干流长期处于高水位、大流量行洪状态,全流域上、中、下游普遍成灾,沂沭泗洪水灾情也很严重。根据当时淮河流域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四省灾情调查统计资料,农田淹没面积近4973万亩,灾民760余万人,财产损失2.15亿银元。四、1931年六月下旬至七月底,淮河流域不断出现持续长时间的大雨和暴雨。当年里运河开启归海坝3处,东西堤溃口80多处,里下河地区尽为泽国;据统计,全流域淹没农田7700余万亩,受灾人口2100多万,死亡人数75000多人。灾后瘟疫流行,急性传染病蔓延城乡,仅江苏省高邮县统计死于瘟疫的就有数千人。经济损失高达5.64亿银圆。五、1938年日军占领徐州继续西侵。国民党政府企图阻止日军前进,于6月2日和6日,先后在黄河赵口和花园口扒开黄河南堤。赵口汛后淤塞,但花园口至11月12日口门冲宽400余米。花园口决口历时9年,至1947年3月堵口才完工。据1938年当年统计,淮河流域受灾面积共5.4万平方公里。灾情较重的44县(市),其中河南20县,安徽18县,江苏6县。许多县淹地1米以上。共有391万多人外逃,90万人死亡,死亡人数占原有人口的4.6%,经济损失达10.92亿银圆。六、1954年淮河洪水为江淮梅雨所造成。河南省合计85县市受灾,其中淮滨县几乎全县淹没,淹农田1342万亩,倒房30万间。安徽省2620万亩农田受淹,倒房168万间,死亡1098人,死畜1052头。江苏省淹没农田1063万亩,死亡832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