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15年,恋爱15年》
第56节作者:
三九八一 日期:2010-03-25 13:23:20
205
我和吴天终于出发要去那片与苍穹无比接近的土地。
我已经断掉了所有的“后路”,但我并不担心自己会成为吴天的负担,因为种种的磨练已经让我更自信,更坚强。
上帝是公平的,我丢了“铁饭碗”,却获得了久违了的自由和未来的更多可能。
在一路颠簸的汽车上,我们聊着天,说说笑笑,直到吴天渐渐瞌睡了,我轻轻地把他的头扶好,靠在我身肩头上,谁说只有女人才能依靠靠男人的肩膀呢?男人也有疲倦的时候。
如果相爱,就不要吝啬彼此的肩头,看着对方,给累了的他(她)一个小小的肩头吧,方寸之间,便是港湾。
听着吴天渐渐均匀的呼吸,望着远方无穷尽的群山,我并不知道群山的那头,究竟会有什么样的世界,群山的那头,我和吴天会遇到怎样的人群,这样的时候,任何浮想都是多余而无益的。
4个多小时以来,从一马平川的平原出发,汽车沿着河沟边艰难开掘出来的路一路盘旋而上,山间景色真是很美,平原上早已百花烂漫,而此时,随着海拔的提升,可以随眼看到晶莹美丽的雪山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
回首望去,公路路如蜿蜒的细线被扔在苍翠的山脚下,路很窄,一边是深渊,一边是嶙峋的峭壁,很多路段,如果对面有来车,我们的车经常需要停在路边,静静地等待对方慢慢会车、下行。
这世界,经常都有很窄很窄的路,容不得所有人冲上前去挤做一团,适当的退让与等待,便是为彼此的前行都做好了准备。
日期:2010-03-25 14:18:27
206
说实在,我的确无法用文字来描绘当我第一次与高原接近时候内心的震撼。
20多年来,我看惯了天桥上摩肩接踵拥挤的人群,看惯了人们脸上写满了的心事与疲惫。
在海拔3000多米的地方,汽车停下检修的时候,我和吴天下得车来,第一次亲密接触高原的时候,我们惊诧于自己的渺小!
原来,这世界可以如此壮丽的!而这壮丽,正被我们亲身感受着,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站在路边,我和吴天不约而同地张开双臂,那一刻群山和蓝天一并揽入怀中。我们的世界并不小呢,只是经常会忘记了去发现而已。
突然,吴天指着不远处,笑嘻嘻地说:小谨同志,快看,那是什么!
我转头一看,身后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一只小猪,卷着小尾巴,哼哼唧唧地在我脚下找着什么,最关键的是,这猪,它是黑色的!
我从没见过黑色的小猪,觉得它实在太好玩了,便开始追着它跑,吓得吴天不停地喊:小谨,慢点!高原可不能乱跑,要出问题的!
当心得高原病!
没等吴天反映过来,小猪被我追进路边一座小房子门口的一堆石头下藏了起来。
我这才发现,原来路边还有一座用石头垒起来的小房子,因为是就地取材的缘故,它与整个大山融为一体。
房子的门是简单的木棒搭好了架子,蒙了塑料布,可能因为时间较长的缘故,塑料布已经很旧很破了。低矮的门洞里,有一个用旧瓷盆做的火盆,盆里已经没了热气,只有灰烬。
我诧异这么高海拔的地方还有居民,这里冰天雪地的,吃什么呢?靠什么过活呢?
我正好奇的打量呢,看到吴天和一个中年红脸庞的男人一起走了过来,吴天正跟他道歉我追他家小黑猪的事情。
中年男人一边哈哈笑着摆手说,没关系没关系,这年头山里才有黑猪,所以姑娘才会觉得稀奇嘛!你俩坐会儿不?你们的车还得好一会儿才能检修好呢。
说着,从塑料门后拽出两个木墩子当凳子,请我们坐下。
原来,这里居然是一个道班,中年男子是河南人,姓张,在这里工作已经十多年了,主要工作就是维护道路,过往的车辆如果需要帮忙或修整也会在这里停下。
道班本来有三个人,跑了两个,现在只剩张师傅一个了。新的人公路局还没给派上来,可能也没人愿意上来,毕竟海拔已经接近4000米了,夏天还好点,除了寂寞辛苦风景还好,其他季节就很难熬了,遇到大雪封山,物资运不上来,那就可能饿肚子了。
我好奇的问:那张师傅你干嘛不跑呢?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多好。
张师傅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当然也想跑,回家当然好呢!但是,如果我也跑了,谁来守这里呢?不说垮方、雪崩这些事把公路轧断了,就说你们半夜路过这里的时候,车坏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又冰天雪地的,怎么办?至少我们道班还能有点热水,有工具,还能帮帮忙。事情,总得有人做的是吧?
原来,这高原大山里不光有风景,更多艰难,张师傅的小猪,除了可以长大了可以吃肉以外,还可以陪着打发打发寂寞。毕竟下一处有人的地方,已经在几十公里之外了。
日期:2010-03-25 15:00:06
207
多年以后,我和吴天带着孩子故地重游,我们试图在已经扩建好的路边发现那个当初喂养着一只黑色小猪的小道班,却失败了。
那里除了高山碎石和半融化的雪痕,已经不见了小道班的踪影,那个我们刚上高原第一个递给我们木头坐上一坐的张师傅更不知所踪,但张师傅那句“事情,总得有人做”,却一直深深地印进了我的心底。
并不是所有的真理都由伟人与先贤总结,并不是所有的言语必须经过专家学者的注解才值得关注。往往很多本真的话,会被一个毫不起眼的人不经意地说出来。
一个在海拔4000多米高的地方坚守10多年的内地人,我并不知道他最后是光荣退休了还是黯然下岗了,我在想,微薄的工资和满山的寂寞一定不是支撑他坚持下去的理由。
时光如水,它可以冲刷掉无数的痕迹,仿佛那些人,那些事,那曾经的种种心绪,都并不曾经发生。
无论怎样,那路上的坑洼,他曾经无数次一点一点填平过,那山里的风光,他有个姓张的师傅,曾经一寸寸地打量过。那些曾经路过并接受过他帮助的人们,很多都在没有意识到他的存在的情况下,平安的路过了。。。
生命的意义,很多时候连当事人自身都不曾留意,便已产生,并且辐射开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