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咒——游荡于生死之间》
第6节

作者: 是非莫挂心头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不能怪石头郁闷,就连我都觉得憋屈。在外辛辛苦苦工作好几年,省吃俭用攒下俩钱,回老家准备大干一场。恰好那时候石头也在外打工回来,俩人一合计干脆办个养鸡场得了。花光了俩人所有积蓄,累得跟个孙子似的,终于是把鸡场办起来了,结果这倒霉事儿就一件接着一件。当初图便宜在山上林子边批了一块地,这下可好,偷鸡贼是一波接着一波,山耗子、老鹰、黄鼠狼轮番上阵,最后连百年难得一见的狐狸都冒出来凑热闹,期间还发生了一系列的邪乎事儿。这些还不算啥,两个年轻小伙子咬着牙都挺了过来。最倒霉的是,眼瞅着要见效益了,突然爆发了一场鸡瘟,俩人赔的差点连丨内丨裤都保不住。正是丰收时节,我们却破了产,任谁也郁闷的吃不下饭。

  办了一回养鸡场,没赚到钱,却把俩人都吃馋了,所以闲着没事,三天两头就出来打点野味儿。今天运气不好,转了一大圈,连只鸽子都没打到。想到晚上又要吃那干巴巴的米饭,胃里就直冒酸水。为了告别米饭咸菜,也为了防止那头倔驴的破枪被人发现,离开林子边缘,向深处走去。从中午一直转悠到晚上,终于收获了一只野鸡,虽然不是很肥,却也够我和石头解馋了。抬头看看天色不早了,打了声呼哨,招呼大黑回来。说是让它自由行动,其实大黑根本没跑多远,一直在我们附近转悠,只是畏惧石头,没接到命令不敢靠近罢了。点上一颗烟,还没抽完,林子里窜出一条黑影,直奔我们跑来。一转身的功夫,大黑已经跑到我们身前,嘴里叼着一只兔子,绕着我们炫耀似的转了两圈才将兔子放下,跑到我身边亲昵的蹭着我的大腿。摸着它大脑袋,夸赞道:“干得不错,晚上给你加餐。”

  虽然跑了一天,但收获还算不错,收拾好东西正准备往回返,石头忽然道:“回去太远了,这离砖厂挺近,我看咱们直接去那得了,顺便找大铁勺喝点。”
  听他说完,我会心的一笑。我们看似是在林子里瞎转,其实就是奔着砖厂方向走的。大铁勺是砖厂做饭的厨子,虽然没正经八本的学过厨艺,不过菜做的着实不错,尤其是那“小野鸡炖蘑菇”和“蒸兔子丸”,堪称一绝!我们这俩懒汉只会吃不会做,出来的时候就盘算好了去大铁勺那,只是这一路上心照不宣而已。
  林子里越来越昏暗,俩人加快脚步朝砖厂走去。大黑似乎知道又有好东西吃了,围着我们兴奋的跑前跑后。大铁勺工作的砖窑地处偏僻,简直可以说是人迹罕至。原本早已废弃多年,但近几年农村建设速度加快,所以这个藏在山沟里的砖窑又重新运转起来,为农村建设添了不少砖头。走出林子,爬上一个小山包,砖厂那根标志性的大烟囱出现在视线里。想到大铁勺做的“小野鸡炖蘑菇”,不由得狠狠咽了一口口水。

  站在山包上歇了歇脚,正准备向着美味出发,大黑忽然伏下身子,盯着山坡,沉声吼叫。这是大黑发出的危险预警信号,以前在山里遇见危险事物的时候,大黑都会摆出这种姿态。低头望去,只见一队人正举着火把朝山顶走来。粗略的数了数,大概有七八人,为首的一人身穿一件青色长袍,斜挎一个黄色小木箱,手里拄着一根竹竿。看他走路那吃力的样子,想来岁数应该不小了。在他身后是四名穿着打扮像是民工的人汉子,四人合力抬着一个大箱子,箱子用白布裹的严严实实,看那形状好像是一口棺材!队伍最后跟着一名身穿唐装的老人,老人左右两边各站一名西装革履的家伙,看模样像是老人的保镖。

  打量着这支奇怪的队伍,心里不禁猜疑,天都黑了,这些人抬着一个箱子上山干什么?送葬的队伍?可没听说过黑天送葬的啊。随着这些人的靠近,大黑的吼声越来越低沉,它察觉到了什么危险?以往的经验告诉自己,遇见这种怪事儿应该躲开为妙,然而我这人有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好奇心太重,遇到点稀奇古怪的事儿不弄清楚连觉都睡不好,所以站在原地犹豫了起来。石头跟我交往这么多年,一眼就看穿了我的心思,掏出一颗烟扔给我,他自己也点了一颗,在路边坐下,扭了扭脖子,道:“走累了,坐下来歇会儿。”会意的笑了笑,一个好奇心赛过猫、一个胆大不要命,这样的俩人凑一块儿,何愁没处惹事。

  日期:2012-3-15 19:13:00
  歪着头想了想,整理一下语言,不缓不急的解释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那应该是一个古代墓葬。古人为了防止死后被盗墓贼骚扰,在墓葬防盗上可谓是费尽了心机。除了将墓葬建造的更加坚固以外,还有许多防盗手段,如建疑冢、储水、积石、伏火、机弩等,这些要是细说起来,恐怕一晚上都说不完。但无论机关暗器也好,储水伏火也好,都无法阻止盗墓贼的脚步,然而有一种十分简单的墓葬形式,防盗效果却出奇的好。”

  小雷撇撇嘴道:“你小子小说看多了吧?有你说的那么玄乎吗?还有,你倒是赶紧说正题,凭啥就认定那是个古代墓葬?”
  我白了他一眼,道:“你以为我是瞎掰啊,这些可都是有考古佐证的。河北满城汉墓,墓道中就发现了铜质机括,其他一些诸如翻板、坠石等机关也多有发现,甚至还有中埋伏而死的古代盗墓贼尸体。至于凭什么认定那是一个战国古墓,咱长话短说,这周围大大小小自然形成的山,要么是土要么是石头,没有沙子山,所以小刘说的那个小山包很有可能是人为堆积起来的,别以为这不可能,古人将墓葬封土堆积成山的例子比比皆是。沙子有流动性,在那么大的沙子山上挖个坑,第二天涨平,没啥好奇怪的。再有就是老李说的那血红色的土,古人认为朱砂能防腐,一些达官贵族都习惯在墓葬中撒朱砂,所以那根本就不是什么沙龙出血,十有八九是挖到了古墓中的朱砂层!以沙子和石头填充墓葬,在考古界有个专业术语叫‘积沙积石墓’,这种墓葬形式在春秋战国时期比较流行,到了汉代仍有沿用,但很少,不属于典型,所以古墓年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可能性比较大一点。而战国之前的古墓大都是平冢,不封土,封土起墓是战国时期才开始流行的。综合这几点,我猜测那可能是一个战国古墓。这种积沙积石的墓葬形式虽然简单,可防盗效果要比那些机关暗器好得多,因为干燥细沙的流动性极强,除非采用考古界那种‘大揭顶’的作业方式,把沙石全部运走,否则盗墓贼根本没办法用传统打盗洞的手段进入墓葬。”

  其实“积沙积石墓”对于拥有现代化装备的盗墓者来说已经不再是问题,我对那些盗掘方法也有所了解,但我却没有说出来。因为就在我点破那沙子山可能是个古墓的时候,我发现石头的眼睛明显一亮,随后便一直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我太了解我这个兄弟的脾气了,着了急敢捅破天,法纪在他心里都不如二两烧酒的分量大。现在养鸡场破了产,这家伙正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脑袋一热说不准会干出点啥惊天动地的大事!

  分析完之后,食堂里鸦雀无声,除了石头以外,所有人都瞪大眼睛像看火星人一样看着我。此时才觉得自己刚才有些太投入了,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又补充了几句:“那个……其实这也只是我的猜测,积沙积石墓只在中原地区有发现,而且大都是楚墓。咱们这地处关外,战国时大概属于燕国范围,南北丧葬习俗不同,这地方有没有积沙积石墓还很难说,反正以前是没发现过。”

  老李十分佩服的道:“听你这么一说,还真是那么回事儿。没看出来啊,狗子兄弟还有这样的见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