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一千多年前,唐朝的那些小八卦》
第7节作者:
洋洋兮 ——只不过,这个故事怎么看怎么不对劲。真的是裴有敞命里合该有三房妻妾吗?从故事中看起来,崔夫人是个极力反对老公再娶的厉害人物,说不定她就是出身于“五大姓”中的清河崔家。裴有敞面对这样一个高门大族出身、生性奇妒的老婆,会不会串通夏荣来演一场戏,甚至做出了命案,以“命理”掩盖阴谋呢?
日期:2010-06-09 11:18:13
18、这个,真的是命中自有定数!
俗话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句话,有时候真的不能不信。
韦皇后羡慕婆婆武则天倾天的权势和地位,也想模仿一把,跟女儿的安乐公主李裹儿合起伙来将老公唐中宗李显毒死,立温王李重茂为帝,效仿武则天临朝称制,诛杀政敌。
这一日,吏部尚书张嘉福担任河北道的存抚使,巡行地方。当他到了怀州武涉驿,正在驿站中休息的时候,突然有皇帝诏命前来,要将他就地处斩。
非常时期,政坛风云变幻。第一道要斩张嘉福的诏书刚刚发出去不久,当权者又转了心思,要放他。于是,第二道诏书也跟着发了出来。
可是,命中自有定数。怀揣第二道诏书的使者不知道是过度疲劳,还是头天晚上没睡好,居然在马上昏睡了半天,等他到达武涉驿的时候,张嘉福已经人头落地了。
命非天乎,天非命乎!
日期:2010-06-09 11:30:12
19、这个,也是命!
唐高宗时期,有位叫沈君亮的,能推算人的过去未来。
上元年中,吏部员外张仁祎将沈先生请来,恭恭敬敬地向他请教:“明公,您看我还会升迁到什么职位呢?”——跟刘仁轨老头一个德行,毫不掩饰自己的“上进之心”!
沈君亮仔细看了看他,笑眯眯地说:“台郎坐不暖席,何愁不升迁啊!”
张仁祎高兴极了,跟一众客人高谈阔论,好不开心。过了一会,张仁祎去上厕所,沈君亮这才对大家说:“员外最多还有十多天好活,怎么还有闲情来担心官职升迁啊?”
众人皆惊,但没有一个人敢跟张仁祎说实话。
七天后,张员外果然死了。
日期:2010-06-09 12:02:29
20、奇怪而残忍的口味
虔州(大概在今天江西赣州)司士(掌管山川河泽的开发以及役使之事的官)刘知远,也兼任司仓,管理官仓粮食的征收发送等事务。
一天,不知皇帝老儿有什么喜事,特许臣民欢庆宴饮,称之为“大酺”。虔州众官员也理所当然地聚在一起,明目张胆地公款吃喝。
司马杨舜臣特地嘱咐刘知元说:“买肉的时候,一定要买正在怀胎的。只有怀着胎的牲畜,其肉才肥脆可口,其他非怀孕期的牲畜,肉都瘦得很,不好吃。”
为了讨好上司,刘知元吩咐下人,专挑怀孕的牛犊及猪、羊、驴宰杀。杀死取出的胎都还在动弹,很久很久才死去。(实在是太残忍了!)
没多久,杨舜臣的一个仆人莫名其妙地就死了,想把他葬了吧,可他心口上又还有一丝热气。七天后,仆人自己苏醒过来,说他迷迷糊糊地看见一头白额的水牛,一头小牛跟在后面,正在阎王面前告状:“我刚刚怀胎五个月,母子两个就给活活杀死了。”
紧跟着,猪啊羊啊驴啊都领着孩子前来告状,呜呜咽咽痛哭流涕。现场正乱成一片的时候,司士大人刘知元被带到阎王面前,在阎王的审问下,刘知元供认不讳,诚心服罪,并检举揭发了指使人杨司马的恶行。
不知道杨舜臣听了仆人的话,是个什么表情。惊?怕?不以为然?
我们只知道,三天后,刘知元死了。五天后,杨舜臣也死了。
这个好像是个佛教故事,宣扬因果报应的罢。不过,站在人道主义的角度上,刘杨二人的做法,确实也太残忍了一些。
日期:2010-06-09 12:28:43
21、晨枭鸣树=喜鹊闹梅?
俗话说,喜鹊闹梅喳喳叫,喜事好事要来到。大清早一起床就看见喜鹊在窗口叫唤,估计每个人都会一天好心情吧。
不过,要是大清早看见一只枭,会是什么心情呢?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的那个早上,阳光明媚天空晴朗,率更令张鷟——也就是咱们本书的作者了——的妻子起床后正忙着洒扫庭除,忽然听见院内树上一阵极其凄厉难听的叫声,抬头一看,一只枭正停在树梢,起劲地叫唤着呢。
枭历来被认为是不祥之物,更何况一大清早地在自家院内凄凄惨惨地叫唤,实在太讨人厌烦了。张鷟的妻子气愤之极,连连吐了几口唾沫,挥舞着扫帚想将枭赶走。
张鷟站在台阶上,忙忙地嘱咐妻子说:“快点打扫,快点打扫,我肯定升官了!”
话音未落,门口已经响起了一阵喧哗声、拍门声:“文成,文成,恭喜恭喜啊!快点备上好酒好肉,我等痛痛快快地喝上一日,好为你庆贺啊!”
一班同僚朋友的道喜之声不绝于耳,张夫人目瞪口呆,我们的风流才子却一脸的得意洋洋,整整衣冠,迫不及待地直奔门口而去了。
不知道张鷟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我度了一下,一般枭都是在半夜鸣叫。难道半夜鸣叫是不祥,早晨鸣叫反而有喜事?
不管怎么样,我们的风流才子升官了,是件好事。千年之后,也替你高兴啊,干一杯吧~~
日期:2010-06-10 11:46:29
22、那时流星雨
没亲眼见过流星雨,想必是一场极其瑰丽、奇妙的场景,胜过火树银花不夜天。
但在古代,连一颗流星也被定位为“扫帚星”的古代,流星如雨,却往往预示着一场灾难——至少在人们心目中是如此。
唐高宗仪凤年中,有一场罕见的流星雨,出现在大唐帝国东方的天空中,漫天雨幕,旷日持久,过了三十多天才消散。这样一场天文奇观,对于大唐的子民来说,它带来的观赏价值远远不及它引起的恐惧和担忧让人刻骨铭心。
此后,大唐帝国先后经历了吐蕃叛变、匈奴造反、徐敬业讨伐武瞾、匈奴混血儿白铁余起义、博州豫州骚动、忠州万州强梁作乱、契丹攻破营府、匈奴夺取赵州定州,麻仁节、张玄遇、王孝节等所率唐军百万余众惨败,全军覆没……
连续三十余年,大唐境内兵革不息,战乱频仍。
深信“观天象即可知人事”的古人,同样深信,连绵三十余年的战乱,早已为那场三十余天的流星雨所预示。
——另外据说,1976年几位国家领导人相继去世之前,曾有几颗已呈灰暗的苍狼星划过天空坠损后,而且随即又发生了唐山大地震,损失惨重。
日期:2010-06-10 12:16:17
23、鵽雀叫,突厥到
唐朝时,北方游牧民族突厥垂涎南方水草丰美,屡屡进犯,掠夺、残杀百姓,抢劫财富、牲畜,不计其数。大唐朝廷及百姓深受其扰,但派军征讨又连吃败仗,毫无办法。
唐高宗调露年间,大唐边塞的天空中时常出现一种鸟,大小如同鸠雀,颜色好比喜鹊,成千上万集结成群,飞过天空的声音好似大风刮过。
更为奇怪的是,每次这种鸟儿出现的时候,必定会有突厥兵随之来犯,几无偏差。所以,人们把这种鸟儿称作“鵽雀”,也叫“突厥雀”。
在《太平御览》和《唐会要》中也记载过突厥雀的事迹:在调露元年,突厥还未叛变时,有鸣鵽一大群一大群的飞入塞内,相继蔽野,铺天盖地。边塞百姓每次看到都会大惊失色,说:“这种鸟也叫突厥雀,每次南飞,都是突厥即将侵入边塞的征兆啊!”
或许是突厥大军将至,黄沙铁骑惊动了鵽雀,使其南飞。但老百姓对鸟儿的害怕,却实实地来自于对突厥烧杀抢掠的无比恐惧和憎恶。
日期:2010-06-10 12:41:27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