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一千多年前,唐朝的那些小八卦》
第13节

作者: 洋洋兮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6-12 13:16:46

  16、唐人眼中神奇的真腊国
  真腊国就是今天的柬埔寨。张鷟以极其8卦的口吻记载了这个“番外之邦”的风俗。
  真腊国在欢州(今越南境内)以南五百里。这个国家的风俗是以槟榔、龙脑香、蛤屑待客,以为宴赏。
  真腊国的人把饮酒看做跟同房一样,是件非常淫秽之事,只能在闺房内与老婆共饮,不能当着尊者的面喝。他们行房的时候也不想让人看见,这倒跟中国相同。——只是不知道,哪里的人行房是愿意让别人看见的呢?
  真腊国的人是不穿衣服的,看见有人穿了衣服,会一起笑话他。
  真腊国没有盐和铁。他们习惯用竹弩射虫鸟。

日期:2010-06-12 13:49:21

  17、“悬棺”之谜
  悬棺葬是一种处置死者尸骨的特殊方式,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古代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对这种富有深厚文化涵容的悬棺葬式,存在着许多令今人无法解释的困惑之处。比如,远古时代的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办法把装有尸体和随葬物品、重达数百公斤的棺木送进高高的崖洞里去的,就是一个令人“难捉摸”的问题。
  张鷟在他的《朝野佥载》中,便记载了古人悬棺葬的风俗:
  今天湖南的武陵地区,古时称作“五溪”。唐朝时此地尚未完全开发,所以居住在此地的少数民族被称为“五溪蛮”。据张鷟记载,五溪人死了父母之后,要将尸首放在村外,三年后才埋葬。埋葬的时候,所有亲戚朋友敲着鼓唱着歌,饮宴舞戏一个多月。然后,把耗尽家财制作的父母的棺材,放在临江高山的半山腰处所凿的一个龛内。

  这里就提到了前面所说的放棺的方法问题,张鷟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即“从山上用绳索吊住棺材然后慢慢放下”。1978年,福建省博物馆曾使用张鷟说的这种方法,用辘轳自山顶上放下钢绳,从武夷山白岩洞取下一具完整的船棺。但是,今人所实践的吊置棺木之法,并不能解决古人置放悬棺过程中的所有细节问题,比如怎样在崖壁上凿孔并打入木桩搁置棺木,用什么办法才能把棺木勾拉到预定的位置上,其困难之大均难以想像。何况三千年前的古人怎么可能拥有足以吊起数百公斤重量的钢绳呢?

  这个问题,就有待专家学者去研究了,我们接着看张鷟的记录:
  对于五溪人来说还有一个风俗,就是棺悬得越高,越证明子孙的孝心。一旦安葬之后,子孙终生都不再前来祭祀,这点倒同汉人的风俗有区别。在父母初亡停尸村外的三年内,五溪人还不能吃盐,这也是他们的风俗。

日期:2010-06-12 16:15:36

  18、岭南土特“美食”——蜜唧
  蜜唧,多么好听的名字啊!看见这两个字,仿佛舌尖便有甘甜萦绕,听见这两个字,仿佛那肥嫩的美味正在唇齿间滑动咀嚼……可是,真正的“蜜唧”,远不是这样诱人!
  话说生活在岭南的少数民族——獠,酷爱制作蜜唧这道菜。所谓蜜唧,就是取刚刚产下的小老鼠,趁其眼睛尚未睁开、通身仍是赤红之时,便以蜂蜜喂它。吃的时候,先用竹签将其钉在桌上,欣赏其一边嗫嗫叫着一边爬行的姿态,然后用竹筷夹起送入口中,幼鼠在嘴中唧唧做声,故名“蜜唧”。
  ——看完此节,只欲作呕,哪里还有半分食欲?!

日期:2010-06-12 16:39:33

  19、前世债,今生偿
  南北朝时的梁武帝萧衍,是一个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学者。他在政治、军事方面的才能,在南朝诸帝中堪称翘楚。此外,他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上的成就,更为突出。不过,后世人们提起萧衍的时候,常常更多的想起他以皇帝之身三次出家,逼得文武百官必须以巨额钱财为其赎身的故事。这是个历史上出了名的“和尚皇帝”。
  今天讲的,就是萧衍与一个和尚的故事。
  萧衍当政的时候,有一个绰号叫“磕头师”的和尚,佛法精深,萧衍很是敬重他。这一日,萧衍命人召磕头师进宫研讨佛法,等待之际,便与人下起棋来。棋战正酣,萧衍欲吃对方一子,不由得喊了声:“杀掉!”
  正好此时磕头师已进宫,正等候召见,左右侍从见皇帝喝道:“杀掉!”,以为皇帝唤其入宫就是为了杀掉他,赶忙将磕头师拖了出去。磕头师也怪,由始至终竟始终一言不发,终于被杀死在宫外。


日期:2010-06-12 16:41:35

  萧衍棋罢,询问左右:“怎么大师还没进宫?”
  左右侍从惊慌失色:“刚才陛下不是命臣将他杀了吗?臣已经杀死磕头师,前来复命。”
  萧衍叹了口气,沉默半响,问道:“大师临死之时有什么话留下吗?”
  侍从说:“大师说他自己无罪。只是前世他为沙弥时,一次以锹铲地,不小心将一条曲蟮给划成了两段。这条曲蟮,就是陛下的前世。所以今天有此报也。”
  萧衍听罢,不由得泪流满面,后悔不迭。


日期:2010-06-12 19:05:11

  20、贪枉至死的武攸宁
  武则天的几个侄儿在历史上都没留下什么好名,要么胆小如鼠,要么昏庸无能,要么心狠手辣。
  这位武攸宁被封为建昌王,对金银财宝有着特殊的癖好。他利用自己的特权,设置专管财政的勾使,在国法之外另行征收财物,聚敛到自己手中。老百姓十家有九家都被他害得倾家荡产,上告无门,只能向苍天喊冤。走在大街上,满街都能听到被他害惨的老百姓哭喊、倾诉、咒骂、哀叹的声音。
  由于聚敛的财物太多,武攸宁在家里修建了二百多间长达百步的库房,专门盛放这些宝贝。谁料老天爷也妒忌眼馋,竟一把大火将所有库房烧成了灰烬。
  这还不算武攸宁的报应。或许是百姓齐声咒骂他的话也被老天爷听了去,大火不久,武攸宁患上足疾,腿肿得像坛子那么大,酸楚疼痛不可忍,几个月后终于到阎王爷那儿报道去了。
  真是大快人心!!
  只是可惜了那些金光灿灿的宝贝~~~口水滴答~~~

日期:2010-06-12 19:28:25

  21、真强盗,假和尚,劫杀真和尚
  唐高宗乾封年中(666-668年),京城长安西明寺门外走出一位大和尚。此和尚名唤昙畅,他应岐州稜法师的邀请,前去听讲佛法。与大和尚同行的,还有一个小仆人(和尚还有仆人伺候,真牛!),两匹骡子,以及一应行李包裹。
  昙畅和尚一行在路上遇到一位自称贤者五戒的僧人,着衲帽弊衣,手捻数珠,看上去颇有高僧风范,昙畅便邀其同行。
  这天晚上,两个和尚到了马嵬(就是杨贵妃自缢那地儿),在客店中歇息的时候,五戒和尚礼佛诵经,到了半夜都不歇息。躺在床上睡大觉的昙畅非常佩服,带着内疚和惭愧的心情很久才睡去。

日期:2010-06-12 19:38:36

  五戒诵经诵到了四更,便叫上昙畅上路了。一行人走到离客店十余里开外的地方后,虔诚的和尚五戒忽然从袖中掏出两刃刀矛,直刺昙畅胸口。
  昙畅躲避不及,当场被刺死,跟随在身后的小仆人极其机灵,见势不妙赶紧从骡背上滚将下来,趁着夜色,沿路边的草丛急急逃去。
  五戒也不追赶,骑着骡子,带上昙畅的行李,往远方去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