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一千多年前,唐朝的那些小八卦》
第16节

作者: 洋洋兮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个也是孙彦高之流的蠢材~~

  可见女皇治下都选的什么官哪?!

日期:2010-06-12 23:46:50

  34、唐诗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岐王是唐玄宗的弟弟李隆范,风流倜傥,能诗善艺,好学工书,礼贤下士。不过
  ,这里要讲的不是这位风流王侯,而是他府中一位参军,名唤石惠恭。

  石惠恭写了一首小诗送给当时的监察御史李全交,诗曰:
  御史非常任,参军不久居。
  待君迁转后,此职还到余。
  意思是说你这个监察御史早晚干不长,等你下台后,就轮到我这个小小的参军来
  做啦。

  李全交是京城著名的酷吏恶霸呀,怎么能容忍石惠恭如此藐视和讥讽自己。后来
  石惠恭因竞放文牒往来犯了事,李全交做了一份长达十余页的判状,以报此仇。
  不过,他还是打了个埋伏,假借拾遗张九龄的名义写的。
  当时的张九龄还只是一位拾遗,还没担任宰相呢,就被李全交这个小人暗地里算计了一把。
  不禁要回味一下张九龄的诗,顺便遥望唐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日期:2010-06-13 17:03:32

  35、贪恋禄位,拒绝丁忧
  如果说60岁的老头刘仁轨在接到委任状后手舞足蹈,欢呼“天降富贵此翁耳”还有一丝不加掩饰的野心和纯真,那么这位李谨度大人的所作所为就实在有些令人不齿。
  封建时代,父母去世是一件极大的事,讲究“居丧”,一般时间是3年左右。在这段时间里,按照礼仪,在家服丧的子女不能办理外事,停止一切娱乐和交际,甚至在饮食起居上也要极度简朴,以表达对尊亲的哀悼。
  朝廷官员的父母亲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古人注重孝道,历朝历代都有规定,品官丁忧,若匿而不报,一经查出,将受到惩处。但朝廷根据需要,不许在职官员丁忧守制,称夺情,或有的守制未满,而应朝廷之召出来应职者,称起复。
  在一些竞争较大的外企,很多职位较高的女性,通常都不敢轻易要小孩,因为一旦怀孕生产,离开自己的部门太久,自己的职位基本难保。
  在古代,对于官员们来说,丁忧守制至少二十七个月,也就是两年多,这段时间官场风云变化,世事难料,很多机会可能就此失去。所以,大部分的官员,相信都不是心甘情愿地离职。
  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多少可以理解古人的心情。可是,在那个年代,极端注重孝道,愿意也罢,不愿意也罢,绝大多数人还是会老老实实回家守制。只是,也有那么一些人,贪恋禄位,干冒天下之大不韪,惹人发笑。
  瀛洲人(大概在今天的福建宁德)李谨度,在宋璟(就是玄宗朝的贤相)引荐下当上了御史中丞。当官自然有许多说不出的妙处,李大人深度迷恋上了这种当官的滋味。
  可惜好景不长,他在瀛洲老家的母亲去世了,这一去世,按理他立刻就得向上峰辞职,回瀛洲去守制啊。但是,权力就是一剂春药,让这位大人欲罢不能,于是他隐瞒了母亲的讣告。家里见他老不回去,奇怪啊,以为他没收到呢,接二连三又发来好几次,李大人偷偷地全藏起来了,不让一个人知道。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的上司已经听说了他母亲去世的消息,正准备他上报后批准他辞职呢。估计他这个职位也还有人眼巴巴地望着呢。可是,李谨度不主动上报,上司也不能主动询问:“哎,听说你老妈死了是吗?”
  李谨度面不改色心不跳,照旧正常上班正常玩笑。上司同僚见了他这个样子,也都摇头叹息,相觑苦笑。实在没办法,只好给他老家瀛洲的地方官发去一份文件,让他们出面向尚书省申报李谨度母亲去世的消息。
  瀛洲来的申报很快发到了尚书省,再由尚书省转发到御史台,这下李谨度躲也无处躲,藏也无处藏,接到申报后痛苦流涕。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伤心于母亲至死,知道的才明了他心中的“苦处”:就这么瞒,愣是没瞒住,还得回家待3年!妈妈呀,你怎么死得就这么不是时候呀!
  一任官员,竟庸碌委琐到这个地步,也实在令人感叹!

日期:2010-06-13 17:13:27

  36、京师三秽
  贪恋禄位也就罢了,还有更加的行为丑恶之人。
  唐朝时,王怡任御史中丞,是御史台最邪恶丑陋的人。姜晦任主管铨选的侍郎,是吏部行为最丑恶的人。崔泰之任黄门侍郎,是门下省最丑恶的人。当时这三人被称之为“京师三秽”。

日期:2010-06-13 17:37:53

  37、唐代也有Ctrl C+Ctrl V
  中书舍人,是在中书省负责掌管、起草诰令、文书的。这些唐代的公文在今天看来固然是花团锦簇、难以捉摸,在当时又何尝不是官样文章、一个套路。
  就好像今天官员的秘书们为领导起草讲话稿啊、开幕词啊一样,唐朝的中书舍人也会觉得公文枯燥、用词古板,所谓天下“诏令”一大抄。
  阳滔就是这样一个经常重复Ctrl C+Ctrl V动作的、笨笨的、唐朝的小秘书。每次上头有命令下来起草个什么诏书,他总是冲到文件库房里好一番搜寻,找到旧例作为模板,稍加修改倒也能应付过去。
  这一天,上头又有一份紧急的诏令要立马写好交上去。阳滔一看,没写过这样的内容啊,怎么办,赶紧到库房找个旧本参考参考吧。偏偏令史这个倒霉孩子拿着库房的钥匙出去了,当时可没手机,无法紧急联络,上头又催得紧,情况真是万分紧急。

  我们的阳滔小秘书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掉头冲回门卫室,寻摸出一把斧头,对着库房的窗户好一阵猛砍——门太厚了,窗户薄,更容易得手。
  终于,窗户被砍出个大窟窿,小秘书钻进库房,满头大汗地寻找旧例。这孩子运气好,旧例很快找到了,赶紧Ctrl C+Ctrl V,修改修改交上去吧。总算没误了大事!
  小秘书怒斫库房窗户的故事,很快传遍了中书省整个系统,甚至尚书省和门下省两套班子的成员都有所耳闻。从此,“斫窗小秘书”的外号,就再也没离过这个倒霉孩子的身。

日期:2010-06-13 17:52:51

  38、博士断案
  国子监的进士辛弘智做了一首诗,诗云:
  君为河边草,逢春心剩生。
  妾如堂上镜,得照始分明。
  得了此诗,辛弘智颇为自得,在同僚间炫耀和传诵。同房的学士常定宗觉得“得照始分明”的“始”字不太好,若改为“转”更加贴切——“得照转分明”。

  字改完了也就罢了,可是这两个无聊文人居然你争我吵的,争夺起这首诗的著作权来了。一个说此诗的原创是我辛弘智,一个说我改的字让此诗光芒万丈,理应将诗算作我的。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几乎要打起来了,同僚们实在看不过去了,就出了个主意,让他们写一份牒去晋见博士,让博士来断这桩文学公案。
  博士罗为宗最后的终身判决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