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一千多年前,唐朝的那些小八卦》
第34节

作者: 洋洋兮
收藏本书TXT下载
  汉朝时,鄢县出了件奇事,该县的南门上,有两扇大门每天开关的声音非常奇特,一扇门打开,发出“鸳——”的一声,然后另一扇门又打开,发出“央——”的一声。两扇门轮流开关的话,听起来就像不停地在喊:“鸳——鸯——”“鸳——鸯——”
  不知是谁偶然发现了这件怪事,呼朋唤友前来围观。渐渐地,一传十十传百,整个鄢县的人都知道了,导致每天早晚城门开闭的时候,都有一大帮人专门赶来观摩,热闹非凡。那时候,有外地人来到鄢县,都会专门跑去观光,搞得南门一带完全成了本地的四星级著名旅游景点,甚至连京师长安,都听说了这件奇闻。
  到了汉朝末年,不知这鸳啊鸯啊的声音惹怒了哪位当权者,竟下令毁掉了这两扇声名远播的大门。据说,门被毁的时候,两只鸳鸯相随飞去,大家都相信它们就是这鸳鸯门的化身。

日期:2010-07-12 13:05:04

  34、雌雄秦吉了
  鹩哥,也叫了哥,在唐朝时全名“秦吉了”,形态体貌都颇似八哥,擅长模拟人言。
  则天时期,左卫兵曹刘景阳到岭南出差,得了一对秦吉了,雌雄各一只,都能听懂人话,很讨人喜欢。回到洛阳后,刘景阳便把雄的那只献给了武则天,自己却偷偷藏下了雌的,带回家赏玩。
  话说雄的秦吉了每天生活在宫中,心情非常郁闷,饭也不吃。武则天看出它心情不好,就问它:“你为什么这么无聊呢?”
  雄的秦吉了懒洋洋地说:“我老婆被那位刘大人带回家了,我很想她。”
  武则天这才知道原来秦吉了是雌雄一对儿,便把刘景阳叫来,责问他:“你为什么要藏起另一只秦吉了,不一块儿献给我呢?”

  刘景阳没料到自己搞的小动作这么快就露馅儿了,赶紧叩头谢罪,以光速冲回家,把雌的那只也献上来了。
  让刘景阳吃惊的是,自己私藏雌鸟,武则天竟没有责罚。可见,在这些小事上,武则天还是颇为大度的。

日期:2010-07-12 13:13:47

  35、冰雪鱼
  峰州有一条河,是从吐蕃国内发源而来的,河水的温度常年都很低,即使到了夏天,仍然像冰雪那样寒意侵人。
  但就在这样冰冷的河水中,却有鱼儿生存。这种鱼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只有一二寸长,每天都按时出现在河面上,穿梭往来,看上去就像一锅煮开的稀粥。
  有人大胆将鱼捕捞上岸,烹煮而食,味道似乎不错,于是前来捕鱼的人越来越多了。到后来,沿河两岸成千上万的人家都争先恐后到河里捕鱼,奇怪的是无论怎么捕捞,鱼儿从不见少。
  没人知道这些鱼到底是从何而来。

日期:2010-07-12 13:31:24

  36、养獭捕鱼
  峰州人是直接到河里捕捞冰鱼,通川人却是养水獭来捕鱼,颇为有趣。
  通川(今四川达州境内?)地界上有很多水獭,一开始可能是野生,后来渐渐被人驯养。水獭的特长是捕鱼,所以它们通常住在河边的洞穴里,近水楼台先得月嘛。有TX可能要问了,住在洞穴里,主人就不怕它们逃跑吗?呵呵,主人自有妙招!
  原来,水獭有一样平生最为惧怕之物,那就是野鸡尾巴。养獭人只需在水獭的洞穴外插上一支野鸡尾毛,水獭就会老老实实待在洞里,不敢越雷池一步。直到第二天该上班了,主人前来将野鸡毛拿走,水獭才会摇摇晃晃地从洞里走出来,麻溜儿的跳到河中,捕鱼去。
  水獭每捉一条鱼,都会上岸,主人便趁机上前将鱼夺走。如果水獭捕鱼捕得多,自然也会得到奖励,主人会任它自由自在地饱餐一顿。等它吃饱了,主人便摇动挂有铁环的鸣杖,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驱赶水獭赶紧回洞。

  待水獭钻进洞之后,主人照旧将野鸡毛插在洞口,然后拎着一筐筐的鱼儿,哼着小曲儿,回家了。这一夜,在野鸡毛的“守护”下,水獭依然是老老实实待在洞穴中,绝不敢出来遛弯散步偷食。

日期:2010-07-12 13:51:42

  37、洛河水怪
  环境急剧恶化的现代,所谓水怪,只有在人迹罕至的江河湖泊中才能偶有听闻了。可是在唐朝,自然环境远未遭到今天这样的破坏,许多野生动物依然在高山密林、大江大河中优哉游哉。就连热闹繁华、人烟稠密的神都洛阳附近,也有水怪出没。
  洛水,在洛阳城南流淌而过。河水汤汤,碧波荡漾。一天,洛水河边人声鼎沸,好像发生了什么大事。官府派人到现场询问,才知道有一名小童被水怪杀死。
  据现场目击者讲述,当时,小童正在河边洗马,突然,一条晶光闪耀的白色练带从河水深处飞起,迅速缠上小童的脖子,绕了几遭。小童无法出声,只能手足乱蹬,拼命挣扎。河边众人急忙奔跑上前,大声呼喝,可是还没近到小童身边,那条白练已经将小童卷起,没入水中,小童也因此而死。
  那时候,在一些大河或者湾泊之处,时常发生这样的惨祸。通常人们认为,在河中游泳洗澡或洗马死的,都是被被鼋拖进水的,其实不是这样。张鷟说,这种怪物名叫“白特”,应当小心地提防它,它是蛟一类的水中生物。


日期:2010-07-12 15:48:54

  38、和尚?大鱼?
  齐州有一个极大极大的湖泊,人们叫它万顷陂。湖中物产丰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鱼鳖水族,为湖边生活的村民也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唐高宗咸亨年间的一天,湖边村庄里的少年男壮都去湖里捕鱼讨生计了,村里就剩下一些老弱妇孺。晌午时分,一位僧人托着钵走进村子,想化些斋饭。村里的老人都是积善行德惯了的,便将家里的菜蔬饭食拿出,请他吃了。
  和尚吃过饭,谢过老人,便出村去了。老人自回屋忙碌。
  不一会儿,老人忽然听见湖边吵吵嚷嚷,有孩子从门前奔跑而过,呼唤着“抓到大鱼了!抓到大鱼了!”老人在湖边居住了几十年,什么没见过,本不太理会,但见涌向湖边的人越来越多,也忍不住去瞧瞧热闹。

  走到湖边,早已是人山人海,外出打鱼的,家里织网的,全都跑了来,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见老人到来,早有年轻人让出一条道。老人走进前探头一看,地上一个大坑,早已灌满了水,此时里面正躺着一条六七尺长的大鱼,全身鳞甲闪闪发光,好似丝织金镂的盔甲一般,珠光闪耀,华贵异常,跟普通的鱼相比宛如王者。

日期:2010-07-12 16:22:37

  水坑旁,一位体格健壮的汉子唾沫横飞,大肆谈论着自己刚才网得此鱼的经过,引得众人啧啧称赞。壮汉眼睛在人群中扫了一扫,看见村里大姑娘小媳妇投向自己的眼光,不自觉将胸膛挺得更高,说话的声音也更加自得。
  这时,老人打断了他的演讲:“牛二,你捕的这条鱼实在太过怪异,无论是杀是卖都不妥当,还是早早放回湖里的好啊!”
  牛二面对德高望重的老人,得意的身姿立刻降低了几分,但语气仍然不减兴奋:“齐老爹,您在村子里生活了六七十年了,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宝鱼?!好不容易捕得一条,大家也开开眼,做什么又要放回去呢!像这样的宝物,最好把它献给官府,说不定还能得一份厚厚的赏呢!”
  牛二的话得到了大多数村民的赞同,齐老爹百劝无效,只得罢了。牛二又炫耀了一回,得意的也够了,便张罗着将大鱼装起来,准备往州府里送。谁知鱼太大,又放在大坑里被人围观了这半晌,刚刚走到村里,大鱼就死了。

日期:2010-07-12 16:23:57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