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特种兵之网上尖叫》
第23节

作者: 文坛太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恰本人此次到京公干,老父嘱本人务必见到刘小阳,并倾己所能对刘小阳予以生活、学习上资助,以报其先辈对老父之恩。
  现时间十分仓促,学校管理机构也已下班。本人只好发布此紧急寻人启事,恳请凡能提供关于刘小阳任何真实信息者,或刘小阳本人见到此信息后,务于今夜12:00以前到校招待所303房间一晤,或直接拨打移动电话:……
  皇甫一飞

  2004年11月11日
  不用说,这启事正是黄飞同燕子的杰作。皇甫一飞,是黄飞灵机一动起的假名。
  现在,黄飞同燕子在招待所等。
  但如果你此时推开303房间的门,所能看见的只有燕子。
  因为黄飞在303房间斜对门的307房间里。
  黄飞不能傻乎乎地就呆在303房间。这样,万一有人怀着别样的企图来找他们,黄飞可以从容地在旁观察、判断或干脆逃走。

  在307房间的窗外,是一间一层楼高的锅炉房。即使是警方把整栋大楼封锁住,他们也一时估计不到黄飞会从那儿逃脱。
  他们开始等。
  等待是漫长的。更是寂寥的。
  9点过去。
  10点过去。

  11点过去。
  没有人敲门。电话也没有响。奇怪的是,这长长几个小时,整个三楼连个人影也没有出现过。
  黄飞开始有些绝望。
  他们的启事上,写清了会晤的最后时间就截止到今夜12:00。
  12:00一过,就意味着他们彻底失败!

  黄飞焦躁不安。
  时时把耳贴在门板,倾听整个三层楼道的动静。
  没有人来!
  手表准确地提示黄飞,已是夜11:45!
  黄飞知道,燕子此时同黄飞一样着急。这一招是她想出来的,但至少目前可以初步判定,这一招是无效的了。

  他们是在傍晚天快黑时把启事贴上去的。该看到的人应该都早已看到。
  会不会是被别的广告覆盖了?黄飞有些担心。
  11:55!
  11:56!
  11:57!

  11:58!
  11:59!
  12:00!
  黄飞长长地叹了口气。走到门边,准备去303房间,同燕子一同宣告寻找刘小阳的计划初步失败。
  "咚!--咚!咚!"
  303房间的门板,被人轻轻地但绝对真实地敲了三下!

  黄飞的心快蹦出嗓子眼--
  上帝,这个人会不会就是刘小阳?
  3
  敲门人,就坐在半圆形的单人沙发上。
  她瘦弱,文静,还带有深深的自卑。
  她穿着手织的毛衣。那毛线一开始应该是绿色的,现在因为洗的次数太多,已经发白。而且,有些松松垮垮,变了形。一条牛仔裤,洗得挺干净,但裤袋和裤脚,已经磨烂。
  她头发枯黄,黄飞初步判断她用的是5块钱一桶的"蜂花"牌洗发精。眉头紧锁,略有些紧张。

  她背一只有着红色花纹的包,里面装着许多书。在茶几上,还有几本厚书。她的书包装不下。
  燕子给她倒的水,她没有动。
  她的嘴唇干燥,时时用舌头舔一下。
  但她的眼神坚定,这是吃过苦的农家孩子才有的。而且清澈,如同野山时常可见的奔泉。
  "皇甫先生吧?--你们为什么要找刘小阳?"

  这是她的第一句话。
  燕子看了黄飞一眼。
  黄飞知道这该由自己来回答。
  黄飞坐在另一张沙发上,从侧面去观察这个女孩。
  "寻人启事已经写得很明白了。但我愿意再详细介绍一下:我的父亲在年轻时,跟刘小阳的爷爷相识并成了朋友。那是十分艰难的岁月,我父亲有一次差点饿死,是刘小阳的爷爷好心分出了自己的吃食,救了我父亲一命。后来他们就各奔东西,失去联络。现在该说我了,我今年三十二岁,是一家公司的经理。这一次有机会从外地来京出差,我父亲要我无论如何见一见刘小阳--因为就在前不久,我们从一个故交那里打听到,刘小阳考上了这所大学,可我们既不知他是什么班级更不知他的电话号码。我到北京办完事,已经是今天下午,而我的火车票已经买好,上车时间就是明天早--或者说,就是今天早上--因为现在已是凌晨了。"

  "你喝口水。"黄飞停顿了一下,示意来者。
  她欠欠身,喝了一口,小心翼翼。
  "我接着说吧。我们想找校方帮助寻找刘小阳,可这个时候大家都下班了。我们思来想去,就想了这么一个方法,用广而告之的形式去引起认识刘小阳、甚至就是刘小阳本人的注意,来和我们联系。因为时间已经不多了!"
  黄飞也喝口水。然后问她:
  "还有什么需要介绍的吗?"

  "哦!我基本上已经明白了。"
  女孩把脸埋下去。过了一会儿,做了重大决定似地,突然把脸一扬:
  "我姓何。我可以不说出我的名字吗?"
  看到黄飞点头以示同意后,她接着说:
  "我认识刘小阳--何止是认识,我们俩是同一个村子的。我俩打小就认识,我们还是同学,一块考到这所大学。"

  她接下来所说的话,使黄飞和燕子都差不多失声尖叫起来--
  "刘小阳,已经死了。"

日期:2010-06-20 09:49:30

  4
  我和刘小阳,从小就生活在同一个山沟里。
  那是我们的故乡。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它,那就是"穷"。
  我们家穷,刘小阳家就更穷。他兄弟5个,他最小。
  小时候的刘小阳不叫刘小阳,而是刘小羊。
  这不可笑,我们那地方人没文化,起名字不讲究,刘小羊三哥就叫刘小狗。

  刘小阳的哥哥们都只读到小学就回家了,有的种地,有的学手艺在外打工。他二哥至今还打光棍,都40多岁了。
  刘小阳从小成绩就好。但性格特别内向,不大和人说话,就只知道学习呀学习。
  我们穷孩子懂事早。饭都吃不饱,衣也穿不暖(刘小阳小时候,就是和他四哥共穿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所以我们打小就必须思考自己的人生。
  我们只有一条出路,考上大学,离开山村成为城里人。
  这些,你们不明白。我也不细说了。

  后来,我俩都考上了县城中学。刘小阳更加勤奋,学习都跟疯了似地。暑假回家,白天帮父母干农活,晚上就打来井水把两腿泡里面做作业。
  我们村有口百年古井,那水在大夏天也冰得人直发抖。刘小阳这样做,是刺激昏睡的大脑。
  高中三年,刘小阳就像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孤独的世界。惟一能和他交流的,就是我。
  我心疼他。我还隐隐约约地有种怪念头,那就是我可能喜欢上了他……
  那时候小,农村也封闭。这种感情,我不敢跟他说,也不知道怎么跟他说。
  学校的伙食分好几等。最差的是水煮萝卜片,可刘小阳连这样的菜也吃不到,因为每份要一毛五分钱。刘小阳一年到头只能吃从家带来的腌干菜。没有油。有些腌菜放时间长了,都臭了……我心疼,就有时在食堂打一份红烧肉,拨到他碗里,说是吃不了剩的。
  其实,我每次打一份红烧肉,就要挨饿一天。因为我的伙食费,也是按一分钱一分钱计算的。

  这种生活终于结束了。
  我和刘小阳双双考上了大学!
  这在我们村历史上,是从没有过的大事。
  但刘小阳的学费,全是借的。不管怎么说,我们终于由山里娃成了大学生。命运就这样得到了改变。
  我们到了北京。这个城市真是太大了,我们一时分不清东南西北。我们感觉大学也太大了,就像整整一个生产队。
  在学校大操场,各个院系都安排了老生接待新生。
  我是社会工作系,刘小阳是计算机系。于是我们就分开了。

  这都是上天注定的。负责接待刘小阳的,是他的一位师姐。而刘小阳自一见到她,就魂不守舍,对她着了魔!
  从这一点来看,我恨那个女孩。但是,她人都已经死了……我为什么去恨一个死了的人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