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一千多年前,唐朝的那些小八卦》
第37节作者:
洋洋兮 日期:2010-07-14 09:48:29
4、张楚金巧破伪书案
唐睿宗垂拱年间,实际上就是武则天称帝之前的几年,朝政全在武则天掌控之中。此时,武则天正为登基称帝做全面准备,罗织风渐起。就在武则天利用这一手段剪除异己的同时,一些官吏也上行下效,开始利用这一手段陷害官场中的对手。
湖州佐史江琛,对刺史裴光心存不满久矣。他私取裴光断案的判书,将书上裴光亲笔书写的文字剪切下来,再拼凑粘贴,伪造成一封与徐敬业密谋谋反的文书,上报朝廷。
徐敬业谋反一案,事关重大,武则天亲自派使者前去湖州审讯裴光。裴光只承认自己的笔迹,但决不承认反书是自己所写。使者也觉得信中的字虽然是裴光写的,但说话的语气、措辞等,又不像是裴光这样的人说得出来的,可是白纸黑字明明白白就在眼前,这到底怎么回事呢?
使者无奈回去覆命,武则天见事不能决,再派使者去审。前后去了三人,均无法对此案作出正确裁决。武则天恼了,命人寻找一位能干的侦破高手,于是有人推荐了张楚金。
张楚金早知道此案蹊跷,而且关系甚大,但太后有令,不敢不从。他到了湖州,循例问过一遍涉案人员后,又回到后院,拿着那封关键的书信仔细端详。他找出裴光平时的公文书信,几乎可以确定此信确实是裴光的笔迹。可是裴光打死也不承认自己与徐敬业有这样的密谋,张楚金心中无比烦闷,掂着书信在屋中院内走来走去,毫无头绪。
整整一个上午,张楚金想得头都大了,走得脚都软了,实在是疲惫不堪,一屁股坐到西窗下的床榻上。低头看看书信,仍百思不得其解,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命家人拿来枕头,仰躺在榻上,闭目休息了一会。此时日头已渐渐升高,明媚的阳光穿过窗格,射到榻上。
张楚金眯缝着眼睛看向窗外,阳光强烈,他将信纸举起,想要遮挡一下,谁知眼光在信纸上一扫而过的时候,忽然发现好像信纸是补过的一样,有一条条的淡淡黑影。他一个激灵,赶紧坐起,低头细细看去,黑影又没有了。再将信纸对准太阳高高举起,那一条条的黑影再次出现。
张楚金伸出手去,在信纸上细细摸索,心里暗自叹了一声:“好精细的手段!”不再犹豫,立刻起身下床,一边命家人更衣,一边命传唤湖州所有州官到府衙议事。
湖州一众官员立于堂下,议论纷纷,心怀忐忑。裴光书信谋反一案,上达天听,惊动太后,先后四次派人前来勘察,早已搅得整个湖州官场心神不宁,与裴光交好的自然盼他早得清白,与他不合的也盼早日结案,赶紧巴结新派来的刺史,于自身前途更为有利。
原告江琛远远的站在一边,心中又是得意,又是惊慌。前面三位使者都未能看破自己的手段,想来裴光在劫难逃,所以得意;但现在新派来的张楚金张大人急急的将众人找来,似乎案子已经有了结果,只不知这个案子是否有了变化,所以又是惊慌。
张楚金咳嗽一声,走到堂上坐下,湖州官员立刻各归各位,鸦雀无声。张楚金也不言语,只看了江琛一眼,道:“江佐史,此信是你亲手献上,坚称是裴光造反的铁证。但是,本官细细查明,这封信乃是将裴光的字剪切下来,一个一个贴上去的。如果此信真是裴光所写,你说,他怎么会做如此费力之事?!莫非此信,就是你所伪造?!”
江琛听罢,两腿一软,几乎跌倒。他想起自己家传的裱糊手艺无比精湛,寻常人绝对看不出破绽,更不相信张楚金能看出究竟,怀疑他只是想诈上自己一诈,于是强作镇定,分辩道:“大人此言下官不明。裴光的书信明明白白就是他亲笔书写,那字迹笔法,在场的各位同僚均能辨认。如果是粘贴而成,为何信纸上看不出一点痕迹呢?”
堂下众官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张楚金早知江琛有此一问,立刻命人打来一瓮水,走下堂,将书信亲自递给江琛,指着那一瓮水道:“江佐史还要狡辩,那就请你亲自将此信投入水中,各位大人请上前围观。”
江琛哆哆嗦嗦地走上前来,众目睽睽之下,不得不将信投入水中,渐渐地,信纸被水浸透,接着,信上的字一一解散,漂浮在水面。毫无疑问,此信必是伪造!!
铁证如山,江佐只得叩头伏罪。武则天敕令将其决一百,然后斩首。破案高手张楚金获得奖赏,绢一百匹。
刺史裴光重获清白,湖州官场上下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了。
日期:2010-07-14 10:20:34
5、火眼金睛董行成
怀州河内县的董行成,生就一副火眼金睛,特别擅长拿贼。
一日,一名盗贼在河阳的长店,偷了一名行人的驴,连着驴上的皮袋一起顺手牵了,连夜往怀州而来。天快破晓的时候,堪堪走到怀州境内。董行成此时正在街上行走,一眼看见偷驴贼,笑了一笑,喝道:“那个贼,赶快给我下驴来!”
偷驴贼万万想不到自己在河阳偷驴,连夜逃走,到了怀州竟然有人等着捉拿自己。他大惊之下,滚下驴来,当场认罪。
大街上已有不少行人,亲眼看见董行成拿下偷驴贼,不觉惊诧万分,纷纷讨教他怎么认出这贼。董行成笑道:“你们看,这头驴走得很急,浑身是汗,看样子不像是跑长途的;骑在驴上这人呢,一看见人就畏畏缩缩地牵着驴绕道而行,可见是心虚胆怯。凭这两点,就可以判断这驴是贼人偷来的!”
众人纷纷赞叹董行成的捉贼眼光,帮着他将贼人和那头驴送到了县衙。不一会儿,驴的主人就追来了,董行成的判断也一一得以证实。
日期:2010-07-14 10:35:40
6、张鷟断案
我们的才子张鷟在担任阳县县尉的时候,也破了几起案子,他颇为自得,一一记录在自己的书中。
伪书案
这也是个伪造的案件。有个叫吕元,仿造了一张仓督冯忱的批文,从粮仓里盗走了大量的粮食。案发后,冯忱拒不承认批文是自己所写,吕元却一口咬定批文就是冯忱所写,两人争执不下,一时难以判决。
张鷟想了一下,取出吕元亲手所写的告牒(状纸),将两头都用白纸蒙住,只在中间留了一个字,然后对吕元说:“你看看这个字,是不是你写的。如果是你写的,你就在旁边写个‘是’字;如果不是你写的,你就写个‘非’字。”
吕元以为张鷟拿着那张批文来考验自己了,想也不想,就写了个“非”字。谁知白纸一揭开,明明是自己的告牒。吕元傻了眼,被张鷟杖决五下。
张鷟又拿出那封伪造的批文,也贴上前后,仅留一字,仍旧让吕元标注是否自己所写。吕元刚刚挨了打,正昏头昏脑,看这字似曾相识,便写了个“是”字。揭开一看,不正是他诬告冯忱的那纸批文吗?!吕元面红耳赤,只得叩头伏罪。
日期:2010-07-14 10:50:06
搜鞍记
有一位过路的旅客,他的驴被人割断了缰绳偷偷牵走了,驴上的鞍也一块儿给偷走了。旅客很着急,在附近寻找了三天,都没有下落,只好告到县里来了。
张鷟很重视这个案子,同手下一起,忙碌着侦察、盘问,偷驴人见了这个阵势,便在夜里偷偷把驴放出来了,但鞍仍然藏在家里,因为这鞍不错,能值5000钱呢。
张鷟见了驴,很有把握地对旅客说:“不着急,有驴了,就能找到鞍。”
张鷟让人将驴的笼头放了,然后派人跟在驴的后面。驴慌乱了一夜,肚子饿,便直接向这三天吃草的地方去了。到了一户人家,驴停下来,张鷟命人搜查,在这家的草堆下发现了鞍,人赃并获。
人们都很佩服张鷟的计谋。
日期:2010-07-14 11:02:50
7、昆明池劫杀案
张松寿任长安县令的时候,在著名的景点昆明池畔发生了一起劫杀案,性质十分恶劣,影响十分坏。朝廷要求十日内必须破案,否则就会受罚。
张松寿亲自到劫杀现场勘察,发现有一位老婆婆在附近的树下卖东西。他灵机一动,便命手下将老婆婆扶上马,带到县里,好酒好菜供着。老婆婆无缘无故成了县令大人的座上宾,心中忐忑,又不敢推辞。
好容易过了三天,张松寿什么也不说,又命人将老婆婆原路送回那棵树下,并嘱咐一名心腹蹲守现场,看是否有人找婆婆问话,如有,立刻拿下。
果然,老婆婆在树下坐了没一会儿,便有人前来攀谈,询问县令大人请她做什么,问了她什么,说了些什么,案子怎么断的,等等。守候在一旁的捉不良再不迟疑,立刻上前,将此人按到,以布衫蒙头(那会儿就这么注重个人隐私了?),押赴县衙。讯问之下,此人一一认罪,并将赃物起获。
张松寿以其破案之神速,捉贼之巧妙,被当时人称为“神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