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即将面临的除了恐惧还有最起码的生存问题. 我是最先抵达的,所以体力恢复相对来说要快一点,等休息够了,我才急忙去看小鱼,并且好生的安慰了一番,这个时候才拿着蜡烛去看周围的环境. 看了一会,我突然发现,这个通道看上去怎么这么熟悉.
(那种干尸的感觉确实无法形容,我外公去世的时候,我摸过我外公,逝去的人身上的那种冰冷,是世界上任何冰冷无法代替的,摸过的人应该很清楚,那种指尖穿来的感觉,绝对可以让你终身难忘.而那干尸的感觉比这还恐惧)关于黄古洞葬的重要说明 1.
就现在出现的读者疑问以及个别BUG的说明 1.我的所有文字均是按照我近几年的日记进行整理和录入的,原始笔记本只记录关键的线索,事物、等,所以说我每天更新都是临时码字,所以说有时候时间会推迟的情况 ,但是如果不是家里或者个人、公司有事,我一定会在每晚进行更新,不管多晚,相信大家也看到了,很多时候,是在大家已经睡觉了以后,比如2点、3点在更新 2.
我的所有文字均是临时按照笔记本内容手打整理.难免会有错别字等,我不像其他专业,职业写手,写好了东西有专人的校对,我没有.所以不是老万没有文化,而是全是现场直播.就难免会有错误 3. 正如以上所说的,我的全是需要临时整理,通常整理时间是晚上7:30开始,然后基本上到晚上1点结束,途中没有任何休息.
所以,有些朋友说我是吊人胃口.这个我无话可说.有判断力的朋友应该知道,我绝非吊人胃口 4. 很多朋友问我蜡烛的问题,当时我们带了几把蜡烛,每把数量12根,大家可以回忆下01年的蜡烛的粗细,毫不夸张的说,每根的粗细比成人大指母粗很多很多.
5.关于大小便:只要是人就有七情六欲,就会拉屎撒尿。我们也一样,只不过我没有写而已.如果大家需要,我可以加上去 二、关于情节 1.很多朋友说我在写的时候,在挖坑,忘记填.我很负责的告诉每一位读我文章的朋友.我不是有意去挖坑和创造悬念,我们当时的事情是怎么样,我写出来就是怎么样的,有些谜题,在当时的进程中,我们也没有解释,而是在某一个地方遇到关键的东西,才有解释 我的文章是完全按照我们的进程在写,也是希望大家能跟着我的文字去体验 2.
很多朋友在说我在文章里加了很多修饰和美化.我也可以很肯定的说,为了吸引读者,在某些上有一定的改变,但是总体改变不超过3%.主要改变是,人的心里活动的改变.谢谢 三、关于洞穴 1. 我强烈的提示各位,不要贸然前往这个洞,大家可以在外围看一下,你们也可以在附近打听一下,附近的村民也有进去后失踪,或者有幸出来逃脱,但最终死亡的 2.
不要觉得自己很专业,就贸然前往.这个是对自己和家人的不负责 3. 该洞我已经9年没进去过了,里面的情况我也不知道和9年前是否一样,而且9年来地质灾害和人工采石给该洞造成的潜在危险. 4. 里面叉洞很多,看得见的,和隐秘的,有几十个之多。所以,你即使进去了,也不一定能找到我们进入的那个通往三个门的通道 5.
由于地质特殊,电子设备会失灵.所以不要以为自己有高科技。就能横行无忌.对于大自然,我们人类太渺小了 四、关于更新 1.老万会一直更新到完结,绝对不太监 2.请不要问我结局,结局不会太遥远.我只是想把我们的事情写得更详细,让大家都能充分的体会到凶险。 五、关于笔记和草图 1.
我昨天已经说了,我星期天之前会发出部分照片,但是由于考虑到目前各大论坛的散播性和被和谐的可能性。现在准备在另一个网站,单独制作一个专题页面进行发布 2. 发布地址我将会在星期天(24日)下午4点在各大论坛进行公布 3.
该地址只会不定期发布大家感兴趣的日记和草图,不做内容更新,但有时会发布某些我的个人随记,希望大家支持。谢谢 插篇 2008年12月21 距离上次看到《巴蜀杂谈-鬼录》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了.在这几个月时间中,我和凤伟一直不断在搜集资料,可惜的是,在各大书城找关于风水这些的书太少了,就算找到了,也是现在的人写的,内容太不靠谱了.
而网络上,更是没有任何音讯,心想在某些小说中得到一些启发,所以耐心的去看几本小说,结果发现里面写的更不靠谱.好在就在15日,我和凤伟有了比较突破的进展,凤伟利用自己工作的关系,联系了县里,我们终于有机会可以看到我们的县志.
也就是说,关于黄古洞的一些记录,有可能县志中也有记载.我和凤伟约好,后天23号前往县城探查情况.现在的我心里非常的忐忑.对于我们曾经的经历.我和凤伟都刻意的去回避,但是心中又有某种强烈的东西,吸引我们. 2008年12月23日 今天我和凤伟很早就到了档案室.
在众多的县志中,我们显得非常的迷茫.我们不知道无从下手.也根本不知道该从哪个年代入手.潦草的翻看了几本,基本上没有任何线索.而且基本上介绍和记录的都是八几年九几年的一些事情,比如农业发展的成就等等.看的我们头昏脑胀的.
凤伟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比如民间传说之类的.管理员告诉我们,这类的县志一般在解放后都不在做记录.因为这些是荒野记录.但是他说到解放前有类似的记录,而且好像还是专门的记录,但是目前锁在一个档案柜里.很多很多年没有去动过了.
如果我们要看,也只有等明天,去找保管钥匙的人.我和凤伟只好回到他在县城的家,到家后,我和凤伟都非常沉默.其实我们也不知道我们的目标到底要找什么.我们决定明天再去看看管理员所说的解放前的东西,希望有多发现 2008年12月24日 今天我们有了意外的发现! 今天一早我和凤伟很早就去找档案管理员.
他很守信用,给我们拿到了钥匙.告诉了我们档案柜的地方.就出去办事了.我和凤伟找了半天,终于在一个档案柜的后面找到了管理员所说的档案柜。柜子上有封条.封条时间是1996年封存的.我和凤伟很忐忑的打开柜子.柜子里面是三层.
每层都放满了文件.很多的灰.我们很奇怪,在这个干净的档案室里,居然能有这么厚的灰尘.这些档案和现在的档案不一样,它们居然不是按年份来分的.而是按照类别,比如什么 人文地理,科学.之类的分类非常的多.不过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件好事.
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来翻看.总算在众多的分类中,找到了一本,陵州杂记 (仁寿古称陵州)翻开这本杂技,我和凤伟的心沉重起来,我们先是大致的浏览了一下,越看我们越震惊,里面的内容骇人听闻. 而且居然还有我们镇的.
以上为日记内容,以下为记录内容 香炉山的传说 在陵州九龙庙(现仁寿富家镇)正西有座山,当地人叫香炉山,这座山不高,也不大.因为仁寿山很少,大山更少,所以一般管大点的包包都叫山。名字的来源就是根据这座山的名字而来.
当然也是因为这座山自古就有传说.这个山里有个墓.里面有无数的金银财宝.香炉山上本身有个非常巨大的碑.样子非常古朴,并且刻满了文字.可惜在民国时期被当地官员派人损坏,而上面的文字也从此失落.只留下了部分的拓片.
我们当时看的县志上有部分拓片的内容,其实真正吸引我们读这个香炉山的传说的正是因为这个拓片.拓片不怎么看的清楚,而且上面的文字很小,看上去是缩小过的.拓片最开始有一句 承蒙康熙.然后后面就模糊.不过中间比较清晰.
写的内容是: 大河无烟.香炉群山.亡者无形.葬于此番. 只看清楚这一段,后面又全部看不清楚了.香炉山以前全是树木和果树.在民国20年的时候.不知道是何处来了一批人.开始在香炉山上进行挖掘.当地的村民并不知道他们的身份.
而此伙人告诉村民他们是成都省(民国叫成都叫成都省或成都府)派来的人.村民也不再去过问.而这伙人也不要村民进行围观.驱散了大家.仅在当地召集了数10个村民进行挖掘.他们很快在山体的右侧挖了个洞直通山中.挖了很远,便挖到个刻着奇怪动物的石板.
为首的大胡子大声告诉大家,找到了.所有的人都开始欢呼.于是众人又开始挖掘石门.挖这个通道没有用多少时间,反而是挖这个石门,用去了整一天的时间.很不容易将石板门弄开.里面扑出一股非常难闻的气味.众人等气味散了,打着火把鱼贯而入.
很快他们进入了门里面.门里面是个很大的空间,人工修建的.除了入口,别无其他洞口,整个房间里,没有其他东西,除了房间中有一个1人多高的巨大石炉.众人打着伙伴细看,才发现.石炉里居然有清烟不断冒出.非常淡.众人都被这烟吓到了,有些人甚至直接就跪倒开始拜.
为首的大胡子制止了大家.招呼了两个人就前去观察石炉.整个石炉制作得非常精美,上面有许多的花纹和文字.在文字中间.有几行非常大的字 “藏虫神炉镇八方.千年万年勿移旁.若然消散灵已去.八方劫难在身旁“很多人虽然读过几年私塾,但是没看懂上面文字的意思.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