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退休了,从今天开始讲一分钟恐怖故事》
第14节

作者: 没有过去只有未来
收藏本书TXT下载
  奇怪的是,自此之后,商人生意如助东风,节节攀升,无可阻挡,很快便成了附近首屈一指的大富之家。
  如此数年。一日夜晚,女儿闺室中突然传来一声惊叫,接着是她低低痛泣之声。商人夫妇急忙推开女儿的房间,只见女儿白色的睡裤裆上一片血迹,顿时已然明白几分。商人愤然检查四周,只见门窗紧闭,绝无外人入侵之痕迹。
  商人妻黯然阻止道:“不必了,定然是他。”说罢,手指着厅堂的地面。
  商人诧异问:“你怎么知道?”看妻子面有耻辱之色,犹豫道:“莫非,你也曾被.....”妻子黯然低头。
  商人盛怒之下,点燃家中全部灯火,手持铁锄挖开厅堂地面。掘地三尺后,果然发现一具骨骸,没有棺木及陪葬之物。商人奇怪而清理土渣,找到一物,用水洗净一看,原来是一支古代刑场上专用之令箭,上书“奸淫妇女之要犯张大”,末用红漆批一“斩”字。

  商人将尸骨付之一炬,并将骨灰浸泡于生石灰水之中。此后,家中平安无事,家人再无伤害。而商人的生意从此便日落西山,数年后沦为平民,更在其后连绵战争中流离失所,衣食不保。

日期:2010531 10:48:00

  《归魂录》
  1962年四月的一天早上,国家文物局局长郭若同志脚刚迈进办公室,秘书就给他通报了一件紧急情况:“四川绵阳某地发现一座唐代古墓,由于星期日通知不到上级领导,为了保护文物他们已经在第一时间进行发掘。”
  郭若感到事情重大,马上订了飞往四川的机票,并于当天下午到达了现场。
  这是一个中型墓葬,没有受到过任何人为破坏,其中很多发现能够填补我国考古的空白。更让郭若感到惊讶的是,古墓的发掘工作进行得十分详细和科学,无论在人力安排还是具体技术上都毫丝不逊色于国家文物队的顶级专家。据介绍,当时县文化局邀请了当地中学的一名历史教师进行指导。此人名叫何昆,几年前从河南省参加支边来到现单位,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才子。

  于是,郭若把手中的工作完成后,专门登门拜访了这名地方“土专家”。
  出乎他的意料,何昆看上去只不过三十出头的年纪,身材魁梧,肤色黑亮,一点也不吻合他印象中的地方知识分子的形象。何昆早听闻郭若大名,急忙邀他入座,并从床下拿出一坛显然存放了多年的高梁酒。两人边喝边聊,自然而然就聊到了历史。
  何昆出口成章,学识过人,郭若愈听愈感到震惊。他不但对历史社会有独到的见解,更罕见的是,他还了解非常丰富而详实的历史事实,其中很多都是尚在高度保密阶段的内部资料。
  于是,郭若好奇地问:“小何,请问你的历史知识是在哪里学习的?”
  何昆不好意思地一笑,回答:“我没有正规上过学,历史算是家传的爱好。其实,不瞒您说,我的祖上是盗墓的,所以我从小受这种氛围的熏陶。”
  “啊”郭若意味深长地长叹了一声,又问:“那你觉得历史除了赚钱发财,对人类社会有没有更高的意义呢?”
  何昆放下酒杯,说:“当然有,历史可以让人找到回家的路。”他边说着,边看着郭若的眼睛:“人类自古以来有一种天生的本能,他们相信人死后能够复生,所以从古代埃及人开始,人们就致力于将死尸永久保存,期盼有朝一日能够重新复活,并在他们的墓葬中留下了大量的暗示。而到了明代,再生术的研究得到了巨大的突破,当时有很多人确信,在某种条件之下,保存完好的尸体可以在数百年之后再生,并且长生不老,永远保持在最精壮的年龄。明末时期战乱纷纷,百姓性命朝不保夕,再生术受到更多的拥护,当时民间流传着一本《归魂录》,是对此研究得最为全面和权威的书......”

  郭若大口地仰头喝了一杯酒,略为激动地打断说:“何昆同志,这种世界观是完全错误的,是一种愚昧和迷信的思想!《归魂录》这件事在故宫的档案里也有记载,当时连清王朝都不能容忍这种愚弄苍生的邪术,对宣扬再生术的人众实施严刑,焚烧《归魂录》,很快就将这个邪教斩草除根了。历史最大的作用是为人类解放事业服务,你应当加强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说完,站起来告辞而去。

  第二天,郭若早早从下塌的招待所起身,准备赶回北京参加全国文化大会。县委安排的吉普车刚开出招待所大门,他看到一个身影拦在了前面,仔细一看,不是别人,正是何昆。
  “郭先生,我有一件事想跟你说一下。”何昆红着脸,结结巴巴地说。
  “哦,小何同志,昨天我太激动了,态度粗暴了一点,请你见谅。”郭若打开车门,走下小车,跟他握了握手。
  何昆笑了笑,给他递上一个用布包得整整齐齐的东西,说:“郭先生,请麻烦您一下,帮我把一本书送给毛主席,这是我多年前写的东西,希望他能在百忙之中过目一下。”
  郭若接过书,跟何昆说了几句告别的话,然后坐上车子走了。一小时后赶到机场,坐上飞机,他正要闭目休息片刻,突然想起了何昆交代的东西。

  他把书从包里拿出来,小心地打开包装,只见里面是黑色的封面,看样子有些年月,上面用毛笔写着端端正正的“归魂录”三个大字。

日期:2010531 12:32:00

  《龙》
  1959年春天,中国地质大学的几名师生在四川凉山地区进行地质考察。由于李四光刚刚在大庆发现了大型油田,全国人民对地质事业的期望和爱戴正处于空前高涨的时期。
  师生们由领队刘教授和五名学生,外加地方支援的施工队组成。一队人沿着原始森林的一条小河,一路穿村访乡,走走停停一连行进了五天,终于带着笨重的设备登上顶峰阿玛顶。
  晚上在背风的山谷搭好帐篷,一干人坐在地上吃干粮,准备好好地休息一夜,明天开始着手打钻探井,了解这片地区的土层结构和矿产资源。刘教授心情舒畅,跟学生们说起了当年留学美国的故事,大家笑声不断。
  这时,不知什么时候,一个老人拄着拐杖走到了他们身边,大家感到惊讶的同时,急忙给他递上水和饼干。老人没有接,只是用嘶哑的声音对着刘教授说:“不要在这里钻井,不要在这里钻井!”然后,转过身战战兢兢地下山了。

  第二天一早,没有人想到老人的话,大家都认为他无非是附近山村的愚昧老人罢了。七手八脚地把钻井架子搭好,小型柴油机一拉,“哒哒哒”的机器声响遍山谷,银色的钢钻头很块地卷起一块块黑泥,迅速地下下垂直伸去。这台国产钻探机可以深入地下800米,穿透20厘米的高硬度花岗岩。
  “啊,不好了!”突然,伴随着机器奇怪的嚎叫声,一个学生惊叫了起来,大家赶忙围了上去。只见钻头下翻卷出的泥土里溅出点点鲜血,还伴随着大块大块的什么动物的皮肉。
  刘教授叫停了柴油机,蹲下来仔细查看,只觉得土地上飘带着刺鼻的血腥味,眼睛都几乎睁不开。他用手拿起一块瓦片大还滴着鲜血的肉块,上面带着黑亮的鳞片,每一个鳞片都厚如农村吃饭用的粗瓷大碗的碗底,坚硬如树皮。
  “这是什么?”大家纷纷低声猜测。
  “应该是蛇。”刘教授抬起头说,这时他看到头上乌云密布,风卷着黑云在聚集,刚才还晴朗的天空顿时暗如黑夜。“快走,快下山,要下暴雨了!”他指挥着大家,连机器都来不及收拾,赶忙撤离到山脚下的村寨里。
  雷鸣闪电中,众人一身泥污落汤鸡般地叩开一户村民的房门,好不容易得以缓一口气。
  刘教授坐在一边,沉默不语。
  村民给大伙煮了一锅辣椒汤,大家喝着,觉得身体慢慢地暖了起来,开始七嘴八舌地谈论刚才的奇事。刘教授突然想到昨夜出现的老人,连忙向村民询问他的身份,希望能找到他了解事情的起因。村民听完他的描述后十分惊讶:“那是我们的老村长,解放前就已经死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