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包十年,告诉你如何成为一个职业旅行者》
第34节

作者: 小鹏20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从成都到昆明,再从云南边境的磨憨出境后,我来到老挝北部的佛教圣城琅勃拉邦,而孟威村距离琅勃拉邦还有6个小时距离。村子里没有电,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信号,还不通公路,每天只有一班船进,一般船出。是现实版的世外桃源。计划中只会在这里呆两天,可离开时发现已经住了将近1个月。
  行程:中国(成都)—老挝(琅勃拉邦,廊多,孟威村)—泰国(清莱,清迈,曼谷)—中国澳门
日期:2010-04-21 09:53:08

  零六三:村庄
  2008年6月
  老挝,孟威村
  孟威村有一条与江水平行的主路,本来铺着一层草绿色的毯子,可路的中段由于人来人往而被踩出焦黄色泥土——下雨时变成泥,太阳出来又很快干燥成土。道路两头人迹罕至,青草才有机会崭露头角。
  路的两边各有一条很深的排水沟,是落在村里的大雨与南乌江联通的道路。也有村民把垃圾扔进沟里,不定时的大雨又承担了清扫垃圾的工作。
日期:2010-04-21 10:02:36

  醒来时天色已近黄昏,阳光很偏很斜,透过斑驳竹叶,一截一截射下来。眼睛睁开又合上,合上时就看到眼皮上的红光一闪一闪。

  喜欢在日暮时分拿起相机在异乡街头无目的无主题地拍摄。这句话有三个关键词。日暮时光线已不太强烈,不用担心曝光过度;同时万物身后还长出一条长长阴影,让画面饱满丰富。异乡街头保证了每一样景物都是从所未见的新鲜,让每一步充满惊喜。而无目的无主题则把旅行的自由感觉贯彻始终,此时一朵长着牛角的流云,喜鹊飞走后仍旧震颤摇摆的枝丫,一晃而过的孩子们的笑脸,都有可能被镜头锁定。这很像听音乐台广播,永远不知道DJ下一分钟会放哪一首歌。有意无意地听着,可能就有一句唱到心里。

日期:2010-04-21 10:04:38

  孟威村的黄昏也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段。田里劳作的农民三五成群地往家走,戴着斗笠,扛着锄头。准备晚上打渔的男人已睡了一天,醒来后借着一天中最后一缕日光织补渔网。女人们正围着厨房打转,在土灶上蒸一大锅糯米饭,把青笋切丝再混上咖喱辣椒,或者在案板上把丈夫打来的活鱼开膛破肚。
  年纪更大的女人早已把厨房交给儿媳。她们坐在自家屋檐下的织机前,一遍遍重复蹬踏抽拉的动作。织机上飞旋着十几个锁子,从那已经完成一大半的花布上可以看出图案的复杂与精致。这种传统纺织技术放在中国只是景点招揽游客的噱头和表演,而在当地却仍是人们身上衣物的主要来源。孙女们在老太太身旁负责纺线,把纺车四角架在石块上,摇着摇着,棉花就变成了线。
  打渔种田,纺纱织布,是生活在东南亚雨林深处人们的主要生产生活方式,几百年来都如此,而比这更加根深蒂固的,则是他们的信仰。
日期:2010-04-21 10:06:40

  孟威村主路尽头连着一座庙宇。庙前有一座木桥,桥下是块墨绿色池塘,几枝紫色莲花正暗香浮动。庙门口还有十来级向上的台阶,两旁护栏上盘旋着张牙舞爪的三首金龙。

  庙门不过是块半人高的栅栏,推门而入,正中是间禅房。门开着,一个老和尚与四五个小和尚面对面盘膝而坐。老和尚双目微闭,每念一句佛号,小和尚就晃着脑袋重复。我赶忙把脚步放轻,是不想打扰他们的修行。禅房左边的正殿用来供奉佛祖,如来居中而坐,宝相庄严金身护体,怎奈头顶却是无数蛛网搭起的顶棚。
  禅房前的空地上晾着两块袈裟,这艳丽的橘黄色块被远山深绿浅绿的背景映衬得更加醒目。风把半干的袈裟吹起,像卷开的舞台幕布,整个村庄就在眼前呈现。此时街头的烟火气息被身后传来的咿咿呀呀声淹没。晚风吹来清凉的空气,深吸一口,仿佛给内心的尘埃做了一次扫除。
日期:2010-04-21 10:22:42

  零六四:照片
  2008年6月
  老挝,孟伟村
  孟威村不是泰姬陵或者金字塔,不会给旅行者带来那种预期之内的震撼与感动。但与孟威人接触日久,我发现他们的性格质朴无华,就像未曾雕琢的水晶。当然只有朝夕相处,才能慢慢融入这种跳出三界外的生活,而要融入这种生活,与当地人交朋友显然是最简单快捷的方式。
  村里能讲英文的人不多,除了导游就是客栈老板。如果想和更多村民交朋友,我总结出几个办法。
  第一是帮他们干活。城市长大的我向来四体不勤,能做的也仅限于搬砖、铲土、扛竹子这类的粗笨活,每天工作结束,收获的不仅是件被汗水浸臭的T恤,一顿免费的晚餐和一壶烧酒是一定少不了的。
  除了干体力活,我还有另外一个交朋友的独门秘籍。
日期:2010-04-21 10:26:14

  我在孟威生活的一个多月中,有两次因为换汇和延期签证而返回琅勃拉邦。当我在一家柯达店把数码照片刻成光盘时,听见老板一边看我拍摄的照片一边自言自语地感叹,这些孩子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那个村子,他们天天被别人拍,却未必拥有一张属于自己的照片。
  的确,拍照是旅行者记录旅程的重要方式之一,不论自拍还是拍风景,多数人只会把拍摄的照片存进自家电脑作为旅行记忆。我想自己反正还要返回孟威,为什么不把照片冲洗出来,回去送给那些孩子?当老板把洗好的一本相册交到我的手上时,我发现自己的笑脸映着照片中孩子们的笑脸。
  回到孟威后,不用说你也能想象挨家挨户发照片是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在街上随便叫住一个孩子,只要让他看一眼照片,他就会兴奋地拉住我的手去照片中那个孩子的家里。当看到自己的儿子或者孙子的照片时,我注意到那些树根一样的手在轻微颤抖。
  接下来我身后孩子的数量会从一个变成两个,他们跟着我再一起到下一家。不到一小时的功夫,身后就多出十几个孩子,刚才还在纸片上的他们——卖菠萝的,背着书包上学的,踢藤球的——突然一下子就活了起来,跟在我身后又跳又叫。

  走在最前面的我回头看到身后的浩浩荡荡,那感觉就像是个等待加冕的国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