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戮书.八王之乱》
第48节

作者: 应侯范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史书如此猜测着孙秀的心理:“秀知太子聪明,若还东宫,将与贤人图政,量已必不得志”。自已亲身涉险,到头来替太子做嫁衣,这又何苦?
  于是孙秀就替赵王司马伦分析形势:“太子为人刚猛,不可私请。明公素事贾后,时议皆以公为贾氏之党。今虽欲建大功于太子,太子含宿怒,必不加赏于明公矣。当谓逼百姓之望,翻覆以免罪耳。此乃所以速祸也。”
  按孙秀所言,司马伦迎回太子不仅没有功劳,反而是自已往钢刀上撞。赵王听了连连点头,觉得十分有道理,那么怎么办才好?就此收手。
  当然不是啦,司马伦已经年过花甲,说不定哪天眼睛一闭就再也不睁开,找他的皇帝爸爸、皇帝哥哥还有皇帝侄子去了,这一生岂不就得蹉跎荒废?这叫孙秀如何甘心?眼下就是一个飞黄腾达的好机会,岂容错过?
  孙秀继续说道:“今且缓其事,贾后必害太子,然后废后,为太子报仇,亦足以立功,岂徒免祸而已?”
  这就是孙秀想杀太子的原因,他想用太子的尸体来垫脚,让赵王(实质就是他)踏进权力中枢的大门。所以他先煸风点火渲染民意,然后有意透露给贾谧,意在逼贾皇后杀太子,最后他再顺应民意诛杀贾氏为太子报仇,建立大功勋之后顺理成章的执掌朝政。
  孙秀史上恶名昭著,他是奸人、佞人,这个不假;得势之后又成妄人、屠夫,这也是事实,总而言之他是个确凿的小人。但是这个小人在定下这条毒计的时候,说的全是大实话,以赵王与他的处境,想要实现野心,除非贾皇后与太子都死光。
  不止是他们,所有在暗处觊觎大权的野心份子都盼着贾皇后与太子同归于尽。连孙秀都看出“贾皇后必杀太子”了,难道别人还看不出来?他们都很深沉,等着贾皇后螳螂捕蝉,自已则充当静默的黄雀。

  千夫所指无疾而终,太子的死是早已注定的,赵王与孙秀只是众多恶人中,机会最好,做得最出色而已。
  最可悲的也许就是司马雅等人,他们满腔忠诚,冒着灭三族的风险四处活动想要救出太子,而实际结果却是他们正加速把太子往绝路上推。

日期:2009-03-04 21:39:24

  5、太子死了
  永康元年三月癸未,黄门孙虑抱着个小坛子,从洛阳秘密赶到许昌。小坛子里面是太医令程据制成的“巴豆杏子丸”,巴豆可以“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杏仁有“润肠通便”的功效,二药合一,会使人剧烈腹泻,脱水而死。贾皇后命令孙虑把药丸混入太子的饮食,造成太子突发痢疾,不治而亡的假象。
  到了许昌之后,孙虑发现这个任务难度很高。太子至从被废黜,一直防备着有人下毒,所以一切食物都亲自动手煮食。孙虑找不到机会下手,就请监督太子的治书侍御史刘振帮忙。皇帝任命刘振“借节”,实际就是给予刘振杀太子的权力,当然刘振没那个胆量,但是他可以像看守对罪人一样,任意地摆布太子。
  刘振把太子的住所迁到别宫旁的死巷子里,封锁住出口,断绝食水。他想逼迫太子食用孙虑等人提供的食物,可是这个计谋没有得逞,不断有人从墙外面传递食物给太子。如此耗了几天,太子还是生龙活虎。
  洛阳贾皇后那边不停在催促,孙虑终于失去了耐心,他带着卫兵冲进小巷,强逼太子服毒,太子抵死不从,孙虑作势要强灌,太子躲避逃出户外,又躲进厕所。孙虑追进厕所,用手中石制药杵将太子活活砸死,太子临死前的惨叫传出数里远,闻者无不动容。太子时年二十三岁。

  孙虑等人搞出这么大动静,不可能没有地方官员的协助,当时主持许昌军政的是东中郎将王浚。此人出身太原王氏,父亲王沉是司徒王浑的堂兄。
  王沉是曹魏时期有名的变节之人,他擅长作文,年轻时深受魏主曹髦的宠信,被曹髦尊称为“文籍先生”。当年曹髦密谋袭击司马昭,召来心腹王沉一同商议,王沉却跑去向司马昭通风报讯,因此被世人鄙视为不忠。但王沉不用顾忌这些闲言,他获得了实惠,从此深得司马氏信任。入晋之后,王沉正待飞黄腾达,可惜寿而不永,泰始二年就病死了。

  王浚是王沉唯一的儿子,可是一直被王沉所不齿,为什么呢?因为王浚是他擦枪走火造出来的。当年有个赵姓佃户家的妇人出入王沉家,给王家打打杂,不知怎么的王沉就和这个妇女搞上关系,生下了王浚。本来这事无人知晓,现在可好,不是强奸就是通奸,铁证如山,所以王沉一辈子都痛恨这个儿子。
  王沉死时,王浚才十五岁,亲戚们共推王浚为嗣子,继承了父亲的博陵县公爵位。王浚的存在是太原王氏的一个笑柄,所以他一直被同族的人所轻视。从父王浑出将入相、从弟王济尚公主誉满天下,而王浚却始终无法靠近权力中枢。
  王浑、王济是齐王党人,王浚则投向了贾皇后,害死太子之后,王浚被任命为宁北将军、青州刺史,后来又转为宁朔将军、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因为远离中枢,所以王凌没有遭到清算,后来风云际会,此人成为晋末割据一方的实权人物,在八王之乱后期,王凌成为左右政局的重要人物,容后再表。
  太子在许昌薨逝。这个消息如同夏天的雷雨冬天的暴雪,人所共知不可避免,可是真正从天而降时还是让人惊骇万分。痛心疾首的人肯定不在少数,弹冠相庆的人肯定也不在少数。一直在忙碌着,致力于拯救太子的司马雅与钟超心理遭到重创,觉得兵变已失去了意义,所以宣称身体不适企图退出兵变。而此前一直推三阻四的赵王司马伦此刻却热情空前高涨,大肆活动,孙秀前来说服司马雅:既然未能及时救出太子,那就替太子报仇。

  朝堂之上,官员们又为太子葬礼的待遇起了争执。有人说太子已经被废黜,那只能按照庶人的规格下葬。这些人其实只是为了佩合贾皇后唱双簧,贾皇后对于死人一向宽大为怀,汝南王、卫瓘死后都恢复了名誉与爵位,对于太子,贾皇后也亮出了高姿态,她假模作样的上表:“遹不幸丧亡,伤其迷悖,又早短折,悲痛之怀,不能自己。妾私心冀其刻肌刻骨,更思孝道,规为稽颡,正其名号。此志不遂,重以酸恨。遹虽罪在莫大,犹王者子孙,便以匹庶送终,情实怜愍,特乞天恩,赐以王礼。妾诚暗浅不识礼义,不胜至情,冒昧陈闻。”

  拜贾皇后的恩赐,太子最后按广陵王的礼节下葬在许昌。当初传说广陵这个地方有王气,所以武帝封太子为广陵王,以此来表明心迹,预订太子的皇嗣之位。现在盖棺定论,太子的悲惨命运实际就是从被封广陵王那一日确定的。
  太子死了,留在许昌别宫里的两个皇孙司马臧、司马尚,从此失去了任何依靠。他们兄弟俩大概都只有四五岁,如果贾皇后不死,本着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心理,兄弟俩的命运岌岌可危。
  在晋朝,儿童夭折是一件十分普遍的事情,两个小皇孙得个感冒误吃个巴豆,然后一不小心就病死了。到时候贾皇后在朝堂上为可怜的小孙儿流一把鳄鱼泪,谁敢怀疑这位恶毒的奶奶毒杀嫡长孙?
  幸好,政变在永康元年三月癸巳日傍晚,即孙虑前行许昌毒害太子的第十二天之后,及时发生了。

日期:2009-03-04 21:58:12

  5、太子死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