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天监——记录不为人知的风水事》
第42节

作者: JamMak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0-10-27 22:34:00
  刚回来,更一点吧,大家久等了。这几天工作较忙,更新慢,抱歉。
  寻龙
  慈禧连日均是坐立不安,茶饭不思,李莲英眼见慈禧脸容日渐憔悴,心里也是焦急万分,欲为其分担忧愁。然慈禧只是摇头叹息,并未向李莲英透露半分。李莲英也算是个忠心的奴才,眼见主子如此忧愁,终究忍不住劝道:“太后,自乌苏大人前来觐见之后,太后一直凤眉不舒,千万要以凤体为重,莫教满朝文武担忧。有何担忧之事,且尽管道与奴才为您分忧。”慈禧看了看忧心忡忡的李莲英,笑道:“莲英莫念挂,此事非汝之能力可达也。”李莲英哈腰点头,道:“太后可需宣陈监正前来分忧?”慈禧点头,恍然大悟道:“莲英果真知晓哀家心意,宣,马上陈七觐见。”

  陈七正于普陀峪中监督慈禧陵寝,接到慈禧所传之旨,叮嘱手下之人小心照料工事,急忙赶入宫中。然进宫乃至慈禧太后常居之西暖阁,未想李莲英已守候在西暖阁门前,见陈七已至,急忙道:“太后已久候多时,陈监正且随奴才前去。”陈七道:“有劳公公引路。”出乎陈七意料,此次慈禧召见之地方竟非西暖阁,而是绕过西暖阁,曲折行走多时方至一僻静小殿处,环顾四周,竟不见禁卫驻守。乃至殿门前,只见李莲英停下步伐,躬身道:“陈监正有请,太后已在内等候。”陈七道:“公公请代为通传一声。”李莲英道:“不需,太后已久候多时,欲与大人单独会面。大人请!”说着,李莲英打开殿门,躬身作出请的动作。陈七满脸狐疑,却又不敢问个明白,唯有向李莲英道了句谢,走进殿内。

  脚方跨入殿内,李莲英立刻将大门关上。此时天色已近黄昏,而殿内却不掌灯,大门关上顿觉殿内漆黑一片,陈七吃惊,心里暗想莫非此太监算计我,如此想着,回身欲拉门外出,然听得殿内一声女音道:“陈爱卿。”陈七听出,此女音正是慈禧太后,遂回身上前几步,只见慈禧太后正跪在一长脚楠木桌子之前,焚香祷告。陈七何时曾见过母仪天下的慈禧太后竟然跪倒在地上,遂也急忙跪下,拜见道:“微臣参见太后。”慈禧太后并不回头,而是继续焚香祷告,陈七见慈禧太后不说话,一心作焚香祷告之事,遂不敢做任何动静,唯恐打扰慈禧安静。

  慈禧太后祷告一番,方站将起来,陈七赶紧上前掺扶。慈禧摆摆手道:“陈爱卿,可知哀家为何召汝至此。”此殿所处偏僻,而殿前无侍卫镇守,而殿内无奴婢侍候,天色几近昏暗而不掌灯,而慈禧太后于此地召见,确实令人奇怪。陈七回想自己近日所作之事,并未想到任何不妥之处。此情此景,实在让陈七莫不着脑袋,遂老实回答:“臣不知,请太后明示。”
2010-10-30 1:21:00
  殿外守候的李莲英,眼见陈七走进殿内,朝四周警惕地看了看,然后朝天空一招手,两个穿着夜行衣的男子旋即从屋顶翻落下来,跪倒在李莲英身前,纷纷抱拳道:“公公可有事吩咐?”李莲英道:“吩咐之事可曾办妥。”一黑衣人回道:“已办妥,前任监正高。。。。。。”李莲英打住黑人之话,摇摇头,黑衣人领会,再道:“已办妥,尸体已假装成暴病而亡,且密函已至当地知府。”李莲英点点头,挥手示意黑衣人离开。黑衣人“嗖”的一声翻上屋顶,旋即消失不见。李莲英望着殿门,无奈地摇摇头。

  殿内之慈禧看着陈七,沉默一会方道:“宫中耳目甚多,唯有此处安静,哀家退下左右,唯有一事欲相询爱卿。”陈七听得慈禧太后语气缓和,而略带请求之意,以慈禧太后之身份,何时曾如此低声下气,陈七也是个聪明之人,见慈禧选取如此偏僻之地,而又低声下气,定然遇到十分棘手之事,方会如此,遂急忙跪下道:“太后有话尽管吩咐,微臣愿为太后肝脑涂地。”
  慈禧让陈七平身,道:“爱卿可记得前些天,哀家曾道以龙为气源,供养他穴然龙遁走之事?”陈七点头回应道:“微臣谨记太后之话语,不敢忘记。太后当日问若龙遁走,可有续气之法。”慈禧笑道:“今日哀家唤爱卿前来,就为再问爱卿一句,可有续气之法?”慈禧太后如此之急召见,而至此偏僻之所,竟再问之前已作否定之问题,陈七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而慈禧也不相迫,只静待陈七答复,陈七挖空心思,苦思冥想当日师傅所教之一切,只怪当时修习不上心,一番苦思之后,师傅所教之本领中确有曾提及续气之法,然只针对地穴之间,而对于以龙为气源,却不曾提及。陈七不敢抬头看着慈禧太后,跪将下来,低头道:“回太后,确无办法可使。望太后恕罪。”

  陈七唯恐慈禧太后怪罪,将头深深低下,然感觉屋顶之上瓦片响动,似有人在上移动,然响声瞬间即止,只听得慈禧追问道:“爱卿再细想,龙竞走,可有续气之法?”陈七未料慈禧太后竟如此执着,心里暗想,世上安会有龙此等生物,而竟被人逮得做为供气之源,实在匪夷所思,然慈禧太后如此数番发问,确实不像作玩笑,遂问道:“敢问太后,竞走之龙,是何颜色?”慈禧太后道:“黄色。”太后语气坚定,话音方落,陈七知晓,太后所道之龙确实存在,心里暗自猜度,莫非世间真有此能人,可捕得真龙,吸其气息以涵养地穴?而此黄色之龙,究竟来自何处?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若知晓黄龙之出处,或许可寻得应对之策。如此猜度,遂对慈禧太后道:“太后,此黄龙究竟来自何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