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住在山里的小和尚,我把我的寺庙生活告诉大家》
第47节作者:
释戒嗔 记得不久之前,戒嗔还在感慨,选择小路放弃了大路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可是现在戒嗔却不敢肯定当初选择小路是不是一个错误的决定了。
我们做事情时,往往会对自己说,如果当初我选择另外一种方式,那么事情结果一定会比现在好的多。
然而世事无绝对,你心中想象的美好,在现实发生也许并不美好。
在任何时候,对发生过的选择去忏悔其实无济于事。
我们在命运的轮回中行走,你的任何一步都不是绝对错误的。
日期:2008-3-31 8:32:25
有疤的木凳
天明寺里来往的人不少,所以寺里的凳子也比较多,大大小小的有好几十张。
记得有一天,戒烟师兄带了一位朋友来寺里进香,那位施主身材又高又胖,以至于平日里常常觉得挺胖的戒烟师兄,现在看起来有种消瘦的感觉。
他们上完香,在佛堂里四处看,戒嗔搬了凳子请他们坐,胖施主轻轻的坐下去,就听见喀嚓一声,凳子一条腿断了,胖施主有些尴尬,戒嗔赶快又找来一张凳子,结果又是喀嚓一声,凳子又断了一条腿。
正准备继续去找凳子,胖施主很不好意思站了起来说,小师父你还是不要找,我站着吧,平时都站习惯了。
总觉得让施主站着不好意思,最后费了很大力气,从院子里搬了一张石凳给胖施主,才让他成功的坐下。
那天胖施主离开的时候,为此向戒嗔道歉了好些次。
坏掉的两张凳子也不能就这样不管,智缘师父便让戒嗔去淼镇里看看能不能修一下,省摔坏了其他施主就不好了。
和戒傲一起扛着木凳去了淼镇的周木匠家,周木匠看着凳子说,这两张凳子用了很久了,即便是修好了,用起来也很容易坏了,不如换两张新的吧。他指着屋子里的不少张做好的新凳子对戒嗔说,你们看看喜欢那张吧,我送给师父们几张凳子好了。
和戒傲面面相觑,觉得白拿施主的凳子不好。
周木匠看出我们的心思,却执意要送,只得和戒傲在一堆凳子中挑选,大部分凳子都做的精致漂亮,但也有几张凳子,上面有很明显的疤痕,被周木匠堆放在屋角,和戒傲特意挑了两张疤痕大的凳子。
周木匠说,那几张凳子是用剩下的木料的做的,做的也粗糙,本来是准备留给自己坐的。他挑了两张好看的要给我们。
戒傲说,反正只是坐坐,好看与不好看也没有什么区别的。
周木匠听我们这么说,也没有再勉强我们了。
和戒傲把凳子拿回山上,师父也都觉得收了周木匠的东西,有些不好意思。
把凳子放在佛堂里,偶尔有注意到的施主会说,师父们从哪里弄来的难看凳子呀。
过了几个月,寺里来了一个旅行团,其中有两位穿着考究的城里女施主在佛堂中转悠的时候,却对那两个难看的凳子很感兴趣,说那对凳子没有雕琢天然的痕迹,有种质朴的美感,最后还和智缘师父商量着要买下。
智缘师父便说,既然那么喜欢就拿走吧,不用钱了,两位施主开心的搬着凳子走了。
第二天,镇上的一位木匠送来两张精致的凳子,说是那两位女施主付钱买下让送到寺的。
记得和戒傲谈起这件事情,我问戒傲,那凳子好看吗?
戒傲说,我觉得难看死了。
戒嗔笑笑,其实我心里也是这样认为的。
不同的人的有着不同的美丽标准,一张制作者和镇民们眼中的难看凳子,却让城里女施主惊为天物。
可能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自己是一张毫无特色的凳子,注定不会受到重视。
然而我们可能错了,我们可能都是别人眼中的瑰宝,他可能匆匆而过,也可能不经意的看到了你。
每个人都应该属于懂得欣赏你的人。
日期:2008-4-2 8:41:10
野菜的保鲜方法
有一天,那个做导演的曲施主领着一位姓苏女施主来寺里进香,苏施主样貌端庄斯文,是曲施主的同学,两人来的时间比较迟,上完香就接近中午了,智恒师父便留两位施主在寺里一起吃饭。
苏施主有些不好意思,不住的向我们道谢,而曲施主则大大咧咧的径直坐在饭桌前。
戒尘和戒痴两个小和尚老老实实地坐在小桌前,苏施主感慨的说,寺庙里的小师父们真是稳重,我们那里这么大的孩子,正是调皮的年纪。戒嗔心里偷笑,这其实也只是有客人时的表现,如果不留神的向下看,说不定就能看到他们两个暗自在桌子底下踢腿了。
寺庙里的菜肴很简单,自然不能和淼镇里饭店的相比,不过两位施主还是吃的挺有兴致,因为几样菜都是他们平时没有吃过的山货。
苏施主可能觉得埋头只顾着吃不太好意思,又找不到什么合适话题,便边吃边和我们闲聊,把几样没有见过的菜都说出来和智恒师父讨论,问名字,问来历,智恒师父细心的向她解释。
苏施主吃着吃着,忽然指着其中的一道野菜问曲施主说,为什么觉得这菜的味道很熟悉?
曲施主看了看说,没见过这种菜。
智恒师父说,这菜是我们这里附近几座山里的野菜,一般不是种植的,也不知道城市里的施主能不能买到?
苏施主又嚼了嚼,又说,我一定吃过。
曲施主也跟着尝了尝,这次也说,是好像在哪里吃过。
苏施主沉吟半晌说,这种野菜就是我们平时在饭店里常点的那种野菜,不过以前吃的都是晒干的,这次吃到了新鲜的。
曲施主也连连称是。
苏施主吃完饭下山的时候说,等会去山下的时候一定买上一些新鲜的野菜带回去给朋友们尝尝鲜。
又过了几个月,再一次见到曲施主,曲施主忽然谈到苏施主,他说那天苏施主下山的时候特意买了满满一包新鲜的野菜回城里,结果,到家不久就坏的差不多了。
那些干野菜因为失去水分而不令人满意,而它却是保持最长久的。
日期:2008-4-16 10:31:29
回来了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爱好,就是和尚也不例外,天明寺的和尚当然也一样。寺里小师弟戒尘最喜欢画画,只是画的水平很一般。
戒尘喜欢拉着戒傲当他的模特,所以戒傲常常被迫坐在他面前大半天,还要配合着做动作。每次在画完后,戒傲会偷偷的向我诉苦说,怎么每次在戒尘师弟的笔下,我都像没有完全进化好的样子呢?
不过后来戒尘画的多了,加上淼镇里几位有绘画基础的施主指点,水平也逐步有所提高了,近些日子的作品,如果戒尘事先告诉他画的内容,然后我们再加点想象的话,基本上可以看出戒尘笔下画的是什么内容了。
记得有天,戒尘在寺院门口画山上的树,恰好智恒师父从旁边走过,智恒师父挺有兴致的站在戒尘背后看了半天,忽然说了一句,我师父当年也爱画画,而且画的极有水平,即使那时候是非常动荡的年代,也常常会有人来偷偷向师父求画。
智恒师父口中的这位老法师,应该算我们的师祖,但是人早已圆寂,我和戒傲都没有见过,平时师父也难得提到他,这次忽然提起来,我和戒傲、戒尘都大感兴趣,正准备仔细听下去。智恒师父已经转身进了寺门。
戒傲追过去说,智恒师父,不带你这样每次都吊我们胃口吧。
智恒师父笑着说,其实没有什么,我师父擅长画些山水国画,他当年的画作,是有些名气的,但大部分的作品都因为动荡年代没有保存下来,寺里只留下了一副作品,也是我师父他自己认为最好的一部作品,一幅寒梅。记得很多年前,有位港台的香客曾经出过很高的价钱要买,当然我们也不可能卖的。
急忙追问那幅寒梅图的下落,智恒师父却有些记不清楚了,他说,或者他们房间柜子顶的箱子里,也可能在杂物间的旧书籍里夹杂着。
智恒师父走后,戒尘说,不如我们把那画找出来看看吧,我估计比我画的好。
被戒尘说的一怔,因为戒嗔认为师祖那幅国画和戒尘带着抽象派风格的画应该没有什么可比性。
但还有动了好奇心,和戒傲一起把智恒师父所说的几个地方翻了一个遍,结果什么也没有找到。
有些事情,即使我们再用心,但缘分不够,就不一定能成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