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上,韦青不断询问“去哪里”,都被杨光用“还怕我把你卖了”搪塞过去了。夜幕已经逐渐降临,但看到黄龙溪那个著名的牌坊,韦青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有些郁闷地说:“这么晚跑到这里来干什么?我小时候来过,没什么好玩的。”
杨光看时机成熟,开始讲述自己的“四大背景”理论。如果在成都讲这个,哪怕把嘴皮子磨破,别人也当听天书。但身临其境一说,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木船上——黄龙溪有两条比较大的河,河水一度非常清澈,后来污染渐重,直至味道刺鼻,经过整治过后水流变成青色,味道不再有,但也不复当年的清澈。
码头就在两河并流处。有很多木船,艄公用长长的竹竿撑了,可以逆流而上到巨佛寺,还可以顺流而下任意漂流。船体很大,用成都人的观点,足可以摆两桌麻将。人多的时候,可以一路嬉笑玩闹;人少的时候,可以让艄公摆好竹躺椅,倚在船头假寐,任时光与河水渐渐流逝。
太阳下——阳光明媚的时候,坐在河边竹椅上,三两朋友,泡一杯当地特产青山绿水,亦是快事。
夜幕下——古镇在夜幕下的感觉非常独特,大城市永远不可能有那样的感觉。白天熙熙攘攘的店铺和人家都关门闭户,昏暗的路灯下,老街石板突兀,仿佛一下子把古镇拉回了从前,而不是白天那个充满了商业气息的地方。
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熬到凌晨,还可以听到全中国最后一名打更老人的声音:当当!“早睡早起身体好”,“注意防火防贼”。那样的感觉,就像置身于黑白电影的场景,妙不可言。
节日里——每逢重大节日,都可以看到狮舞梅花桩和火龙表演,观看者还可以用烟花往赤裸上身的舞龙者身上乱喷一气。
从牌坊通向古镇有一截不长不短的路,杨光拒绝了只需要一元钱的三轮车,和韦青并肩缓缓地走进去,在斑驳的树影下,慢慢地讲述着自己对黄龙溪的独特视野。当然有一句话他没有说出来:正因为有了四大背景,这里不仅是一个近距离休闲好地方,也是一个泡妞胜地。
韦青也饶有兴趣地不时插两句话,听到火龙喷活人的时候,也不禁瞪大了眼睛,连声问是怎么回事。杨光故作神秘地说:“他们都练了黄龙古寺的气功,不怕火烧。”
“真的啊?什么时候才有呢?”韦青美丽的大眼睛里满是向往。
杨光忍不住“扑哧”笑了,“骗你的,据说他们身上涂了一层油,不怕烫,但不能对着眼睛喷,不然还是会出事的。”
“讨厌,我真以为有什么气功呢。”韦青举起了手想给杨光一下,但突然反应过来两人似乎不是很熟,举在半空中凝固了一下,又放下去了,一脸嗔怪的样子更是惹人爱怜。
“好好好,是我不对。”杨光连忙又顺势签订了一个合作意向书,“五一、十一、元旦、春节都有,我到时候一定带你来。”
“说好了啊,到时候不准抵赖。”韦青话一出口,杨光差点乐出了声,这时候让他抵赖是一件万万不能的事。
很快到了古镇入口,“走这边吧,这边是老街。”杨光熟门熟路地领着韦青走了进去。
天色越发地暗了,狭窄的老路两边两层楼高的木楼在夜幕下画出了飞檐重阁的样子,有些逼仄的感觉。韦青的高跟鞋在石板路上发出清脆的响声,偶尔有一、两家还没有关门的店铺射出的灯光,反而使得亮处格外辉煌,暗处格外昏黑。
韦青有些兴奋地对杨光说:“还真有你说的那种感觉呢。丽江的晚上很繁华,很好玩,但这里的晚上也很不错,以前来觉得简直没法呆下去。”
“主要是我没有出现。”杨光又是一脸认真的样子,但笑意已经溢在嘴角。
“孔雀,”韦青让人心动的娇嗔模样又出现了,“唉呀,那里果真有一个卖孔雀毛的,我送一根给你安在头上。”
不远处一家卖藏饰用品的小店亮着灯,两人走了进去。韦青挑选了半天,买了一个手镯和一个项链,都是典型的西藏风格,两个总共不到五十元,杨光抢着付了钱,韦青也就没有推辞,让他心头暗喜了一阵。
刚刚认识的阶段,女人坦然接受了你的钱,也就是坦然接受了你本人。接受的钱越多,接受你的程度也就越大。傅恒在这方面看得更开,他从来不像那些有钱人那样生怕别人只爱上他的钱而不是爱他本人。
傅恒说过:“我挣的钱就是我能力的体现,她爱我的钱,和爱我本人有什么区别呢?”这个理论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劝说关羽的话很像,刘备封了五虎将,高傲的关公无法容忍自己和黄忠那样的“老卒”并列,拒绝接受。孔明手书一封给他:刘使君和你是结义兄弟,使君就是你,你就是使君,还计较这种名分干什么呢?关公看信转怒为喜,传给周围的人看了一圈,说了句“诸葛亮知我也”,然后欣然接受将印。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关键在于你怎么去看。”傅恒很支持这个故事,“你硬要成天觉得别人喜欢是是只喜欢你的钱,那就没办法了。像我,就喜欢别人喜欢我的钱。”看来他很擅长数学里面的等量代换,自己挣的钱等于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能力就等于自己,也就是说,钱就是自己,与古代帝王“朕即国家”的观点很类似。
杨光这个时候巴不得韦青挑的东西越贵重越好,五十元实在难以显示自己的分量。他心里也清楚,韦青要是真的挑了成千上万的东西,也没有自己付帐的份儿了,因为分量还不够。
韦青一路喜滋滋地对着那两样东西左看右看,一会儿吧手镯戴在左右,一会儿又换到右手。手镯上面有很多怪异的花纹,有的地方还铺垫了一层黑色的底色,更衬得韦青肤白胜雪,嫩藕似的手臂不停地在杨光眼前晃来晃去,弄得他心驰神往。
日期:2006-4-6 17:21:23
好不容易把手镯玩腻了,她又开始把项链往脖子上戴,很简单的一圈,前面坠了几条流苏状的装饰。由于是刚刚买,韦青戴了好一阵都没把脖子后面的扣连上。
杨光主动请缨:“我来帮你吧。”
“我回去再戴吧。”韦青犹豫了一下还是拒绝了,又怕杨光尴尬,便转移了话题,“我在西藏的时候买了好多。回家以后想在网上开一个卖藏饰的小店,还专门买了数码相机把饰品的照片传上去。”
“什么时候啊?”杨光知道韦青刚刚毕业一年。
“读大学的时候啊。”韦青一下笑了起来,“还做成过几笔生意呢。后来东西卖光了,网上那个店也就关门了,真想再去几次西藏呢。”
“好吧,等你有时间我陪你去。”杨光又主动请战。
“你不是不喜欢西藏吗?还是等人陪你去领略一下江南风情吧。”韦青说。
“一路上有你,累一点也愿意。”杨光有了五十元撑腰,说话越来越大胆,当然张学友的后一句歌词“就算这辈子注定要和你分离”就省略不计了。
韦青果然很开心地笑了,“你说话太有诗情画意了,你这张嘴迷倒过多少女人?”
“Only you,only you。”杨光扯着嗓子学着大话西游中唐僧的声音唱了起来,那个“欧”音一波三折,形同干嚎,学得维妙维肖。
韦青愣了一下,反应过来之后笑得前仰后合,断断续续地说:“不要把打更的老头惊醒了,以为来了妖怪呢。”
“妖怪不敢来的。”杨光指着前面说,“这里有神龙降妖。”
原来是码头到了,石头护栏上有两条龙的雕塑,在半明半暗中若隐若现。中国叫黄龙溪、白龙潭、黑龙洞的地方数都数不清,这样的雕塑更是随处可见。
两人信步走到河岸边,看到一排木船整齐地停靠在一起,远处河里还有几艘船在影影绰绰地航行,船舱里的电灯缓缓地在河心半空移动。
韦青说:“夜里航船真的好美。”
“是啊,鲁迅在《社戏》那篇文章中描写过。”杨光得意地说:“我专门带你来坐船的,等着,我们租一条木船,那种撑篙的,用马达的没感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