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我听到的一些关于修行的一些故事》
第7节

作者: 傲然雄峰
收藏本书TXT下载
  故事说的还是大哥跟李哥。李哥人喜欢晨练,他在晨练的公园认识了一个大学退休的老教授。老教授是学邱祖的道家龙门丹法的。在李哥的介绍下,大哥也去每天早晨听课。
  老教授一般去的都早,站在树下站桩,等到下桩了,就开始给他们上课。老教授毫无保留的把他所知道的理论,都传授给了他们。从龙门丹法修炼的程序,到每个阶段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深入浅出,还认真的看他们的笔记。除此之外,还给他们讲了《周易参同契》、《大成节要》等等,又从丹法理论的流派方面,给他们进行了梳理。

  客观的讲,能够遇到这样的老师,是学功夫的人的莫大的荣幸。

日期:2009-8-26 19:27:00

  故事14:祝
  祝由术,现在也不神秘了。说句题外话,网络时代发展到这个阶段,真不知道还有什么是神秘。内事不明问百度,外事不明问谷歌,某事不明问天涯,总结的真好,网络时代不余欺也。
  祝作为一种方法,由来已久。最早的文字记载,就已经有这个方法了。翻开道藏,看看第一本、第一个修法,那里面就有祝法。
  曾经听说过有一种祝法,有人受到了箭伤,箭簇很深,没有手术的条件下,怎么取出来箭头,是个关键问题。有一位祝师,手持一支大钉,钉于树干之上,人站在旁边,行祝之法,然后,手指大树上的钉子,念声“起”!大钉应声而起,而那个箭簇也随之应声而起。
  这是见于古代典籍的一个故事。

日期:2009-8-26 20:06:00

  故事15:筑基之前的事情
  白日筑基,百日筑基,百日筑基筑的什么基?说的人多,真正完成筑基功夫的,似乎也不是很多。是方法错误呢?还是理解错误呢,还就是人笨,不勤奋?
  我听过很多人给我讲筑基功夫的故事的,其中林哥讲的,我记忆最深刻。以下仅仅是我的理解,如果错了,欢迎指正。
  道家功夫,有从先天入手的,有从后天入手的。如果是童子之身,先天未破,就可以凭借清养的办法得到胎仙,不需要假借还返之法。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似乎童贞失去的越来越早,等到闻道之日,已经没有办法了,这么办?

日期:2009-8-26 22:26:00

  无法直入先天,只好走后天路线。自古以来,后天法程,只说筑基、炼己这两层的。有一位高士曾有言:“修道之士,若不开关,遽言筑基、炼己,乃是隔靴搔痒,于事无益。”于是便以开关、筑基、得药、炼己为后天的次序。用开关来开辟筑基的道路,以得药辅助筑基的需求,以炼己来了筑基之事。其实这四个程序,就是两个程序,而这两个程序其实就是一个东西。但是,在传承上留下了规矩:细微节目,非真师不能传,非善人不敢道。虽然筑基炼己,并不是上乘丹法,但是,其中的次第,也并非如上所说的四层。古人如此绵密保护,为了什么?


日期:2009-8-26 22:38:00

  林哥说,参同契上有过一些消息。“内以养己,安静虚无。”这就是后天的根本大要。翻译一下,就是内在虚无的境界,正是养元神。能够做到常静长安,才能引起元神的应答。(我是一句都不懂,勉强复述出来,错了大家勿怪。)

日期:2009-8-27 18:36:00

  故事16:术
  曾经有位很有名的针灸师,90年代就是个老太太了(没有不敬的意思),治疗针灸脱发,手到擒来,据说其掌握了一个经外奇穴,治疗脱发效果好,被命名为“生发穴”,可以见之于国家承认的穴位行列。老太太很和蔼,在大哥去实习的时候,老太太虽然不苟言笑,不过,总是透出一股慈祥来。
  据说,老太太针灸的时候,手法很笨拙,一点没有名家的那种“身如擒龙,手如握虎”的大气与潇洒。大哥开玩笑的说,就看那个手哆哆嗦嗦,那根银针七扭八扭,就扎进去了(其实是在开玩笑),但是,针感就是好。别人就算是顺着针眼重新扎进去,依然没有那个针感的。
  据传,老太太的舅父是修炼的人,就教给她一个方法,然后在她手上处理了一下,老太太就会针灸了,而且就专治这一个病。不管怎么说,毕竟是仁爱之术,造福人类的。
  术的特点,是学了就能用,用了就有效,其效果还很显著。缺点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日期:2009-8-27 18:50:00

  故事17:法
  工作中接触一个学数术的老大哥,老大哥人很好。第一次有事情去求他,不但没有任何的推诿,还给我泡他最好的铁观音。这等好事,岂有不经常去的道理呢?
  老哥哥心性豁达,在单位人缘极好,对我那就更是好了,他说,我能找他就是缘分,我则是一边品着好茶,一边赞许的点头。哈哈
  老哥只学数术,对其他的很少涉猎,据说是有密宗的上师,没有多谈。
  老哥哥跟我讲过他父亲的一个故事。
  他父亲是南方人,从小在家乡学了一些法儿,能拘来一些动物。老哥哥小时候,看到过一次这样的事情。
  一天,来了几个叔叔来家里喝酒,期间,就怂恿他父亲表演一个最拿手的拘蛇。他父亲当时也是年轻气盛,经不起大家的怂恿,于是就拿出一个小盆儿,用筷子开始敲击起来。在以往,他可以让蛇来,蛇就来,让蛇走,蛇就走。不过这次麻烦了。


日期:2009-8-27 19:00:00

  这次拘来一条花蛇,能有2米左右。来了之后,就在房间的中间来回游走,当送的时候,蛇就是不走。而且,蛇开始往起站,越来越高。据他父亲后来说,不能让那个蛇高过做法者,一旦高过做法者,后果不敢想象。于是他父亲就继续敲击那个盆儿,直到蛇在站到快要跟他父亲一起高的时候,这条蛇从中间突然就断裂了,而他的父亲此时也是浑身大汗淋漓。来的人也怕了,吃了饭就走了。当夜,老哥哥说,家里就闹上了,门窗都是关的,却在房间里刮起了旋风,他父亲用尽了办法,直到窗户突然一下子被刮开,房间里才恢复了平静。

  此后,老哥哥的父亲身体就每况愈下,经常吐血,人也越来越消瘦,终于在老哥哥还年幼的时候,撒手人寰。
  我相信,老哥哥给我讲这个故事,是有他的深意的。他不想我因为好奇走入歧途。法无正邪,惟人有别。再就是凡事别被别人怂恿,一旦出了事情,担因果的还是自己,受苦受难的还是自己的亲人。
  这里说的法,我觉得也许还是属于术的范畴,因为能够拘来一些东西,往往就不叫做术了,而叫做法。学法的人,往往是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但是并不知其所然而然。(个人猜测)

日期:2009-8-27 21:33:00

  故事18:故事里的故事
  写这个故事,很怀念林哥。他说他非常喜欢《醉花缘》,是它助他入道的。我曾经以为是一本小说,后来才知道是一个曲子,托百度的福,又发现了一则故事,看了之后感觉唯美。奉献出来,大家共赏。
  一叟,江苏陶源人氏也。善弹筝,能致雀临窗外高树,而息鸣止噪。
  叟年近八旬,无有子息,薄有良田数亩,聊以渡日,草舍三间,尽可容身。洗涤炊事,皆托近郊村妇。
  叟向不冶游,终日啖酒鸣筝,也得悠悠哉哉。

  唯,饮酒必得桃酥佐之,弹筝必得焚香助之,更须对得那厅堂补壁一轴美人图,方始尽兴而眠。世人皆叹为“怪叟”。
  一夜,星繁月冷,夜风凄清,叟饮酒方酣,引筝一曲曰:“醉花缘”。筝曲迂回宛转,其音似近实远,虚无缥缈,乃有出尘之意。
  叟拨弦弄琴,醉眼迷离,几回心曲难掩,恍恍然,已回旧时光阴,乃一青衫书生。
  其时,书生青丝比墨,举止风流,琴筝诗画,无不出众,一时名躁于市。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