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术教科书——刀锋里盛开的血色王冠》
第15节作者:
宁博士 辛辛苦苦忙算计,最后反倒走上了歧途。所以,就有了那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名言。这句话证明了,谋略固然重要,但是,一味讲求谋略,则有可能走向事物发展的反面。相反,有的时候,需要忍耐,需要静止,需要观察,需要安心,需要等待,不需要谋略,不需要策划,不需要急匆匆有所作为。这个时候,枉费心血设定谋略,不仅不是好事,反而会造成消极的影响。
因此,我们说,谋定而后动是一种谋略,而不谋之谋也是一种谋略。正如静也是一种力量一样,不谋有的时候能够达到比谋更好的效果。所以,有的时候,顺其自然,不妄动,不妄为,反到更有利于我们达到目的。
不谋之谋,是一种更高深的谋略。虽然说起来有点玄奥,但是,运用谋略的高手,一样能够理解到它的精髓的。
正如在足球场上,一味的进攻不一定能够赢球,稳定的防守有时候却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也正如两个人辩论,夸夸其谈不一定能够收到辩倒对手的效果,适当的沉默,反倒有利于自己获胜。
正如书法和绘画中讲究留白一样,谋略也必须讲究留白,这个留白就是不谋。懂得了不谋之谋的道理,有时比懂得了如何施谋还重要。
所以,在决定如何设定谋略之前,要正确把握何时谋、何时不谋。真正掌握了不谋之谋,才是进入了谋士的至高境界。
因此,有很多时候,做一个老老实实的实在在人,要比满腹韬略还要重要。
一般而言,只有在饱经打击,倍受挫折之后;繁华看破、铅华洗尽之后,方能达到这般境界。
我们说,这种境界,就是谋略的最高境界。
日期:2008-3-12 11:07:19
权术教科书
——刀锋里盛开的血色王冠
真正的高手,
不仅能摸到一副好牌,
更重要的是能打赢一副烂牌。
二、谋略章
8、不谋之谋
总结:
我们前面分析了谋略的点,谋略的线,以及谋略的面,这是谋略的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大家都可以分析出来.
接下来,我们用阴阳对位法研究了谋略的三维立体性状,也就是不同层面的谋略.
再之后,我们在第6节得出了谋略的时间性状,这是第四维;
在第7节得出了谋略的非逻辑性状,这与逻辑性是相反的,属阴.这是第五维。
在第8节得出了谋略的空而不空,这就如同佛家讲佛法为舟,登岸弃之一个道理.不谋而谋,连谋的形都已舍弃,这是谋略的太阴境界,就是最高境界,当然可以转变为太阳.这又是另外一个循环和轮回了.
笔者行文至此,已经到了64卦的极限了,心力交瘁,准备就此打住.接下来讲权术.
其实谋略要大于权术,若剩读者若还有余力,可以继续按照我们提供的方法,从64个角度或者更多以分析之。
笔者抛砖引玉,实在难登大雅之堂,惭愧惭愧.
日期:2008-3-13 12:37:40
权术教科书
——刀锋里盛开的血色王冠
真正的高手,
不仅能摸到一副好牌,
更重要的是能打赢一副烂牌。
三、权术章
(一)权术基本理论
提要:
研究权术,须从智慧和谋略开始。
正如前文所讲,智慧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个人同自然、个人同宇宙斗争与合作的理性经验的总结。拥有智慧,则小可保命全真,中可横绝四海,大可流芳百世,名垂不朽。
谋略是斗争中的智慧,是人类智慧在斗争层面的应用。我们前文用阴阳对位的分析方法,得出了关于谋略的64个分析角度。从这些方面来分析谋略,相信已经把一般意义上的谋略研究清楚了。当然读者还可以进一步深化研究。值得注意的是,谋略的本身与谋略的运用不是一回事,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细心的读者已经发现,我们前面着重研究了什么是谋略,但是没有深入研究如何运用谋略。由于本书重点谈论的是权术而非谋略,因此,谋略的运用并不准备作为我们深入考查的对象。
我们已经深知,谋略是斗争中的智慧。人类的斗争千姿百态,种类繁多。但归结起来,根源无非三大类:经济利益根源,文化地位根源,政治权力根源。按照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经济利益的争夺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原因,也是绝大多数人日常熟知并孜孜以求的,这是基本常识。
但是,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政治领域,都有权力斗争这一现象的存在。
权力是对资源的掌握、使用和配置的能力。当今社会,权力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我们生活的秩序。既然存在权力,当然就会有权力的争夺。只有争到权力,才能够得到自己需要的稀缺资源。过去有句话叫“权权权,命相连”,虽然有些夸大,但是却道出了权力的重要性。
关于权力的争夺之术,人们早就习之已久,并且从理论到实践,都形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但是,囿于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的影响,人们对权术不可能大谈特谈。这一方面是学者的良心所在,有度化社会的慈悲之意;另一方面,权术毕竟是小道,以之小用尚尤可,以之大用则不昌。历来治国立事,纵权术、耍手腕,一时有得,祸患无穷。这也早被无数事例所证明了的。所以老子讲“以正治国”,不讲以“诈”治国。同样,孔子讲仁义道德,不讲权谋机变。儒家认为: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因而主张治国以礼不以诈。
西方哲学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在权力斗争中产生的斗争之术,既然存在,我们就必须要弄清楚为什么会存在,以及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研究清楚之后,抛其害,取其利,此亦为一善也。就如同对于核武器,明知其杀伤之烈,生灵涂炭,但是,仍然要弄清楚其内在机理,如果可能的话还要生产出来武装自己,这与我们研究权术是一个道理。
日期:2008-3-13 12:45:13
权术教科书
——刀锋里盛开的血色王冠
真正的高手,
不仅能摸到一副好牌,
更重要的是能打赢一副烂牌。
三、权术章
(一)权术基本理论
1、历史的暗线
过去中国的历朝历代,道德高张,权术低垂,本就是普遍现象;人们关注道德文章,要胜于关注权变之事。但是,权术的研究和运用,却也并未因着主流文化的裹挟而消失或灭亡。
原始社会人们处于蒙昧时代,研究这个时期的权术自是无稽之谈。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后,根据《全球通史》的说法,人类文明在地球上由点及面繁衍开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也谈到了私有制出现之后,阶级、国家和政权陆续出现,此诚不错。而且,随着人类文明的日益提高,权力斗争愈演愈烈,由此,权术便大行其道,日益昭彰了。
就中国的权术发展史而言,早期“三代圣王,有至诚而无权术”。
自三代以降,商汤已经开始了“网开一面”的权术炒作。从周文王“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起,到齐桓公“尊王攘夷”挟周天子以令诸侯,再到春秋吴越争锋勾践卧薪尝胆,一部权术史向我们缓缓展开一副瑰丽异常的画卷。
另有郑庄公杀弟逐母,申不害、商鞅、韩非高举法论为权术张目,进而战国说客纵横捭阖,秦始皇乾纲独断阴阳并用霸六国,汉高祖机谋权变一天下,刘秀韬光养晦成大业,曹操奸诈谋天下,唐初玄武门之变,权臣李义府笑里藏刀,奸相李林甫口蜜腹剑,安禄山假痴不癫,种种计谋,多番机斗,大有令人瞠目结舌、目瞪口呆之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