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说龙——揭秘延续千年守龙一族的故事》
第43节

作者: 暗夜龙少
收藏本书TXT下载
2012-4-8 14:20:00
  不知道过了多久,也许只有几分钟,但张叔却感觉已经过了几十年;他实在受不了这样持续高度的集中精神,便稍微松懈了下,这一松懈才发现周围已经阴冷至极,特别是地面,完全是块特大号的冰块,不,比普通冰块冷多了,就好像是化学里面的干冰!可张叔整个人都是贴在上面的啊,他想挪挪身,却已经冻僵不能移动分毫;就这样,阴气顺着他的四肢到达了血管、器官甚至心脏,最终抵达大脑,张叔感到整个脑海昏沉沉的,提不起一丝精神,他想坚持却无能为力,终于,还是昏了过去……

  说完,张叔搂着他那把诛龙刃,道:“我说那些鬼物为什么不敢靠近呢,原来是宝贝的功劳啊!”父亲点点头,道:“当然!普通百姓都知道利器能辟邪,所以会在枕头底下放一把剪刀;鬼物惧怕煞气,所以屠夫之类的人很少受其困扰;你这诛龙刃,不但锋利,而且还斩杀过恶蛟,煞气之重,恐怕是鬼王前来,也得铩羽而归!”听父亲这样夸他的宝刀,张叔眉开眼笑,把刀搂得更紧了。
  父亲抽了口烟,接着道:“我还是三十多年前,跟小国的爷爷一起到过此地,不过那时是为了拜访太白顶上云台寺的法缘大师,他可是得道高僧,自幼就熟通佛理;当年为了邙山降龙一事,我和小国爷爷到处寻找高人相助,终于在法缘大师的提点下,才破解迷津。算起来现在他也才八十不到,应该还在世,这次我一定要带你们去拜见他!”顿了顿,父亲又道:“提起云台寺,可真是有段轶闻,在道家洞天福地的说法中,桐柏山可是第四十四福地,所以自古以来,桐柏山都是修道者多,修佛者少,相传这云台寺就是高僧化道为佛而来!”于是,父亲跟我们述说起这段轶闻:

  相传清朝白云顶上,原有石拱道观一座,道士四人,在乾隆年间,四川紫微山宗林寺临济宗大和尚端德云游至此,见群山崔巍,灵光彻天。一日登顶,目相地貌而流连忘返。天色即晚,道士不允进观内歇息,乃备坐於观外石上。当夜风雪交加,奇寒无比,及至天明云霁,道士见端正襟危坐闭目未醒,而周身热气蒸腾,四近无雪,方知其为得道高僧,遂迎入石房供齐拜之为师,并立誓言弃道皈佛。端德即为四道剃度传戒,请经授法,至其彻悟教义,方分授法号,曰圆明、圆真、圆智、圆法,令圆明居留白云山、圆真下桃花洞分别开基筑山,而携圆智、圆法归蜀。圆明原为当阳县令,为官清正;圆真举人出身,学识渊博。经苦心经营,相继建成二寺。上曰“普化寺”,中国禅宗临济宗白云系即肇基于此,世尊华光端德为开山始祖,圆字辈演派为第二代祖师。继经各代宗师劝化创业,保安、朝阳、石佛、卧龙、罗汉、法佛、桂泉、观音、龙潭等30多座佛寺先后面世。

2012-4-9 13:14:00
  父亲又道:“我们现在所处的田王寨据说是由于元朝某年,一个叫田如伯的农民,在此处依墙圈寨,揭竿而起,占地为王,反抗元朝的残酷统治。相传他率领田家兵一次又一次地击败上山围剿的元军,气势大振,声誉日盛,山寨周围的百姓争相投进山寨。虽然因为实力悬殊,最终被元军夷平山寨。但田王抗元,其业甚大,当时有一首民谣:田王田王,反元大王,为民筑寨,妇孺颂扬。”父亲又望向张叔道:“小张,这飞云峰位于田王寨西北处,是寨内的最高峰,当年我只去过峰顶龙池,那池内龙气充沛,据小国爷爷推测,上古时期,一定有神龙在此化形而去;至于峰腰的古洞,我是真没去过!我怀疑你们刚才见到的阴兵就是以前那田王麾下的战士。”父亲又转言叹道:“所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个世上,我们未知的东西太多太多,不可能每样都穷根追底,你们三人都得切记,莫要自己前去招惹些异物!”说完,父亲安排大家轮番守卫休息,一夜无事。

  第二天,整个山区依旧是灰蒙蒙一片,但毕竟能见度高了很多,父亲重新认准方位,带领我们朝大白顶走去;一路上的艰难跋涉自不用说,正午时分,我们终于到达了这桐柏山的最高峰,俯瞰四周,让我也体会了把“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父亲又带我们向前几步,迎面出现一座苍桑古朴的寺庙,寺门上刻着镂空的“普渡众生”几个大字,原来这就是云台寺(写到这里,笔者想起前两日去当地很有名的某寺,在门口被拦住,说每人需缴纳二百元的门票费用;当然,这种现象在当今很普遍,基本上国内的名山大庙都已如此。哎,佛家里僧门大开,普度众生的教义,竟已沦落到连进门都要收费的把戏,更不用说进去之后各类香火费,算命费之类。虽然我也知道其中有很多缘由,甚至有些都是逼不得已。但我还是不得不感慨:世风日下,竟至如此!)

  我们缓缓步入寺内,眼前的荒败景象出乎大家意料,周围一片狼藉,到处都有打砸的痕迹,甚至连那几颗古松,都有被火燎的烟印,天啊,这里还是佛门静修的胜地吗!“有人吗?”袁叔问道,不料连续几声都没有回应。袁叔见状,扯起嗓子喊道:“请问这里还有人吗?”半响,一个衣着褴褛的沙弥畏畏缩缩的走了出来,小声道:“各位施主,这庙里只有我一个人了,我真是无家可归才在此处的,现在我天天都读毛选,可没搞封建迷信啊!”父亲听罢,和声道:“小兄弟,你别怕,我是法缘大师的故友,不是来捣乱的。”沙弥警惕的看了眼我们,道:“真的?”父亲从怀中掏出一串佛珠,道:“你看,这是当年大师送我之物,我们几人都是从外地千里迢迢而来,听口音你也知道我们不是本地人啊!”

  沙弥点点头,望着那串佛珠,忽然哭了出来:“施主,你们来迟了!法缘师伯几年前就已经圆寂,如今寺中就我一人留守啦,呜呜呜……”父亲大惊,楞了片刻,急道:“法缘大师可是得道高僧,寿元怎会如此短;再说这么大的寺庙,怎么会就只你一人?”沙弥抽泣着,想说什么却又不敢说,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父亲见状,拍了拍他肩膀,安慰道:“别怕,我们都是北京来的,我是国家干部,有什么事情你就跟我讲,我一定跟你做主!”沙弥闻言竟又大哭起来,道:“您是首都来的领导?您一定要跟我们做主啊,我那法缘师伯死的可惨呢!”我暗道他一定是伤心过度,竟然连佛家的言语都已忘记,都不说施主和圆寂之类的字眼了,看来此事大有冤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