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逸事之大选》
第38节

作者: 京虎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美国的政党不实行党员制,选民根据自己的政见在登记的时候可以声明自己是哪个党的选民,也可以不申明,也可以申明自己哪个党的选民都不是,也就是独立选民。这个申明没有什么法律效益,到投票的时候随便你投谁,而且这次是共和党,下次可以成为民主党。根据2004年的选民登记结果,民主党选民为7200万,共和党选民为5500万,独立选民4200万。虽然民主党选民占多数,但并非每个选民都投票,比如2004年大选,有1亿2千2百26万7553位选民投票,占登记选民的72%,这并非说72%的选民投票了,因为还有不去登记的选民。小布什获得6204万选票,克里获得5903万选票,说明独立选民大多支持小布什,也说明民主党选民很多人不支持克里。

  1912年大选时,根据统计,民主党选民占选民总数的45%。如果共和党团结一致,应该和前几次大选一样战胜民主党。但是,罗斯福和塔夫托之争,造成共和党分裂成共和党和进步党。
  罗斯福和塔夫托之争,虽然是执政纲领之争,也有个人义气之争,特别在参选总统上,罗斯福违背自己的诺言、赌气参选,主要是感觉被冷落,想借此重新回到政治中心,也因此差点丢了性命。
  1912年10月14日,罗斯福来到威斯康辛的密尔瓦基竞选,当胸挨了一枪。没想到他命大,子丨弹丨先穿过他兜里的铁眼镜盒,又穿过讲稿才射进胸部,那天他准备的讲稿又臭又长,一共五十页,老猎手罗斯福发现自己没有咳血,认为子丨弹丨没有进入肺部,拒绝去医院,要追求戏剧效果,胸口一边流着血,一边花了90分钟把那50页念完了。X线这次给他用上了,发现弹头确实没有入肺部,医生认为取出来的话更危险,罗斯福就终生带着那颗弹头。

  刺客被当场抓住,审讯之下,这位约翰•施瑞克先生交代,他是麦金莱派来的。
  麦金莱派你来的?他都死了11年了。
  对,他给我托梦,让我杀死所有想干第三届总统任期的野心家和独裁者。
  法庭鉴定,这位德国移民是精神病,判处监禁在精神病院之中,后来病死在那里。

日期:20090409 09:44:14

  罗斯福大难不死,有人坚持不住了。10月底,谢尔曼病死,看看马上就要大选了,塔夫托也不再找别人搭档了,自己干吧。
  这次大选,罗斯福和威尔逊一起攻击塔夫托。罗斯福虽然很有民望,但他的政治主张和威尔逊差不多,民主党选民固然支持本党的候选人,独立选民比较了一下,还是选个新人,换个党碰碰运气,也选威尔逊。一些罗斯福自己的支持者觉得罗斯福属于第三党候选人,成不了气候,干脆把票投给威尔逊,免得塔夫托连任。
  大选结果,威尔逊获得41.8%的选票,罗斯福获得27.4%的选票,塔夫托获得23.2%的选票,剩下的让小党拿去了。选举人票上,威尔逊以435:88:8大胜。如果共和党不分裂,罗斯福和塔夫托加起来超过50%,肯定又是一场大胜,渔翁再一次得利。罗斯福创下了第三党候选人得票超过主要政党候选人的记录。
  塔夫托卸任后,去耶鲁当法学教授,并出任美国律师协会主席,一战开始后,他呼吁和平,但支持美国参战。
  1921年,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爱德华•怀特去世,塔夫托终于得到了机会,他一生的愿望是成为首席大法官,上一次首席大法官出缺是1910年,那时候他还在总统任内,只能提名怀特,现在怀特死了,他努力争取之下,哈定总统提名,参议院通过,塔夫托如愿成为美国第10任首席大法官,是唯一的一位干过总统和首席大法官的人,1930年死于任上。

  威尔逊上台后,任命布兰为国务卿。他进行了一些有效的改革。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威尔逊希望美国能够保持中立,因此受到以罗斯福为首的共和党人的攻击,认为威尔逊太软弱,要求尽快参战。威尔逊虽然表面中立,内心还是倾向英国,此举导致国务卿布兰于1915年辞职以示抗议。
  1916年大选,一战打得热火朝天,但美国还保持中立,对于共和党来说,首要任务是要重新团结在一起。四年前因为分裂丢掉了大选,这次一定要有一位被两派接受的人选。尽管出来竞争的人很多,但党的核心选择了最高法院大法官查理•休斯。休斯原来是纽约州长,1910年成为最高法院助理大法官。
  民主党则一致地推选威尔逊,布兰虽然对他有意见,但依然努力帮他竞选。
  威尔逊以避免战争为竞选口号,颇得民心,而且成功地说服德国暂时停止潜艇战。罗斯福帮助休斯竞选,攻击爱尔兰裔美国人和德裔美国人,认为他们把爱尔兰和德国的利益置于美国理由之上,要求选民选100%的美国人。
  当时共和党选民占多数,休斯的赢面很大。竞选前他来到加州,和加州州长、共和党人约翰逊下榻同一家饭店。休斯并不知情,没有过去寒喧。约翰逊认为休斯瞧不起他,因此没有给予休斯应有的支持,导致休斯在加州以3800票的微弱比例失利,也因此失去了整个大选。

  威尔逊获得49.2%的选票,休斯获得46.1%的选票,在选举人票上更为接近,以277比254获胜。
  1917年,美国正式参战。罗斯福要求招募志愿师,被威尔逊拒绝了。

日期:20090410 08:42:25

  美国参战后,欧洲局势急转直下,加上流感大流行,战争很快结束了。1919年威尔逊来到巴黎,参加巴黎和会。作为一次世界大战后实力最强国家的元首,威尔逊满怀信心来到巴黎,希望能够建立国际新秩序,避免下一次战争。
  威尔逊是巴黎和会的倡导者,他带去的《十四点计划》强调重建国际秩序和制约,但是主要内容都被改得面目全非。美国在巴黎和会中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而且威尔逊这位当时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人在和会期间屡次举止怪异。最后制定的《凡尔赛条约》一方面对德国大肆勒索,一方面没有彻底防止德国重新武装,同时在各战胜国中制造了新的矛盾。

  威尔逊怎么了?
  被西班牙女郎亲吻了。
  在巴黎和会期间威尔逊突然病倒,咳嗽、高烧,呼吸困难,发病最初12小时内,一度生命垂危。他的私人医生当即想到有人给总统下毒,查了一圈没有异常。这才想到,总统先生得流感了。
  医生大声咒骂巴黎这鬼地方,到处是该死的流感,却忘了这场大流感是从美国开始的。
  1918年3月,流感出现于美国堪萨斯的赖利要塞,很快随着美军传到欧洲,由于欧洲各国实现战时管制,只有中立的西班牙公布了流感情况,因此这场流感大流行被称为西班牙流感,外号叫西班牙女郎。
  在短短的十个月里,西班牙流感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凶狠的瘟疫,据估计全球有五分之一的人被流感感染,死亡5000万到1亿人。相比之下,历时四年的一战的死亡人数为1500万。美国28%的人感染流感,部队的感染率更高,海军为40%,陆军36%,正是西班牙流感导致交战双方不得不停战。西班牙流感的感染者2.5%死亡,比正常流感的死亡率高25倍。美国的死亡人数为60多万,超过一战死亡人数十倍,也超过美国历次战争死亡的总和。

  相比这些死亡的人,威尔逊幸运多了。但是对于战后重建来说,实在是太不幸了,因为从此之后,威尔逊就不是原来那个威尔逊了。
  西班牙女郎的一吻,改变了世界政治走向,也改变了美国的政治局面。

日期:20090414 01:25:30

  威尔逊在巴黎病得起不了床时,在美国的罗斯福也坚持不住了,在非洲打猎时染上的疟疾使得他的健康每况愈下,特别是1918年最钟爱的小儿子战死在欧洲战场,给予他沉重的打击,让他从此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1918年中期大选,罗斯福帮助共和党夺回国会多数,自己也有望成为1920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但他的健康情况已经不容许了。罗斯福于1919年1月去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