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逸事之大选》
第42节

作者: 京虎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为了打击坦慕尼俱乐部,罗斯福甚至支持共和党候选人出任纽约市长,进一步把纽约市的福利项目从坦慕尼俱乐部手里夺回来,这样一来,从1940年开始,坦慕尼俱乐部元气大伤,渐渐消失了。

日期:20090425 19:16:08

  到了1936年,大萧条已经进入第8个年头,罗斯福的新政比如失业救济和社会安全保险已经实施,使得他的民望很高。民主党内只有一个人出来竞争,是纽约的律师亨利•布瑞克瑞奇。他也出身政治世家,和罗斯福曾为同僚。当年在威尔逊内阁中,他是战争部副部长,罗斯福是海军部副部长。他是新政的强烈反对者。在初选中,罗斯福获得93%的支持,布瑞克瑞奇只获得2%的支持,借着如日中天的声望,在1936年民主党代表大会上,经罗斯福提议,民主党废除了造成反复投票、笨蛋出线的三分之二多数的规定。

  共和党内,虽然包括胡佛在内有很多人出来竞选,但成气候的也同样是两个人,尽管70岁的进步派参议员威廉•鲍瑞表现不俗,但党核心还是选择了中间派、富有的商人、堪萨斯州长阿尔佛•兰登。
  这场本来被预测为很接近的选举成了一边倒,罗斯福获得60.8%的选票,仅次于1820年门罗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的得票率。除了八张选举人票外,罗斯福获得了98.5%的选举人票,是两大政党总统竞选中获得选举人票比例最高的一位。
  经过大萧条,加上1936年大选如此的惨败,很多人认为共和党会像联邦党一样,很快土崩瓦解,没想到1938年中期选举,共和党人卷土重来,重新成为能够和民主党抗衡的政治力量。
  1940年大选,大萧条虽然过去了,但民主党并没有因此而像四年前一样不可战胜,因为欧洲战云密布,能否让美国保持中立成为大选的主要话题。此外,罗斯福是否要寻求第三届任期也成为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
  从华盛顿开始,历届总统没有一个干到第三届的,即便是副总统继位成为总统的,也只干了两届不到。这个现象归根到底是因为华盛顿做出的表率。在制宪时,代表们并没有考虑总统任期的限制,甚至倾向于终身制。制订了四年选举总统的规定之后,也没有考虑是否对出任总统的届数设限制,因为既然是民主选举,就不应该剥夺某些人被选举的权力,即便他已经任了几届了,选民有权一直把他选上去。

  之所以大家最多任两届,是因为出于对华盛顿的尊重,以及杰佛逊等人的民主理念,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在罗斯福之前,只有两位总统做到破坏这个规矩的地步,一位是格兰特,另外一位是老罗斯福,但这两位和1940年的罗斯福有本质的不同,他们俩都是卸任之后,再出来竞选的,并不是现任总统争取第三届任期。
  关于这一点,时至今日也存在着很强的支持意见。对规定了总统任期的宪法第22条修正案,许多人始终有不同意见,集中在总统卸任之后能够再出来竞选的问题上。很多人认为,只要不是连任下去,都应该重新计算,因为总统任期限制主要是为了防止独裁,他已经当了四年以上老百姓了。美国没有什么顾问委员会之类的东西,下台总统真的是既无职也无权,靠写写回忆录、四处讲演捞点钱罢罢了,别说有独裁的可能了,连党内初选都很可能名落孙山,从范布伦开始,很多位前总统打算卷土重来,成功的只有克里夫兰一人,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限制不连续的任期没有太大的意义。克林顿拉练还比较紧的时候,就有人帮他造势,希望修改宪法,只规定连续不能任第三届。

  罗斯福之前,连任两届后心里想继续干下去的大有人在,但毕竟显得有些不要脸了,都和罗斯福一样欲盖弥彰,不敢大张旗鼓。罗斯福甚至告诉党内同志,他不争取连任,你们出来竞选吧。暗地里则争取到党内大佬们的背书,一切就绪之后,开始明目张胆地践踏美国政治这个悠久的民主传统了。

日期:20090427 20:36:13

  民主党全国大会上,罗斯福顺利出线。理由很冠冕堂皇,因为纳粹德国已经席卷欧洲,只有他能够拯救美国。民主党大佬们则一致认为,党内只有罗斯福能战胜气势汹汹的共和党。
  国家面临战争,应该选个强势的领袖,这在其他国家是理所当然的,但在美国并没有必要。美国的政治体制对总统的权力限制得比较完善,即便是在战时,对总统个人威信和能力要求不高。唯一的例外是内战之时,那时候国家一分为二。之前的第二次美英战争、墨西哥战争,之后的美西战争和一战,总统都不是能文能武之辈。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后,一整套应急机制运作起来,是用不着有位大权独揽的总统靠个人威望和能力来支撑局面的。

  共和党看到机会来了,党内初选人才济济。论老资格的有前总统胡佛,论家庭条件有前总统及前首席大法官塔夫托的儿子、联邦参议员罗伯特•塔夫托,很快出现了三名领跑的,小塔夫托是一位,参议员文登伯格是一位,曼哈顿的检察长杜威是一位。从这三位看出,面对另外一次世界大战,共和党分裂得厉害。一部分希望保持中立,另外一部分要求和上一次世界大战一样支持英国。小塔夫托是保守派、中立派的代表,实力在中西部和南部。靠打击黑社会成名的杜威获得广泛的支持,但离出线还有一段距离。文登伯格则是准备等小塔夫托和杜威斗成僵局时捡桃子的。

  文登伯格这么想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五月法国陷落,党内核心认为强烈反对参战小塔夫托很难赢得大选,而杜威只有38岁,太年轻了。但是一来文登伯格本人也是中立派,其次机会虽好,但他的竞选组织得太烂,始终没有让大家意识到可以把桃子给他。于是1940年共和党提名出现了一个真空。
  当温代尔•威尔基来到费城参加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时,没有人认为他能出线。威尔基是位商人,之前没有任何从政经历,也没有竞选过,而且是民主党的叛徒。1932年他是罗斯福的支持者,但当罗斯福打算对付能源垄断时他跳出来了,大肆攻击罗斯福,让人耳目一新,其实这是因为他是一家为11州供电的大公司的总裁。除了这件事之外,他对罗斯福的多数新政是支持的,而且支持援助英国。开会之前,民调结果,在共和党支持者中,杜威的支持率为67%,威尔基只有可怜的3%。

  英国在纳粹德国的攻击之下有些朝不保夕了,共和党的三位领跑者还一致反对援助英国,造成支持援助英国的威尔基的支持率开始增高,开会之时,他在共和党支持者中的支持率已经升高到29%,杜威下降到47%,塔夫托和文登伯格为8%,胡佛为6%。全美上百万人签名支持威尔基,他很快成为最受欢迎的政治人物,也是民主党核心同意罗斯福破例争取连任的主要原因,因为民主党内确实无人能抵挡骤红的威尔基。

  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明尼苏达州长斯塔森率先支持威尔基,成为他的竞选经理。威尔基就像2008年代奥巴马一样,形像清新,作风亲和,无论选民还是代表都很喜欢他。当时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不是根据初选结果选出来的,而是各州共和党头目指派的,他们投谁也不是根据初选结果,而是随心所欲,因此在大会上会出现变化,尽管杜威在初选中所向无敌,但因为没有争取到足够的票数,给代表们留下变主意的余地。共和党代表们天天接到无数的电报电话以及上门来要求的,死活要他们支持威尔基。在民意之下,支持杜威的代表们开始转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