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说龙——揭秘延续千年守龙一族的故事》
第45节作者:
暗夜龙少 2012-4-12 10:10:00
我一愣,不由道:“袁叔,听您描述,我怎么感觉这无支祁和孙悟空类似啊?”袁叔笑道:“小国,他们可真是有联系的,不过无支祁很可能是真正存在过的,而孙悟空,只不过是小说中的人物;但是,据近代很多学者考证,其实孙悟空的形象,就是以无支祁为原型创作的。相传明嘉靖年间吴承恩曾在桐柏邻县新野作过县令,期间多次到桐柏山游览,后来就根据禹王锁蛟的故事及结合此地的水帘洞、通天河、放马场、太白顶、花果山、老君堂等地名完成了传世名著《西游记》!”我点点头,这才知道两者之间原来有如此关系。
父亲问道:“小袁,你的意思是说我们看错无支祁了?”袁叔点点头,答道:“我也不敢肯定!但最少我们一直认为它是兴风作浪的大妖怪,大禹囚禁它是理所当然;我觉得世人对他的印象太过负面了,要是咱们换个角度看,也许就不会这样认为……”父亲道:“换个角度?”袁叔道:“对!比如我们换成当年生活在淮河流域的山精水族来看,大禹治水就是要破坏他们原本生活的环境,断了他们的生路;所以最少他们不会支持治水,而无支祁作为他们的首领,自然要站出来说几句话。”
袁叔的这段分析让我们都陷入了沉默。的确,不管什么事情,地位不同,想法不一,得出的结论就很可能不一样。过了会,父亲开口道:“小袁,你这个想法很有道理,而且,我们还能继续往深处想……”大家闻言,都抬头望着父亲,他又接道:“我们可以再从两方面考虑,第一,现存的历史,其实只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把戏,究竟当时发生过什么,实在已不可知晓;第二,按《山海经》的说法,无支祁是历史上最有神通的奇妖,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讲,《山海经》的记载比很多所谓的正史更加客观、真实。那么,这个无支祁的神通到底大到什么地步呢?假设刚才小国在井中所见真是他的印记,那很可能无支祁会推演之术,已经能隐约预测过去未来。就如小袁上次所讲,淮河流域几次重大水患,实际上都能肯定是人类自身行为导致,会不会是无支祁早就看到了这样的结局?”
父亲似乎想到什么,脸色更加黯淡,他有气无力的摆摆手,道:“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吧!哎,古今之事,孰是孰非,谁又能来评断!”我不由再看着那小淮井,只见井口旁的大理石块上,千沟万壑、坑坑洼洼,也不知道是多少年的风吹日晒所致,可虽然如此,石块却依旧巍然不动的矗立在这里。我忽然想到了父亲和爷爷的人生:他们这一辈子里,饱经风霜,不仅要和天斗、地斗,还要与世间最险恶的人心周旋;但不管怎样,他们都没有放弃过自己的责任、理想、抱负,他们不就像这井口的大理石般吗!我想这才是做人的真谛!
2012-4-13 10:19:00
我又转头望向山脚下汇聚的河流,虽然现在还不到汛期,但是那滚滚涛水还是诠释着它的威力,我忽然想起了苏轼的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啊,这滔滔淮河之水,不知道流淌过多少英雄豪杰,埋葬过多少妖魔鬼怪,摧毁过多少良田民居!
难道真在数千年前,无支祁就已经看到这一切?可是任凭它再神通广大,也不能肆意去更改历史、未来,所以他宁愿选择被大禹囚禁,以便和他深爱着的淮河周边生灵包括人类一起来承受这些深疼巨痛,一起来感受这些艰难里程吗?难道这才是真相吗?难道刚才井里的印记就是他留给后人的警示吗?我又想起那双饱含多种情感的眼睛,难道这就是无支祁的眼睛吗?一时间,我浮想联翩,难以自拔……
我掏出玉石信物,对着井口,期望它再次显灵,然而过了许久,仍然一无所获。终于,父亲决定下山,临行前,他抬头深深望了山顶的云台寺一眼,我想他一定是忘不了法缘大师,自幼精通佛法,立志普度众生的大师竟然会有着那样的结局,不能不说是个讽刺;我忽然想到也许大师就跟无支祁一样,其实他们早就知道事情会如何发展,但不管怎样,都还是义无返顾做出自己的选择,哪怕是粉身碎骨!
傍晚时分,我们到了山脚边一个很小的村落,说它小是因为整个村子就只散落着十几户人家;一听说我们是北京过来的领导,原本围观的村民们立刻散开,似乎非常惧怕,最后还是五十多岁的老王村长带我们进了他的家。一进门,老王就叹道:“几位领导,你们可千万别怪那些百姓,这几年大家日子都过的苦啊,哎!”我稍微环视了下屋内,整个大厅空荡荡的,只有几件破烂的木制桌椅,墙角处靠放着一个偌大的竹篾框子,里面堆满了山中常见的板栗。父亲显然也已看见,问道:“老王,快要过年了,你们就吃这个?”老王答道:“算老天爷照顾,这板栗生长的还行,要是像往年,那可连这个都吃不上啊!”父亲道:“你们大队的领导呢,他不管吗?”老王摇摇头,道:“我们这村子离生产队远,平时很少有人过来,再说现在都在闹运动,哪有人顾得上我们?哎,其实以前大伙靠山吃山,开了些梯田,是可以自给自足,但这几年,人心惶惶,我们的农具又在58年的时候被上缴,去年村子里还被抓走好几个人……”
老王忽然顿住,狐疑的看了看我们,道:“你们这次不会又是来抓人的吧?大伙儿今年表现的好着呢,没有再搞封建迷信啊!”父亲闻言,郑重掏出自己的工作证,递给老王,道:“你看看,我们是国家水利部的,这次主要是来勘探淮河水源问题,顺便也考察下乡亲们的生活状况;我们刚刚从云台寺下来,那里的法缘大师生前可是我好友。所以你千万别害怕,有什么事情什么冤屈就尽管讲,我一定如实汇报给上面!”老王听说父亲认识法缘大师,脸色舒缓很多,可立即又伤心起来,道:“大师真是个活佛啊,这桐柏山周边的村民们多年来都受了他不少好处;可他死的也太惨了,听说是被人锁在屋内活活饿死的啊,哎!”父亲叹道:“死者已矣!大师已经去了该去的地方,我们不要太过牵挂。倒是咱们这些还在的人,一定要坚强的活着!老王,你讲讲这村里的事情吧。”于是,老王搬来几张桌凳,安排大家坐下,开始讲诉起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