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运》
第23节

作者: 汤氏大少
收藏本书TXT下载
  推开办公室的门,自己六七天没来这办公室,也没什么灰尘,显然有人经常打扫。林锦鸿在前面的椅子上坐下,笑道:“你也坐啊,这里就我们两人,不用守着那一套。”
  王熙闻言一笑,遂在一旁坐下:“鸿哥,有事吗?”

  “恩,还是这样叫着不生分,以后没人就这样称呼。”
  “知道了,鸿哥。”王熙有些感动。同时也在苦笑,现在林锦鸿是个副镇长,叫鸿哥也没什么,等林锦鸿真的上去了,这样的称呼还能叫得出来吗?
  “刚才过来看到有些人看我的眼色有些异样,到底有什么流言蜚语?”
  王熙想了一下,将现在传的那些流言简明扼要的说了一下。原来自从林锦鸿病倒,还在县委书记开会时趴在桌上睡觉一事发生后,这党政大院就突然有人说林锦鸿这是在拍县里领导的马屁,在作秀;同时也有人将买手机的事又提出来,说林锦鸿的经济问题;这还不算,有人干脆说他生活作风有问题。传来传去,一件件一桩桩的出来,而且件件都被描的有声有色,有鼻子有眼儿的。

  这是“毁”的方面,至于“誉”就不用说了,山口村和大寮村的村民都看在眼里。由于这次春汛出现人员伤亡事件,而且财产损失严重,县里急欲树立一个正面典型人物,用以冲淡那些不利的数据,林锦鸿表现出色,已被确立为正面典型人物。王熙正在整理这方面的材料,然后送往县里,确立宣传方案。
  林锦鸿听完一系列事件,最后一笑置之,“谣言止于智者,实在没有必要为这些小事情伤脑筋。对了,我还有件事情搞不明白,为什么不将大寮村村前村后两条河流连起来,这样,三溪镇的大部分村就没有必要每年为春汛之事劳心劳力了! ”
  王熙摇了摇头,“这个具体的原因我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有些大寮村村民不同意,还有些历史原因我就不明白了。”
  林锦鸿皱眉道:“这不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吗,他妈的,还有什么历史原因!大寮村的村民竟然也不同意,难道他们喜欢这样每年被洪水冲走一部分房子吗?”
  王熙听着一笑,良久才说了一句看似莫名其妙的话,“听说大寮村村民好赌,每次汛灾过后便是大寮村赌博最佳时期! ”
  林锦鸿突的一下站起来,脸色有些难看,来回走了一圈,他的眉头始终没有舒展过。

  “林副镇长……”门被推开,陈然刚探过一个头来,见王熙也在,脸上的表情一僵,尔后微微一笑,“王秘书也在啊! ”
  “林副镇长,没别的事我先走了! ”王熙忙站起来,识趣的道,等林锦鸿点头后遂向一旁的陈然微微一笑。
  “然姐有事找我?”
  “看你的表情,你应该知道此事了,看来你的动作挺快的嘛。听过之后,有什么想法吗?”
  林锦鸿一愣,明白她是在说流言蜚语的事,于是将刚才跟王熙说的那句话又说了一遍。
  陈然事先没想到林锦鸿会这样回答,她狐疑的看了眼林锦鸿:“你真的不在乎这些流言,那你刚才在担心什么?”

  “大寮村的事! ”

第43章 树立典型

  和陈然聊过一会儿后,林锦鸿对大寮村的事情有了初步的认识,陈然毕竟是三溪镇第一秘书,对这些事情自然了解。
  大寮村穷,不是与生俱来的,当然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客观因素暂且不提,这主观因素就是村民好赌。每年洪灾一来,冲走房子冲走家畜,得到县、镇的拨款,村民便用来赌一把,赢了的人跑到外村去了,输了的呢便继续留下来随意盖一座危房,以等来年的汛灾。这是大寮村村民拒绝将村前村后两河连接在一起的原因之一。
  这个荒唐的原因让林锦鸿目瞪口呆,他以前也略有耳闻,说大寮村的人好赌,但哪有陈然说的这么详细呢。
  “镇上的人不管?”林锦鸿刚一问出口,便后悔了。自己也是副镇长啊,想当初还是主管大寮村的,自己对这个事情竟然没有放在心上。
  陈然微微一笑:“你也不用自责,想管也未必管得了。你知道为什么每次汛灾过后,县、镇为什么总是不厌其烦的快速拨下救灾款项吗?”
  “难道这里面也有弯弯道道?”林锦鸿奇怪的道,“村民受灾,当然得快速拨款救灾啊,不然民心不稳闹出事情来就麻烦大了! ”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镇上没钱,这个不用我说你也知道吧。但是汛灾发生后,镇里勒紧裤腰带大手一挥,马上拨下全额款项。”

  林锦鸿挥了下手,“得,然姐,你还是直接告诉我原因得了,我发现脑袋都不够用啊 。”
  “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市委宣传部部长是大寮村的人! ”
  林锦鸿闻言愕然,然后叹了口气,这事情说简单就简单,说复杂也复杂,他向陈然笑笑:“然姐,谢谢,我总算明白了。”
  陈然起身,走到门口,突然又回过身来,“然姐说句难听点的话,希望你能听得进去,你的前程远大,做事要有分寸,各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说完笑笑,拉开门离开。
  各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林锦鸿坐着慢慢品味陈然说的那句话,心头的那股冲劲在慢慢的消退。他暗自叹了口气,悠悠的道,自己就是想管也管不了啊,毕竟只是一个副镇长而已,上头还有镇长和书记顶着,哪轮得到自己呢。

  林锦鸿在办公室呆了一会儿,打了个电话给马维和肖志远,马维让林锦鸿在党镇大院坐镇,和王熙一道整理好有关资料,尽早上报县里。林锦鸿觉得让自己整理材料,好像有自吹自擂的嫌疑,遂将此事全交给王熙了,他在思考调整三溪镇农村经济结构的问题。他早在去年冬天做森林防火工作时就已在思考这个问题,可惜一直缺乏必要的材料和成功的先例,让他感觉有些茫无头绪。

  掏出一支烟,沉浸在吞云吐雾的快感中,脑子在飞快的转着……
  三声敲门声响起,惊醒了他,夹着烟的两根手指传来灼痛感,原来手上的烟只剩下个烟屁股。他手忙脚乱的将烟屁股扔在烟灰缸中,喊了声进来。
  “鸿哥,材料整理好了,你看下有没有问题,如果没有我就上报县里了?”王熙推门进来,拿着一叠资料,递到林锦鸿面前。
  林锦鸿接过稍微翻了翻,“这个会不会太夸张了点?”
  “鸿哥,这没有半点夸张啊,我可全是实话实说的。既然鸿哥没有别的意见,那我马上送完县里,县里的几个领导催的急,我这可是火烧屁股。”

  林锦鸿点了点头,示意自己没有别的意见。
  一天匆匆的过去,第二天天气放晴,水位已经渐渐下降,这次来势迅猛的汛灾基本上已经过去。三溪镇的那些领导也各自从自己负责的村上转回镇上,当县电视台播出专题节目播出后,林锦鸿开始成了三溪镇乃至新康县的明星人物。他的形象被无限放大,吸引了大部分的视线,因此大部分反而不怎么关心大寮村的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失。县委常委会议上,县委书记点名表扬了县委宣传部部长。

  林锦鸿从防汛的繁重工作中走出来后,又开始将目光投向农村经济调整的问题上,三天两头的往三溪镇十八村跑着,整理出各种数据。
  转眼间,自大寮村汛灾发生已有一个来月,林锦鸿也在各大村里来回奔波了一个来月。刚从桥头村回到办公室,屁股还没坐热,陈然过来,“林副镇长,马书记让你过去一趟! ”
  “好的,我马上就去! ”
  林锦鸿不敢怠慢,马上起身来到书记办公室,“马书记,你找我?”
  “恩! ”马维一如既往的热情,让林锦鸿坐下,“锦鸿,怎么样,有没有整理出头绪来?”
  林锦鸿摇头,“还没,很少有相关的资料,一时半会没有头绪。”
  “别急,如果真能走出一条路来,在其他地方推广,你功不可没! ”马维拍了下他的肩膀,安慰道,“不过啊,一心发展经济是好事,但也要注意人事关系,不然在仕途上始终走不远。你知不知道有关流言的事?”
  “流言?”林锦鸿一时摸不着头脑,“一个月前不是有过流言的吗,现在怎么还有?”
  “你一个月前就知道?”马维彻底无语。
  “这事不简单,我看让派出所的人查一下,不然越闹越大,无休无止了。”马维怒道。

  林锦鸿没想到一个月过去,这流言竟然还没有休止,他也有了淡淡的怒意,“好吧,谢谢马书记! ”
  “平时注意人事关系,不要一心扑在工作上。”马维再次提醒了一句,林锦鸿郑重的点头。
  林锦鸿稍显疲惫的回到办公室,坐着想了会儿,独自一人也想不出个所以然,干脆不想。下班后,收拾一番准备回家,自己好像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回家了吧,明天正好是周末,休整一会儿,也可以找爷爷讨教些事儿。

第44章 木秀于林

  回到家,奶奶和妈妈一阵欣喜,然后开始忙碌准备晚饭,爷爷并不在家,估计串门去了。在厨房里帮了会儿忙,听到院门响动。奶奶忙道:“大概是你爷爷回来了,你们爷孙儿聊聊,这里不用你帮忙。”
  “好的,奶奶! ”林锦鸿擦了下手,出了厨房,见爷爷背着双手刚踏进客厅。他忙泡了杯茶,等爷爷坐下后放在他面前,“爷爷,喝茶! ”
  “回来啦! ”爷爷巍然在沙发上坐下,“这段时间很忙?”
  林锦鸿将自己致力于调整三溪镇农村经济结构的事情详细的说了一遍,他说的很详细,他爷爷不时的询问几个有关的问题,他倒都能一一回答的出来。说完后,又将流言蜚语的事情说了一遍,然后看着爷爷,静等回答。
  爷爷听完后没有立即回答,他端起茶杯,微微抿了一口,才眯着眼睛慢条斯理的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这句话出自三国魏人李康所作的,旨在探讨国家治乱与士人个人出处之间的关系问题。中庸之道在于保身,无论做官或是做人,都是如此。你锋芒露于外,又一心求成绩,不因势利导,于是产生流言。”

  不管林锦鸿愿不愿意承认,爷爷的政治智慧比他自己高出不少倍。他松了口气,“怎么让这流言消于无形?”
  “呵呵! ”爷爷放下茶杯,站了起来,来回走了几步,“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谓谣言止于智者,但为何会越演越烈,如我所猜不差,想必三溪镇的官场要稍做调整了吧。只要官场调整完成,这流言自会消于无形。”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