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红打黑三十年传奇风云录:史无前例最黑道》
第4节作者:
百花香帅 孙兆虎醒来发现自己被拷在一颗柳树上,孙兆虎当时恨自己不是鲁智深,否则可以将这棵柳树连根拔了。孙兆虎醒来没多久,就有一个民警端着一杯子水笑嘻嘻的过来:“渴了吧?来喝杯水。”孙兆虎点点头,民警端着水杯递到孙兆虎嘴边,孙兆虎咕咚咕咚一口气喝光了,咂咂嘴:“再来一杯!”这位好心的民警见孙兆虎口渴的厉害,又给他倒了两杯子水端来,直到孙兆虎喝的直打水嗝。孙兆虎万万没有想到对方是黄鼠狼子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半小时后,孙兆虎尿意上涌憋不住了,想撒尿。就喊民警,喊了半天没人应。憋不住尿的孙兆虎一泡尿只好尿在裤裆里。这一招是某些政策出轨派出所丨警丨察对付犯人惯用的伎俩。这一招,我市所有混社会的无论黑道还是赌博、嫖娼、**者大多数都领教过的爽招。派出所执勤民警抓了此类犯人,要是在冬天,你可要受大罪了。什么罪?对那些半夜鸡叫(嫖娼**)扰民的民警会把你拷在电线杆子上呆一夜,开始民警见你冷,会给你一杯热水让你感动不已,但是半夜尿意上涌,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好尿在裤裆里,天寒地冻的尿在裤裆里结冰的滋味可想而知。这一招整治那些不法分子非常绝,让你哑巴吃黄连有苦没处诉,再说你又没干点人事,干的都是禽兽不如的事情。我们一没打,二没骂。还对你进行人文关怀。据说,这是古代六扇门里流传下来的绝招。那些混过黑道正在混黑道相混黑道的看了本文肯定会深有体会。香帅的一个同事因赌博被抓就享受了这样的待遇,在那些惯犯嘴里是老生常谈的公开秘密。
孙兆虎尿了一裤裆,裤裆里潮湿的非常难受。第二天,他把派出所的人破口大骂了祖宗十八代,刘绍忠阴沉着脸对手下的民警说:“给他滑大梁!”刘绍忠的话很少,可是句句是比哑巴吃黄连还苦的私刑。
滑大梁就是在屋顶的梁上搭上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把犯人双手的大拇指拴绑结实,另一头上来几个人往下拽绳子,把犯人拉到梁上去。诸位可以想象一下,绳子拴绑住两个大拇指吊到梁上去是什么滋味——生不如死。孙兆虎被滑了大梁骂不绝口直到挺不住硬生生昏死过去,刘绍忠对他的逼供一句也没招。
柳暗花明来的是如此突然。孙兆虎被滑大梁没一天,刘绍忠破天荒的给孙兆虎开了小灶,好酒好肉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还给他买了身中山装换上,一下子把孙兆虎搞懵了,和先前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差点让他以为自己是要上刑场的人。派出所长刘绍忠为什么对待孙兆虎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他对孙兆虎他到底要玩什么花招?预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日期:2010-12-18 21:24:47
第三回以牙还血
这天晚上,派出所长刘绍忠亲自给孙兆虎一身崭新的中山装换上,带他到了乡政府的食堂吃饭,陪同的有乡长王志祥和宣传干事顾勇,好酒好菜摆了一大桌子。王志祥一见面,就主动上来和孙兆虎握手并拍着他的肩膀说:“小孙啊,你真是我们乡见义勇为的大英雄啊!你为我们乡争光了,乡派出所的刘绍忠等同志办案不力导致你蒙冤受屈,我已经严厉批评他们了,明天省城的一位大记者也是我们乡的高材生李翰林要来采访你见义勇为,勇斗小偷的英雄事迹,希望你能顾全大局,放弃和刘所长的摩擦和个人恩怨,不计前嫌为我们乡的治安荣誉添上辉煌的一笔。”孙兆虎一听这话明白了,孙兆虎虽然是野死派人士,但也是通情达理的爽快人,乡长都这样给力的讨好自己,自己要是不识抬举,那真是太小家子气了,想到这他嘿嘿笑了起来:“乡长你真是太客气,我一定给咱们乡争光的,绝不让您失望。”王志祥端起酒杯道:“来!为孙英雄见义勇为给咱们乡争光干杯!”“干!”
刘绍忠满脸堆笑毫无尴尬之色端起酒杯道:“孙英雄啊!我刘某人错怪你了,小李家庄的七个小偷全我抓起来严惩了,现在我给你赔礼道歉了,来我单独敬你一杯!”孙兆虎不动声色道:“刘所长,你太客气了,我们是不打不相识啊!过去的事我早就忘了,我只想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宣传干事顾勇陪笑道:“孙英雄啊!今日一见果然是性情中的豪爽人士,来我敬你一杯!”孙兆虎豪爽的端起酒杯一饮而进,你敬我也敬,四人互相敬酒,很快进入了忘我的状态。
那晚,四人喝了五斤高粱大曲,孙兆虎烂醉如泥,直接在乡政府里住下了。
第二天,乡长王志祥陪同孙兆虎接受了记者李翰林的采访。,李翰林长的一表人才,身材魁梧,面相儒雅,口若悬河。采访结束后,众人在乡政府食堂喝完酒后,李翰林提出单独找孙兆虎谈谈。孙兆虎想也没想就答应了。但是孙兆虎做梦也没想到李翰林是来感谢自己的:“孙英雄,当年要是没有你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就没有我的今天啊!”李翰林的这番话让孙兆虎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思忖半天道:“李记者,我们并不认识啊!你是不是认错人了。”李翰林给他递上支烟点上说:“你是不是马家庄的孙兆虎?”孙兆虎道:“咱乡叫这个名字的别无分号。”
“那就对了,绝对是你。”说着,李翰林给孙兆虎讲起了几年前冬天的一件伤心往事。
日期:2010-12-19 22:31:17
1977年冬天,中国关闭了11年的高考闸门终于再次开启,570万名考生如过江之鲫般地涌向考场。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唯一的一次冬季高考。这年的高考,积聚了太多的期望,这是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求,是一个国家的时代拐点。
30余年来,这一“国考”深刻影响了3千余万人的命运,也深刻地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命运,在成就国家中流砥柱的同时,也塑造了新的社会现实。
李翰林的故事是香帅父亲在香帅和弟弟上学时期经常挂在嘴边的励志故事,可惜香帅天生是个我行我素的人,对此励志故事只当故事听,而没有揉进学习实践当中去,以致名落孙山;我的弟弟却跟我相反深受鼓舞,一鼓作气考上了军校,总算没让父亲太失望,今天香帅把故事写出来,希望这个故事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李翰林是我们乡孟家河子村人,由于祖上是富农,家里成分不好。文丨革丨期间,父亲被红卫兵游街批斗致死,家里就剩下他和母亲跟大他三岁的姐姐一起相依为命,过着贫穷困苦的生活。恢复高考那年,李翰林21岁,按年龄来说应该是男大当婚的时候了,是家徒四壁和家庭成分不好的原因致使李翰林是城隍庙上的旗杆,光棍一根。母亲传统的观念为了使李家延续香火,她动员女儿李翰秀给儿子李翰林换一门亲。说实话,李翰林的姐姐李翰秀人长的有几分姿色,实在不愿嫁给我乡第一丑男一个被雹子炮炸的满脸麻子大她六岁的癞蛤蟆为妻,一时想不开就上吊自杀了。李翰林的婚姻梦暂时破灭了,但是他听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演讲后,决定参加高考,一定要拼出个未来。李翰林参加了高考复习班后,家里吃饭都成问题,事儿明摆着,当时都是靠挣工分生活,姐姐死后,他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也参加高考复习班了。按照当时的规定,家里没有劳动力的吃七,即每口人吃平均数的百分之七十。这无疑为本就困顿不堪的家庭条件来了个雪上加霜。李翰林是和香帅父亲一起复习的,就在中专复习班。父亲告诉香帅,李翰林是班里最穷的一个,穿的裤子的补丁都是他姐姐的衣服裁下来的,显得很另类,成为很多人取消的对象。他的伙食更是可怜的让人心酸,一米八的魁梧个头,一天只吃一顿午饭,两个煎饼加一块咸菜,那么大的人吃两个煎饼只能暂时垫补一下肚子使饱受委屈的它不至于咕咕叫着抗议它的主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