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道,你的身体之内,沉睡着怎样的能力:非灵至灵》
第26节作者:
日落岛主 其实关于金字塔效应,我是听到过的。据说埃及金字塔在被打开之后,有研究人员在塔中大约三分之一的石室里发现一些动物的尸体,但是奇怪的时,金字塔内的温度在40到50度左右,按理说这个温度下的死物的尸体只会发生腐败,但是金字塔里的那些动物尸体却是脱了水成了干尸。后来有人按照金字塔的比例制作了一个小型的金字塔,把一些有水分的东西放在同样是近三分之一的地方,也就是黄金分割点,那些东西仍然被风干了,更加不可思议的是,有人用一杯牛奶做实验,发现一天后牛奶在那种温度的环境下不但没有变质,而且还和新鲜的一样,简直比冰箱的效果都要好。
可是眼前这是座山,又不是四面平面的金字塔,这么判断好像有点武断了一点,不过我心里是这么想,却没有说出来。但是范老好像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武断,高兴的带头开始登山。
事实证明,范老还是高估了自己的运动神经。我们爬了没多少时间,他就不行了,要求休息一下,还连声说岁月不饶人,一把老骨头了。而异群也不怎么样,他是一直窝实验室的那种人,让他多走几步楼梯都像要了他命一样,他的体型虽然不至于走样,但也是一直属于“福相”之列,如今他多年如一日的避免运动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本来我以为我会像上一次登山一样被人连拖带拽,但由于要照顾到范老,我们经常要停下来休息,所以我的体力一直都属于绰绰有余的样子。虽然那山看起来挺陡,其实爬起来倒觉得并不是太难爬,而且好像有一条隐隐的山路。我当时就有点奇怪,不是最近地震才把洞口震露出来的吗,怎么会有路?难道是来看的当地人多了踏出来的?可是我毕竟是在爬山,也没那个心思去把脚下的路考察一番。
日期:2012-4-11 12:39:00
山不是太高,所以山洞就更不高了,由于走走停停,我们到了山洞前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我们给了送我们来的村民事先商量好的劳务费后就和他说了再见,然后在山洞前的一小块空地上随便吃了点,吃完后就拿出了装备,再一次复习了一下几次开会要点,准备进去。
不知为什么,走到那黑洞洞的洞口前,我不禁打了个寒颤,看着那那洞口,就觉得它如同一个巨大的嘴,要吞下一切进入其中的生物。我曾经以为在圣林之行后,对于那种未知的恐惧,我已经能够免疫,但是,当我站在这个洞口前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自己的那种恐惧,有增无减。可是,情况却容不得我多想,我随着队伍,一步踏入了黑暗之中。
刚开始的时候,那个洞还很窄,而且也比较低,虽然不用弯腰,但是一伸手就能够碰到洞顶,一个人虽然能正着走,但也没有多大的空间。不过这样的好处就是比较省能源,手电筒只要开首尾两个人的就能看到周围一切情况。
日期:2012-4-11 12:48:00
过道的人工修筑的痕迹很明显,整个洞基本就是呈高拱形的,因此脚下还能算比较好走,只是不太清楚这个洞的走向,我们只知道不是直的,因为进来后不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洞口的光。我们走得并不快,特别是范老,本来脚下都是小石头就走不太快,他还一路在鉴赏那个洞,而且还无比兴奋,一直喃喃说这个洞的施工时间有一定历史了,如此云云。不过说实话,我对这个更本不感兴趣,也没去仔细听他的,我的注意力几乎都在躲避虫子上了,虽然我并不是太怕虫子,可是无奈这里的虫子都是特大号的,进来没多久就看到一个拳头那么大的蜘蛛扭着它硕大的臀部从我脚边爬过,爬向前面的黑暗中去,吓得我跳起来,头差点没碰到洞顶,弄得其他人都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我,老张还摇了摇头,搞得我很不好意思。于是我就开始注意那些“小小”生物了:看到我躲可以了吧。不过还好,我的搜寻工作也继续了没多久,不一会儿,就听见最前面的夏卓远说:“小心,这里有个转弯,前面的空间很大。”
我正琢磨很大是怎么个大法,脚下就已经走到了那个地方。的确,洞虽然还是直的,但是却一下子大了,洞顶一下就伸出去近十米,而且手电光打过去,前面还在继续升高。两侧也一下子各伸出去五六米,只有脚下却和之前是持平的,但是,踩上去的感觉却不一样了,刚才那个还是一脚深一脚浅的,但是这个,完全就已经达到了路的标准了。我也打开了自己的手电筒看:虽然是石子路,但是好像铺路的技术还挺高,弄得挺平的。也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开始能够感到路的整体方向是往下的,而且是弯曲盘绕的,这让我想到了市中心的环线,于是我想,会不会我们走着走着就到了山脚了,到时说不定再找到一个洞就可以出去,也不用再爬下山了。说不定出山的地方正好是哪个村,然后正好是晚饭,这样我们正好就可以去当地人家里吃一顿,要知道这近一个礼拜来我在云南吃盒饭都快吃的恶心了。
我脑子里正在自娱自乐的想着,却没发现这个时候队伍的行进一点点开始慢了下来,而且越来越慢,直到我无意间看见地上有字,才一下子回过神来。
日期:2012-4-11 17:07:00
第二十四章 无数岔洞
那些字在地上,闪着异样的绿莹莹的光,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每个都一模一样。
等到我仔细看了,方才发现,这不是字,而是夏卓远做的记号。可是这个地方用得着记号吗,不一直是一条路的吗?我心里想着,条件反射地拿手电筒扫了一下周围,这一扫之下,心里一惊,刚才的洞早已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变了样,周围的空间又变大许多,之前那明显的人工痕迹已经几乎看不出来了,洞壁已经没有什么固定的规则形状,取代那高低不平的石壁的,是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洞,有些很浅,手电筒一照就见底了,但是有些则很大,甚至一些比我们走的这个小不了多少,而且也有路延伸过去,我们手里的可以照两百米的战术手电筒照过去更本见不到底,只见那光消失在前面虚无的黑暗中。还有些像空中走廊一样,是悬着的深洞。这个地方,已然成了一个如同海绵内部一般的地方,到处都是空洞,到处都是岔路。我这个时候方才醒悟过来,这个地方,不做标记,的确会走丢。现在做的标记,在出来的时候很可能是救命的,因为如果待会儿实在走不下去,至少还可以延标记原路返回。
可是,不知为什么,我心底陡然升起一个疑问,这些标记,我们真的会用到么?
日期:2012-4-11 17:48:00
如今这个地方,从每个方向看上去都是一样的,脚下的路也不像一开始那样是明显向一个地方弯斜且能感觉是曲折向下的了。现在我们走的这个地方,已经判断不出洞的走向,忽高忽低也不知道究竟是越走越低还是越高了。
我们不敢冒冒然的就进旁边的岔洞,所以一直沿着原路的走向走着,一路夏卓远都在留标记。老张还采集了一些岩石样本,外加发表了一些自己对这个地方的看法。
在他看来,这个地方应该是典型的火山熔岩地貌,也就是说,火山喷发的熔岩在冷却的过程中,由于内部产生气体,而外部的熔岩已经遇冷凝结,所以气体跑不出去,于是就停留在内部,全部冷却后就形成了一个个气泡如海绵状的内芯。可是令他觉得奇怪的是,这个地方在同类地形中比较特殊,因为这个地方太大了,也就是说如果是火山熔岩造成的话,那气体应该很多,而气体的膨胀的力量其实是很惊人的,可是刚才看外面的山体觉得似乎不太可能阻挡的了那么多气体外溢,但是事实就摆在眼前,老张只能感叹大自然的奇妙了。
日期:2012-4-11 18:07:00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