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泥人——那些与鬼相随的日子》
第4节作者:
老八路杨 “你们昨天搬来的吧?哎呀真对不住了,我也没过来打声招呼,昨天我趴墙头都看明白了,史村长带你们来的吧?我和那个姓史的不对付(东北土话,不和睦的意思),我原来给村里当仓库保管员的时候,他就看我不顺眼,找几个人开会把我给撸了(东北土话,解职的意思),操他娘的,我还救过他的命呢,吃红肉,拉白屎——转眼无恩呐!呀!你看看,念叨谁,谁就来了,那啥,大兄弟,我先走了,有工夫再唠”,说完,又跳墙回去了。
这时,小文一家发现史村长带着两个半大孩子已经走进了院子。村长一挥烟袋说:“大愣二楞,你们赶紧的,把主席像给挂屋里头”。那俩孩子抬着一个足有一米见方的毛主席像,和村长走进了屋里,那主席像四周用木框镶嵌着,一块大玻璃盖在上面,把纸质的毛主席像压得平平整整的。
“村长,挂哪儿啊?”,稍微大一点儿的孩子问。
“大愣啊,你说你都15岁了,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娶媳妇结婚了,咋还啥都不懂呢,挂哪儿,你说能挂哪儿?主席像,肯定要冲着太阳挂,窗户在南面儿”,村长用烟袋锅点了一下北山墙,却发现这屋子里四壁都是裸露的土墙,就摆手让他们俩先别挂。
日期:2012-4-5 19:26:00
“那啥,二楞子,你拿着我的钥匙,到村部去取点儿报纸过来,对了,还有窗台上的半桶浆糊也拿过来,毛主席像挂在这样的墙上可不像话,咱们先把强给糊上”,年纪小一点儿的孩子拿着钥匙跑了。
村长冲着小文的爸妈嘿嘿一笑,问道:“咋样?昨晚睡的还好吧?这房子好好收拾一下,正经挺不错的呢,哎呀,这旧炕席该换换了”。说完他用烟袋锅敲了敲炕席。
“村长,我正想和你说这事儿呢,这儿闹…”,她刚想说这儿闹鬼,却被身后的丈夫狠狠的掐了一下胳膊,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闹啥?”,村长追问。
“哈哈,没事儿,我媳妇想说,我俩昨晚闹矛盾了,想向你告状呢”,杨平挤出了一丝苦笑后说道。
日期:2012-4-5 19:27:00
“我说弟媳妇呀,答应的事儿又后悔了?大兄弟只是帮我过去挑挑书,这活儿咱村别人也干不了啊,我昨天不是说了嘛,有啥事儿我兜着,你还怕个啥”,村长错误的理解成:这两口子害怕干这个活儿会惹上麻烦,所以昨天吵嘴了、闹情绪了,哎!女人就是小心眼儿。他心里这么想着,嘴上还得不住的夸有学问的人多么多么的好、这个工作其实多么多么的重要….。杨平看村长丝毫没有怀疑,长出了一口气,立即表示没问题,并补充说其实昨天我们两口子就已经把话唠开了,革命工作这么需要我、村长又这么帮咱们,做这点儿事儿是应该的…。
让老实人说谎话是艰难的,何况还要一边说谎话,一边夸人呢,杨平,一个受过大学教育的知识分子,他尽量控制自己别脸红、表情诚恳地说完了一大堆这样的话。史村长听得很受用,并一再表示有事儿就吱声,只要有咱们村革命委员会在,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这时,取报纸的二愣子回来了,大家就一起动手清扫墙角的蜘蛛网、用报纸糊墙、换上新炕席、窗户装上新玻璃、打扫灶台。杨平蹬着凳子要去擦灯泡的时候,被村长叫住了,告诉他别擦了,擦也没有用,都停电好多天了,点蜡吧,没有蜡就点油灯、没有油灯摸黑也挺好,吃完晚饭就睡觉,节约闹革命嘛。大家忙活了一上午,总算是把房子收拾妥当了,最后发现毛主席像还没有挂上,村长说不急,等糊报纸的浆糊干透了再贴,不然相框挡住潮气,后面该长毛了(发霉的意思),你们两口子自己挂吧。说完起身要走,小文爸妈挽留村长他们在家里吃饭,村长说啥没同意,招呼大愣和二楞一起走了。
日期:2012-4-5 19:30:00
村长走后,小文的妈妈开始埋怨起小文的爸爸来了。
“刚才为啥不让我说呢?不说,今天晚上咋办?还睡在这儿啊?反正今天晚上我是死活也不睡在这屋里了,小文也不能睡在这儿…”。曾贵英开始埋怨,埋怨不应该搬进这个房子、埋怨至少搬进来之前应该好好打听一下、埋怨压根儿就不应该搬家到这个村子、埋怨你个大老爷们没能耐,你的同学都留在了城里,就你来到这个鬼地方….。
“你懂个屁!那个姓史的咱们也不知根知底,你咋就那么信任他呢?邻居也说他不是个好东西,你忘了吗?再说这个乱哄哄的世道,革委会的人在宣传破除封建迷信,你就和人家说你见到了鬼,这不是和伟大的潮流对着干吗!”杨平有些激动地说。
“嘘!你小点儿声,喊那么大声干啥?不知道隔墙有耳吗?你不是说你会想办法解决吗?我倒想听听是个啥办法,你现在不说,啥时候说?,曾贵英压低了声音说。
“啥时候说?最起码我也要弄明白这个姓史的是个啥样人,我才能下决定说不说”。
“你咋能弄明白?”。
“我就是能弄明白”。
“你可别当着孩子的面儿,瞪眼说瞎话”。
“啥叫说瞎话,你等着,我这就去”。
“你去哪儿啊?”。
“我去找邻居问问清楚”。
“找哪个邻居?”。
“废话,还能有哪个邻居”。
说完,杨平转身走出去了。曾贵英想想也对,本来就这么一个邻居,哎~!要是像河对岸的那么多户人家紧挨着住,也不会像现在这么害怕,即便是没这个让人害怕的事儿,互相串串门、说说话,也比让在这儿强啊…。
日期:2012-4-6 9:52:00
杨平来到邻居家门口,敲了几下门,先前来说过话的那个人开了门说:“哎呀敲啥门啊,咱村儿都是直接推门就进,没那么多讲究,都是邻居了,以后就得往近了处,来来来,进屋坐,小琴呐!邻居来串门了”。那个男人话音刚落,就从里屋走出来一个略显肥胖的女人,身后还跟着个8—9岁大的孩子。
“哎呀,大兄弟来了,刚才俺们家的死鬼还叨咕你呢,你看看这就来了,快进屋,快进屋,这是我儿子,快叫叔叔好”,说着,把躲在身后的男孩给推了出来,男孩赶忙打了招呼后,就跑到院子里玩儿了。
“大兄弟,你抽烟”。
“不抽了,刚抽完”。
“大兄弟,你喝水”。
“我不渴,大嫂你别忙活了”。
本来打算好的问题,却不知道怎么开口。杨平的确是个书呆子,这么多年也没有学会和别人打交道,特别是陌生人,反而在他眼前的这对儿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村夫妇,对于唠家常更游刃有余。最后几乎变成了非常被动的一问一答。
“大兄弟贵姓啊?”。
“免贵姓杨,叫杨平”。
“从哪儿搬过来的呀?”。
“从长发乡”。
“咋寻思搬到这儿来的呢?这儿有亲戚?”。
“哦,没有,到这儿工作,服从分配”。
“到这儿工作?上面派下来的”。
“啊,不是,大嫂,我不是革命工作组的,是来这儿教书的”。
“哦,我还寻思呢,工作组都是临时来的呀,检查完了、吃完了就走了,哎呀,那大兄弟你是知识分子了呀,肯定是高中毕业的吧?”。
“呵呵,不是”。
“那是中专毕业?”。
“呵呵,也不是?”
“我的老天爷呀,那是比中专还厉害的?”
“呵呵,大嫂你别这么说,我就是比他们多读了几天书”。
“大兄弟呀,那是啥‘专’呀?”。
“是本科,大学本科”。
“哎呀天呐!大兄弟可真有本事”。
日期:2012-4-6 9:54:00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