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
第2节作者:
李幺傻 1700年前,就是在这里,爆发了三国历史上有名的夷陵之战,蜀国的刘备举全国之力与吴国的孙权一决雌雄,却被吴国的后起之秀陆逊一举击败。史称“夷陵之战”。三国时期有三大决定性的战役,官渡之战让曹操一举平定北方,他的陆军独步天下;赤壁之战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孙权的水军无人能敌;夷陵之战让刘备此后一蹶不振,尽管据险坚守,蜀国仍然是三国中最先遭到灭亡的国家。
1700年后,还是在这里,中日双方聚齐精锐,在这里一决雌雄。史称“鄂西会战”。鄂西会战中最关键的石牌保卫战,更成为决定中华民族命运的一战。
胡琏会不会成为陆逊?
和陆逊一样,胡琏也是书生出身。
胡琏出生在陕西省华县的一座村庄,和当初国共两军的很多将领一样,他出生于穷苦家庭。过去有一句俗语叫做“穷文富武”,是说穷人家的孩子读书上学,富人家的孩子习武强身。练武对体力消耗很大,习武之人饭量也很大,穷人家的孩子都吃不饱饭,哪里还有体力去习武。
胡琏十八岁走出校门后,就考取了黄埔军校第四期学员。黄埔军校第四期,将星闪烁,是历届黄埔军校中所涌现的杰出人物最多的一届。红军中出自黄埔四期的著名战将有林彪、刘子丹、段德昌,国军中出自黄埔四期的著名战将更多:胡琏、张灵甫、陈明仁、李弥、谢晋元……每一个名字都响当当,每一个名字都足以照彻中国现代史的辉煌一页。
毛泽东对国军军师一级的将领评价并不多,然而,他却对胡琏给予了极高的重视。1946年,中原战场上,胡琏的十八军面对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作战,取得了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胜利,毛泽东在对华野和中野高级指挥官的电文中说:“18军胡琏狡如狐,猛如虎,宜趋避之,以保实力,待机取胜”。
然而,胡琏更为人们熟知的是金门战役,在1949年10月份,大陆已经基本解放,国军退守台湾,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叶飞率部攻打金门,结果,三个团9000余人在金门岛遭到全军覆没,这是解放军自建军以来整支部队全部覆没的唯一的一次。当时,国军将胡琏称为“金门王”,军中还有说法:“三个西北王,比不上一个金门王。”西北王,就是国军元老级将领胡宗南。
人们都熟知胡琏的这些故事,唯独不知道胡琏壮怀激烈的石牌保卫战。
1843年,注定是抗战最艰苦的一年。全面抗战已经打了6年,国军精锐几乎要消耗殆尽。一位二战史专家分析说,到这一年,抗日将士已经消耗了三分之二,国军急需新兵进行补充。那时候,十二三岁的孩子也穿着肥大的军装上战场,他们的个子还没有一杆上了刺刀的步枪高。这样的部队,战斗力可想而知。
十八军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另外四大主力是:整编74师、第五军、新一军、新六军。十八军也即整编十一师,整编十一师是十八军前期的名称。
十八军十一师在石牌保卫战之前,最为人所称道的是淞沪会战中的表现。在淞沪会战中,十一师与强冦松井石根的第三师团在罗店鏖战一月,致使日军遗尸数千具。日军将罗店称为“血肉磨坊”。第三师团是日军的甲种师团,日军师团中,排名越靠前的,战斗力越强。当然,大阪商贩们组成的第四师团除外,这个师团的军人上战场前先算经济账,据说他们从来没有打过一场胜仗。
此时,当十八军十一师死守石牌要塞时,另外的四大主力也在各自忙碌,席不暇暖:王耀武和张灵甫所在的74师此刻在湖南石门阻击日军驰援鄂西,石牌保卫战,是鄂西会战的一部分,几个月后,74师的余程万部则要揭开震惊中外的常德会战的序幕;杜聿明的第五军经历了缅甸惨败,翻越了亘古无人的野人山,一路逶迤败退回国,死伤惨重,此战被杜聿明引为一生之耻辱,此时正在加紧练兵;孙立人的新一军从缅甸撤入印度,厉兵秣马,立志报仇雪恨;廖耀湘的新六军,那时候还没有从新一军中派生出来。
胡琏坚守石牌,没有人可以依靠。
胡琏面对的,是实力远远超过他的海陆空立体作战的强冦。
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所以他们历来对海军建设尤为重视,日本的海军,比陆军更强。日本的空军军事实力,当时也位居世界前列,而中国的海军和空军,在抗战一开始就消耗殆尽。
中国军人,只能靠在水面上布雷和架起拦江铁索,来阻挡日本舰队的前进。
冯长明是长江上的一个船夫,他和妻子开着一辆柴油机木船,依靠在长江上摆渡为生,他的爷爷当初就在长江上和国军一起布雷。
日期:2010-12-13 16:42:45
冯长明小时候听爷爷说,从石牌村向下游,20公里的水域间布满了水雷。水雷是国军对付日军舰队的最有力的武器。那一年,长江两岸的很多老百姓都跟着国军一起布雷,因为布雷是个技术活,他们干不了,就给国军抬雷,划着舢板送饭。一个水雷少说也有五六十斤重,两个人抬着,沿着崎岖的山路攀爬,也非常吃力。
由于长江下游已经被日军占领,所以,布雷就危机重重。日军的快艇经常沿着长江溯流而上,进行巡逻,一见到可疑目标,就开枪放炮。而从武汉到宜昌的长江两岸,更是布满了日军的炮楼,白天有瞭望哨,夜晚有探照灯,要想在江面上布雷,谈何容易。
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石牌村距离武汉的水路仅有一百多公路。而武汉早在四年前的1939年,就已经失守。
为了躲避日军,布雷队只能选择恶劣的天气行动,大风大雨,道路泥泞,夜黑如墨,鬼影幢幢,也只有在这时候,日军的巡逻才会减少,布雷队才会等来时机。每一颗水雷由四个人抬着,两人一组,冒着瓢泼大雨,踩着倾斜湿滑的山路,一步一挪地靠近日军控制的水域,遇到陡峭的山体无法攀援,他们只能将水雷小心地放在水中,在后面推着凫游,而等到在曚昽的天色中看到山路,又将水雷抬上岸边。水面上,经常会突然驶来日军的巡逻艇,巡逻艇上的探照灯打开,几百米范围内的景物都看得一清二楚。
布雷不能布在岸边,而必须布在水中央。长江三峡,举世闻名,悬崖峭壁,山势陡峭,而三峡就在宜昌段,布雷也在宜昌段。那时候,经常有国军的游击队埋伏在两岸密密实实的丛林和刀砍斧凿一样的山缝中,向过往的日军船只放冷枪打冷炮,所以,日军的船只担心受到游击队的袭扰,在武汉到宜昌段的江面上航行,都会沿着水中央航行。将水雷埋在岸边,徒劳无益。
冯长明的爷爷一直有关节炎,关节炎的毛病陪伴了老人终生,这就是当初布雷时留下的病根。
由于缺少船只,更由于日军防守严密,布雷队只能在月黑风高的夜晚,沿着岸边走到了合适的水域后,才将水雷放进江水中,人在后面边推边凫。这样的危险性非常大,如果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水雷与暗礁相撞,就会引起爆炸。还有,因为在水中不辨方向,无法查看水流,湍急的江水会将水雷和布雷者一起冲往下游,最后雷毁人亡。
1943年的春天,异常寒冷,冯长明的爷爷跟着布雷队下水布雷,惹下了终生未愈的关节炎。
小学毕业的冯长明想不明白的是,那时候的日军舰船在长江上巡逻扫荡,日军飞机在天空中轰炸扫射,中国的海军和空军在哪里?
中国的海军在抗战一开始,就逐舰打光;中国的空军也是在抗战一开始,就逐机打光。
1943年,我们积弱积贫的民族已经山穷水尽,却还不得不与武装到牙齿的虎狼之师浴血抗争。
日期:2010-12-13 18:34:36
中国和日本是世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