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威从严至宽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在树立自己威望的时候,切不可一开始就与下属嘻嘻哈哈,这会让他们觉得你并不比他们强多少,从而在工作中不会认真对待。这个时候,就需要一开始就给他们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你的厉害,然后再慢慢放宽尺度,让他们感激你的退让和随和。
这就是《菜根谭》教给我们的管理技巧,可以说是CEO的智慧——每一个欲做大事者都要懂的。
日期:2010-06-13 19:24:03
在羊群中生活,一只狼还敢认为自己是狼吗
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惧,而舟外者寒心;猖狂骂坐,席上不知警而席外者咋舌,故君子虽在事中,心要超事外也。
波浪滔天时,坐在船中的人并不知道害怕,而站在船外的人却吓得胆破心寒;公共场合有人放肆谩骂在座的人,同席的人并不知道警惕,反而会把站在席外的人吓得目瞪口呆。所以君子即使被某件事卷入漩涡中,但是心智却要抱着超然物外的态度。
一只小狼无意间闯进羊群中,很快这只小狼就发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因为它跟身边的羊长相、叫声都不一样。周围的羊显然对这只奇怪的家伙很不友好,因为它的行为方式是那么别扭、格格不入。结果,为了不让自己特别“显眼”,这只小狼就使劲地压低自己的嗓音、不伦不类地像羊一样在野外啃青草,它有锋利的牙齿,却不知道如何使用,甚至它还像羊一样害怕同类会袭击自己。
一个人做事就怕迷惑于事中却不自知,这样就可能会把谬误当真理,把错误当正确。
战国时期的奇书《韩非子》中曾记载过这样一件事:
庞恭对魏王说:“现在,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难以相信。”庞恭说:“有两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我有些怀疑了。”庞恭又说:“有三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了。”庞恭说:“街市上明摆着没有老虎,但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赵国到大梁的距离,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而议论我的人超过了三个。希望您能明察。”魏王说:“我知道怎么办。”然后庞恭告辞而去。后来魏王果然听信小人的谗言,日渐远离庞恭。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对人对事不能认为多数人说的就可以轻信,而要多方面进行考察,并以事实为依据作出正确的判断。
周末的时候,丽丽和男朋友去商场买了一件自认为很不错的衣服。但是,周一丽丽穿着这件漂亮的衣服上班的时候,很多同事都提出了相反的意见,比如风格不符、颜色不对,总之好几个同事都这样说。
本来高高兴兴穿着新衣服上班的丽丽,以为会受到大家的好评,但是却得到了这样的结果。于是,丽丽也开始觉得自己的眼光有问题了,回家之后,就把这件衣服放在衣柜的最底层,以后再也不穿了。
为什么丽丽的观点发生改变了呢?难道真的是她的眼光不好么?事实也许并非如此。审美很多时候,只是个人的感觉。但是,如果经过了别人的评价,丽丽就把别人的意见内化成了自己的意见,认为这件衣服真的不好看,甚至她还看到这件衣服更多的缺点,比如做工不精细,遗留小线头等等,于是更加懊恼自己的失败。
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类似的感触呢?你和朋友看完一场电影后,你感觉这个电影还不错。不过,还没有等你说话,朋友就说出了这样的话:“什么啊,还是名导呢,真垃圾!”旁边的人也跟着附和:“白白浪费了这么长时间!”于是你口里刚刚含着的“不错!场景、色彩和剧情都很到位!”就生生地咽下去了。于是你听着朋友“针针见血”地剖析电影怎么不好,你也渐渐觉得这个电影的确不是很好,甚至你也会像大家一样,指出一些这个电影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想过没有,为什么你最初的意见到了最后竟然因为朋友的话而改变了呢?你的意见是什么时候失去的,而又是什么时候,大家的意见成为了你的意见呢?想过没有,你的内心其实是害怕自己的意见遭到大家的反驳,害怕自己被别人否定,而这种压力,对于单独的你来说要显得“弱小”很多。所以,最后你选择了和大家站在一起,甚至为了“迎合”大家的观点,提出了与自己意见相反的论断。在心理学上,这种心理变化就是群体极化。
心理学家发现,一群人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会做出比单个人更容易向极端的方向倾斜,或者过于保守,或者过于冒险,最后的决策总是与最佳的决策背道而驰。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冒险的决策总比保守的决策要多一些。所以,很多时候,人们总会看到一群疯狂的人在做一件疯狂的事情。比如,战争,最为著名的就是法西斯引发的二战,另外一些复仇团体、宗教狂热分子身上也有群体极化的影子。
那么,为什么群体决策会出现这种极端现象呢?心理学家发现,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其一,责任分化。作为一个决策,参加决策的人越多,承担责任的人越多。所以,也就减少了每个人因为承担责任而带来的压力,当然,人们还会感到自己失败的风险会降低。这也是为什么在进行集体决策的时候,冒险要比保守的几率高的原因。
其二,人与人的对比。我们总希望自己被别人喜爱和认可,所以,也就趋向于向多数人靠拢。
其三,信息的影响。生活中,我们总会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和信息。并且,我们总愿意听到更多支持者的理由。就像我们评论一部电影,尤其是在评论这个电影不好的时候,总希望有人提出一些新观点来证明这个电影不好。而这与电影本身好坏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
群体极化对于决策并没有什么好处,看看那些疯狂的群体暴力事件就可见一斑。所以,如果你在决定做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的时候,要切记:并不是找越多的人和你一起进行决策就是正确的,群体决策有时反而会让你走向失败。
这个时候,坚强地相信自己,没错!
日期:2010-06-20 16:54:35
欲望-实力=痛苦指数
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渔唱樵歌,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
世人被名利困扰,因此开口就说人间是苦海。然而他们并不知道,世界的另一面是白云青山,奔流河水与奇岩美石,迎风招展的花草,呢喃歌唱的可爱小鸟,以及渔夫樵客歌唱时山谷的长啸与回应。这时才会恍然大悟人间既非尘嚣万丈,世界也非苦海一片,只是人们使自己的心落入尘嚣,堕入苦海而已。
有人总结这样一个公式:欲望-实力=痛苦指数。
当欲望超出自己的实力,又不能实现时,就是一个人最痛苦的时候,最容易走火入魔。
我们经常听到周围的人抱怨自己如何如何命苦,社会如何如何不公。其实,这样的人大都是内心的欲望跟自我实力发生了矛盾。他们自我能力有限,无法满足欲望,于是就凭空多了许多抱怨。我常常以为,个人的欲望一定要跟个人的实力相匹配。一旦二者严重不协调,人的心理就会扭曲。现实中大量事例都在验证这一道理,一些既没能力又没靠山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惜铤而走险,做出让自己后悔一辈子的事。
现代社会到处是灯红酒绿、吴侬软语,诱惑无处不在,这促使我们体内的欲火猛窜。但与此同时,市场竞争异常残酷,大部分人是无法拥有超强实力、取得高端胜利的,这样矛盾就产生了。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有段时间看中了一套豪华复式房,但苦于口袋里的银两不足,欲望超出实力,于是痛苦产生了!那段日子,真是郁闷之极,每天晚上都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