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家族》
第60节

作者: 秋歌渔夫
收藏本书TXT下载
  第二天,我们一行人坐飞机到了宜宾,在宜宾的机场,有两辆军车把我们拉向了珙县巡场镇。巡场镇不大,和珙县县城贴近,在那里,有人给我们安排了旅馆。晚上十点时候,另有一辆军车停在旅馆门口,几个军人抬出一大堆军用包裹送往我们房间。这些包裹都是一样,鼓鼓的,我明白这是唐勇为大家重新准备的装备。
  晚上,唐勇给我们召开了小会,他说第二天把我们送到芙蓉山风景区,在那里休息一天。一是熟悉环境,为之后的行动做准备;二是放松一下。
  次日,一行人把家当搬进了风景区的旅馆。上午十点,众人来到了芙蓉山的螃蟹溪,名义为参观旅游。果见那里河水清澈见底,水流平缓。河水水面约有二十米,水上偶有沙洲,沙洲上长有数米高的长草,还伴有白鹤长鸣。乍一看去,山峦起伏,天水相依,当真是人间洞府,旅游休闲胜地。

  在水面一旁是高达百米的山崖,山崖垂直发芽,上面有数百洞窟,隐约可以看到里面放有棺材。把棺材放入崖洞只是悬棺墓葬的一种方式,还有的棺材是放在桩木上的。古人在山崖上打出四个木桩,用四只桩木将这些棺材撑住,形成崖棺。也有的悬棺是放在两只山崖的空隙之间。
  这些棺材高的约百米,低的约十二三米。棺材摆放的位置也存在差异,有的是独立的崖穴,有的是一个大的洞穴存放十几个棺材,也有的十几个棺材组成在桩木的支撑下,形成栈道式的棺材组合。最别致的要数山崖的一角,那里有一块约一间屋子大小凸起的石头。这石头上端平滑,下端倒像是大树的树根,整个凸起的石崖贴着山崖,像燕子窝一般。但是在这块凸起的石头下,却有五个棺材,高矮依次排列。


日期:2010-7-25 21:47:00

  和四叔他们一样,我们一行人也是拍照,边拍边注意观察周围的地理环境。山崖绝壁处比较光滑,可以看到一些崖洞,而洞崖旁长着一些矮树。远处的小山峰,层峦叠嶂,高低不一,风景甚是秀丽。这山上最多的当属松树,经过螃蟹溪,往里纵身而去,景色尽收眼底。越往深处走去,那里的人便越加稀少起来。看到时日尚早,为打探更为细致的地形,为明日的计划做准备,众人觉得再纵身行驶几公里。

  大家一路往北走去,山上已经罕见人迹。在山腰上我们遇到一个采药的药农,他问我们是干什么的,我说我们是来旅游的。那个药农说,那个山上不能再往里面去了,里面闹鬼,村子里进去的都没有再出来过。唐勇说没事,大家不往深处走,就在附近转转。那药农听我们那么说,方才放心,临走前,百般叮嘱,切不可再往前行去。
  听到药农那么说,大家心里就有底了,前方便是就是我们要去之处。此时大家心里虽然紧张,但是目标却近了,于是众人加快了脚步,往山上登去。如此走了半个小时,众人看到前面半山腰上有一座庙,这个庙虽然不大,但是却房舍整洁,鱼声阵阵。
  我并不想进这个寺庙,不过摸金倒斗的人很信佛,尤其是唐勇这样的老手,更是遇佛必跪,逢庙必拜。唐勇说道:“大家去山上的小庙拜一拜吧。”我和邱涵是不信邪的主,尽管我曾在学校的古墓遇到过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可是我仍然相信四叔的机枪理论。
  看上去胡松杉很相信佛,因为她是第一个响应唐勇的。看到美女要去,众人再也没有反对的,大家便闹哄哄的上了山上。
  山上的路弯弯斜斜,即便是通往寺庙的小路也是长满了青草。山路是由挖出的石阶构成,而青草便是在石阶的空隙中长出的。小庙里只有三个和尚,一个年龄大点,两个年龄小点。两个小和尚拿着香给众人散发,众人点着之后,每人跪拜口头三下,方起身决意离去。
  就当我们要走出寺庙的时候,里面的老和尚叫住了我们,众人不禁停住了脚步。那和尚说道:“几位施主,可知道山下的悬棺为何人所立。”众人莫名其妙,一阵摇头。大家虽然对中原土葬的墓虽然了解,但是这种悬棺知道的真的很少。别说是谁放进去的,就是问什么时候放进去的,大家也是不知。众人来之前虽然听唐勇说过是一个少数民族的墓葬,但是并不知道具体是哪个民族,还以为是苗族之类。而唯一来过这里的阿超不认识僰人的僰字,并没有对大家提及这是个什么民族。

  那和尚说道:“众位施主想知道吗?”邱涵以为这个老和尚和河南的和尚一样,也是为了骗钱,便说道:“我们都是穷人,大和尚,我们捐不了善钱。”只听那个老和尚说道:“我不要那么的善捐。我来告诉几位施主,此处悬棺乃芙蓉山悬棺的一部分,悬棺山崖下的那条河叫做螃蟹溪,在洛表镇北的麻塘坝及镇东北曹营、镇西罗渡乡南广河一带的苏麻湾还有很多的悬棺群。这些悬棺说不清具体是那个朝代立的了,反正这个庙有的时候,这些悬棺就有了。”

  众人感叹,原来这悬棺历史这么久了。那个和尚说道:“这里的悬棺俗称叫做挂岩子,是以前的僰(bo,第二声)人做的。这些僰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叫法不一样,有的时候叫做濮人,也有的时候叫做都掌人,一直是西南的少数民族有名的一支。他们早在春秋战国就建立了僰人国,因为英勇善战,很少臣服汉室,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和汉室统治者有矛盾的。”

  邱涵问道:“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
  那和尚说道:“施主莫插话,且听我慢慢道来。僰人是最早会酿制白酒的,僰人又是相对比较文明的,和其它少数民族比,这个民族是非常懂礼节的。因此统治者叫这些人为僰人,意思是能够斩荆棘的文明人。相传当年诸葛亮进攻川蜀的时候,因为僰人大闹,挡住了诸葛亮的军队。诸葛亮说你们这个地方就是山好,可是墓穴埋得不好,应该把墓放在山上,收成就好了。这些人听了后,全部都去把棺材放在了山上。于是诸葛亮的军队便通过了这里,而第二年恰巧取得了丰收,从此把棺材放在山崖上就成为了这个民族的墓葬习惯。”

  众人方才醒悟,原来还有那么一段故事。这时候胡松杉也说道:“这个诸葛亮一直都是喜欢耍别人,想出那么一个损招。”和尚说:“传说终究是传说,因为这些僰人是从百越族移民过来的,而百越族在两千六百多年前就有悬棺崖葬的历史传统,所以这个传说当不得真。这个民族几经衰落与辉煌,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但是到了明朝,这个民族就从中国彻底的消亡了。”众人此时均都道奇怪,问为什么,那和尚看了看众人,言道:“自然是有人从中挑拨,加上汉人与僰人的长期对立,最终导致了这个民族的灭亡。明朝中期万历帝派人大规模清剿僰人,将僰人杀到一个不留,为此,明代将军还树立碑文,歌功颂德。却不知毁掉了一个民族。”

  众人一阵叹息,觉得这个民族的消亡竟然是毁于民族间的战争。比起西域那些楼兰古国来,这样的灭亡方式不能说不让人心痛。我还记得高中历史课本里曾经写到过一次明代的改土归流,那次改土归流意义重大,课本给的解释是打败了那些土司,封汉官,按照朝廷的管理制度对西南进行管理。后来到了清初,改土归流范围扩大,包括贵州云南都进行了改土归流。此时我才明白,这哪是什么改土归流,而是灭了一个民族,然后再重新划地的地域。怪不得西南诸多的少数民族逐渐都消失了,感情是都被消灭了。

  那个和尚继续说道:“这些百越族的后人,英勇善战,虽然最后还是躲不过成为历史的尘埃命运,不过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僰人,并非什么都没有留下。我们所熟知的白酒就是他们所创,而这千百悬棺就是他们所立。”
  唐勇此时顿了顿,说道:“老法师,不知道您告诉我们这些是因为什么。”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