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小泥人——那些与鬼相随的日子》
第33节作者:
老八路杨 来请杨平的人,是红旗中学打更的老何家的邻居。是老何嘴欠说杨平的毛笔字写得好,人家才大老远来求的。等杨平随着那人来到一个院落的时候,还没进院子就听到一阵阵的哭声,有人披麻戴孝地出入在房间和院子之间。好几个大花圈就戳在墙角上,院子里搭起一个陵棚,那家人要杨平用毛笔写一副挽联,宽大的白纸裁成两条摆在桌子上,都准备好了,杨平就挽起袖子提笔开始写挽联:
上联写:春风吹不醒先人迷梦
下联写:河水流不断孝子哀情
横批写:父亲在上
2012-4-21 19:31:00
小文也凑近陵棚看了一眼,这一眼看过去可不要紧,却把小文给惊得目瞪口呆。陵棚里摆放着一具棺材,棺材板是那种没有刷过油漆的木本色,却在上面用白色和黑色画满了图案,那图案正是那个瘦老头让小文画的!原来他那天画的不是家具,是一具棺材!
棺材两面的长板子上画着完整的《二十四孝》故事,头顶的短挡板是犀牛望月;脚下的短挡板是莲花。小文看到这里感觉腿肚子一阵抽筋,浑身哆嗦着,上牙不断地敲打着下牙。他慢慢地向后退了几步,还没等站稳,就看见那个给他一块钱让他画画的瘦老头。他穿着一身黑色的粗布衣服,头上戴着一顶黑色的大沿儿帽子,手里捏着几张写好的符,正在往门框上贴。那老头扭头取浆糊的时候,发现了小文正直勾勾地看着他,先是一楞,之后眼珠叽里咕噜地转了几圈,冲着小文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别说出来这个秘密。小文当然不敢说出来了,因为爸爸就在那儿写挽联呢,这要是说出来,爸爸肯定不会轻易饶了他。
2012-4-21 19:31:00
保守这个秘密倒是不难,但是这件事儿对于小文来说还是太意外了、也太恐怖了。他很难掩饰心中的恐惧和不安。放下毛笔的杨平从小文的脸色上也看出了异常,他过来伸手摸了摸小文的头,觉得不发烧,就问小文怎么了,哪里不舒服。小文说他有点儿害怕,想早点儿回家了,杨平答应小文这就带他回家。
杨平刚和那家人提出要回家,就被几个人给拽着胳膊拦住了,大家七嘴八舌地挽留杨平和小文在这儿吃完饭再走。
“别走了,咋能干完活没吃一口饭就走呢,不行,绝对不能让你走…”。
“就是,赏个面子!别走了,再说,红白事儿不吃饭就走,是不太好的…”。
杨平被按在凳子上,看来不在这里吃晚饭肯定走不了了,就开始摸着小文的头,小声地告诉他别害怕,有爸爸在没啥好怕的。小文也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呆在这里,期盼着快点儿到中午吃饭时间,吃完了好赶紧回家,可是越这么盼着,时间就过得越慢,好像整个院子里的人都是慢吞吞的,慢吞吞地烧纸、慢吞吞地磕头,好像哭泣都是慢吞吞的,只有那个瘦老头身手麻利地忙活这个忙活那个。
2012-4-21 19:32:00
瘦老头看来是个很有经验的阴阳师,从他吩咐大伙时吆五喝六的样子,就能看出他没少主持这样的场面。
“把公鸡拿来!”,瘦老头吩咐着。旁边的人不敢怠慢,赶紧把一只活蹦乱跳的大公鸡提到他的面前。老头一支手抓住公鸡的两个翅膀,一支手把公鸡脖子上的一大片毛撕扯了下来,露出白刷刷的肉。旁边的人递过来一把菜刀,老头用刀刃对准公鸡没毛的脖子,开始自言自语:
“小鸡小鸡你别怪,早晚阳间一刀菜”。黄道仁当初也是这么说的。随着大公鸡的一声惨叫,鲜红的鸡血就被倒入了碗中。瘦老头手一扬,把大公鸡扔在了一边儿,那大公鸡扑腾了几下,咽气儿了。瘦老头拿过来几支大铁钉,把带尖儿的那头放进碗里蘸上公鸡血,然后把钉子交给死者的几个儿子,让他们把棺材板钉上。
2012-4-21 19:33:00
“你家老爷子死的时辰不好,你们都给我钉严实点儿,等一下,等一下!老疙瘩,你的那根钉子钉下去一半就行了”。死者的老儿子马上照办,小心地捶打着那根钉子,老头说行了差不多了,他就停手站在一边儿,乖乖地听从瘦老头的调遣。在场的有上了年纪的人点头赞许,说这个阴阳先生果然懂行,人要是横死的(非正常死亡,比如他杀或者自杀),棺材板是不能刷漆的,只能直接在上面画图案;要是横死的人,死的时辰不好,那么钉棺材的钉子就要蘸上公鸡血,让死者的儿子们钉上去,让小儿子钉最后一根钉子,并且只能钉一半,即便是冤魂从棺材里面出来找家人的麻烦,也只会找到小儿子,那么冤魂就有可能会因为疼爱小儿子而不忍心折腾他。通常阴阳师都会这么做来保全死者家属的安宁。
“老爷子的孩子真是孝顺,看看那棺材画得多像样啊,《二十四孝》那可不是穷人能画得起的,看这样肯定没少花钱”。旁边有人小声地议论着。
“那可不,这要是放在以前,给地主家画一个这样的棺材,至少要赏给十块大洋,少了拿不出手啊,现在有这个手艺的人可不多了”。有人在一边附和着说。
“人家儿子多呀,一人出一点儿钱就够办个体面的丧事儿了,看这意思‘上面’也摆平了,要不然戴‘红胳膊箍’的早来收拾这些戴‘黑胳膊箍’的了”。
2012-4-21 19:34:00
小文囫囵半片地听着这些人的议论,有些听不懂的地方就凭着小孩子的心理去猜想,但是有两点他是听得懂的,一是让他画画的瘦老头是个非常厉害的阴阳师;二是他画的这个《二十四孝》图案的棺材非常值钱。小文由此想象出这老头在给了他一块钱之后,肯定还赚了很多钱,说不定他赚到的钱可以吃一年的冰棍。照着这个思路想下去,如果画黑板报的时间都用来画棺材,说不定每天吃面包都花不完。这些想法也只能在小文的脑子里想想而已,绝对不能把这些想法告诉给大人们。
瘦老头在人群中呼来喝去的声音打断了小文的思绪。老头正在吩咐一群壮汉搭建一个高台,几个人抬木板的抬木板、埋木桩的埋木桩,虽然有些忙乱,但是在瘦老头的指挥下还算是有条不紊。
2012-4-21 19:35:00
“手脚麻利点儿,赶在吃饭前要搭好望乡台,听到没有!”,老头很有指挥官的气派。
杨平发现小文这孩子时常用眼睛瞟那老头,而且神色有些紧张,就摸着小文的头,告诉他别害怕,他不过是个阴阳师而已,是帮人的而不是害人的。之后,杨平也开始注意这个瘦老头了,特别是他说要搭好望乡台的时候,因为杨平曾经在听大古书的时候,说书人讲过什么是望乡台。
2012-4-21 19:35:00
唱大古书的人讲:第一清官包拯包大人,在死后出任阴间的阎王的传说。包拯最初是出任的是第一殿阎罗王,因为地狱第一殿是距离阳间最近的地狱建筑,又因进入第一殿时各路鬼魂还没有喝下孟婆汤,鬼魂们对阳间的生活和亲人们还存有眷恋之心,因而常常有鬼魂登上阴间的名山,企图再回望一下阳间的情景,但他们却无法望见。在这种思亲欲见却不得相见的煎熬中,不少的鬼魂都在深夜暗自啼哭,声音悲惨,催人泪下。作为第一殿阎罗天子的包拯心地善良,大慈大悲,听闻此事,动了恻隐之心,命令鬼差建筑了望乡台,并将其迁至天子殿旁边,允准阴曹亡魂遥望自己生时的家乡与亲人。因此,望乡台又称“思乡岭”,成为了阴间鬼魂遥望阳间的窗口和活人与死人联络感情的圣地。后来,因为包拯过于慈悲,而且怜悯屈死鬼,执掌第一殿之时,多次放鬼魂还阳申冤报仇,被降调至第五殿,望乡台也随之迁移。
2012-4-21 19:36:00
当然这都是唱大古书的人加上很多润色之后的故事,但是这些故事却在老百姓间广为流传。到后来阴阳师在给人家主持丧葬仪式的时候,也开始要求死者家属为死去的家人搭建望乡台,让他们最后再看一眼他的家和家人,省得以后鬼魂总惦记回来看看,打扰家人。不过这也不排除阴阳师故意装神弄鬼,骗骗外行的老百姓,但是这种丧葬仪式却在东北农村很多地区流传。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