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继父18岁的时候从国内移民来美国,那个时候他的家庭经济非常不好,父母都在工厂打工。来美国的第一天他就被拉去叔叔的餐馆打工了。后来上大学等等都是他自己供的学费。他从唐人街附近一家据称是全纽约最差的高中起步,后来在一所名校里读了研究生学位。他当然是很能干的……很多观念也非常地“美国”,他对我的要求也如此。我妈有些朋友嫁给了美国人,小孩的所有费用都是要母亲自己出的。但我继父不是这样,单说费用的话,他替我付出的比我亲爹为我付出的还要多。虽然我们两个人的性格非常地不合,但他仍然会是这辈子我欠得最多的人之一,这里咱鞠躬一下。
不过即使是这样,他的想法仍是:小孩一定要出门多锻炼,早打工,要做到性格和工作能力上都能够独立,这是他和我妈的想法。连比尔盖兹都不给小孩留遗产啦之类,是我罗唆的娘最爱举的例子……这不仅仅是因为我家经济条件一般。我一个朋友,他娘是某知名电子/电机(记不清了)公司的总裁,家住名副其实的豪宅(我去的时候被惊到腿软)他和他周围的朋友照样出去打工。
这跟我妈那位教授阿姨朋友非常不一样。那位阿姨家里既然有钱,就早早做出了要给孩子买车买房的想法。孩子只要能够无忧无虑不用打工度过青少年时期,对他们来说似乎就是最幸福的。当然,这种观念的不同跟两国的国情和风俗不同也有关。
咱也要学着一小段一小段地更……嘿嘿
日期:2010-08-03 11:38:18
因为我继父是白手起家的嘛(这个词可以这样用么……),所以他坚信不论学区怎样,只要人够努力,就能够有好的前途。所以当初他买房子的时候压根没考虑过学区,就考虑上班交通购物是否方便啊之类的。
不过从表面上看,他的眼光是很不错的。我们的小区环境挺好,供散步的林间小道有很多,树林一片一片的。我们家是正方形的cookiecutter house(就是一个区的房子大多都长一个样,互相比较没啥特色),后院一片草地过后就是一排挺密的高耸树林,再往后有小池塘和木桥,还是挺好看的一个地方。
当时,开车5分钟就到沃尔玛、Target、Weis等等便利超市。不过我们不常在便利超市买东西,那里量少价高么……买菜嘛还是得去亚洲店。在我们来之前,我继父为了图方便都是去便利超市的,那里的蔬菜水果种类相对来说也比较少,导致刚来的1-2星期咱吃菜都啃萝卜叶……后来我娘受不了了,一拍桌决定要去寻找传说中的亚洲店(虽然最近的一家都要开车30-40分钟,但这也因为我们那个区的亚洲人比较少)。爱吃的俺娘刚找到亚洲店的时候,每次去都像某刘进大观园,这里摸摸那里看看,我们都说她是被饿傻了……亚洲店的品种当然多,但就是环境不如美国店好,地上有些烂菜叶呀脏水啊,感觉毕竟不如美国店舒服。不过跟我所知的国内菜市场比起来,还是好很多的。
附近韩国人很多,多得吓人。他们开的著名连锁蔬果店有韩亚龙(瞧人家这名字起的哟),Han-ah-Reum,和Lotte。前一个后来为了吸引美国顾客,直接改成了H-Mart。在吃了一年以后,有天我们突然发现Lotte的鱼吃起来很奇怪……有种不自然的韧感,好像果冻化过的感觉。可能是放了什么东西,为了保持新鲜?我和我热心地娘打电话到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FDA,政府管吃的部门)去投诉,结果没人回……好吧,算是咱太热心了。后来再也没敢吃Lotte的鱼。其他的就还好了,一些在美国应该很少见的水果在韩国店里都有卖。
不过呢,我们当时所住的学区实在不怎么样。上初中的时候没有感觉,上高中以后我才后悔得内牛满面……其实那个区里住的大多是中产阶级里相对来说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但素质如何咱却不好说。
日期:2010-08-03 11:57:37
先说说学校。7-8年级等于国内的初一初二,我印象也不太深了,所以短短讲完就好。
这里说明一下,美国的学校。
一个州里面有几个县,县里10几所小中高学校的标准教育内容(哪些名著是可供老师选择教的啦等等)由县教育局来定。
1-6年级 = 小学
6-8年级 = 中学
9-12年级 = 高中
当时中学的老师看我一张嘴都说不出两句英文,比较担心。我当时的英文水平自然是得去上ESOL课(English for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就是公立学校里给外国学生设计的英语课。至于数学课么,老师想,我既然英语不好,连数学题都看不懂,还是上中等程度的数学课好了……这里的学生是可以自由选择课程的难度的。事实证明当时他们把该上初一的我扔到了国内5-6年级程度的数学班里……
先说英语课,想让初中孩子们出国的父母应该对这个比较关心嘛,是吧。
由于我当时住的县比较差,亚洲人自然很少……嗯哼
外国学生既然少,那么ESOL班的规模自然也更娇小一点点~ 当时我们班里面有1对从香港来的兄弟,1个韩国男生、我、还有一个南美的女孩。老师是横着宽竖着长的典型美国人。每天上课最开始的10分钟,我们要在笔记本里写东西,爱写什么写什么,只要是英文就行。老师一般会出个题目,在写完以后我们会讨论。课本其实也是有的,但老师好像不怎么用(其实除了数学老师以外,严格照课本教书的老师比较少),最多偶尔让我们做做练习本里面的题目,练练语法之类。一般他会从有趣的故事书里面复印一些故事来给我们读,偶尔节日(比如St. Patrick’s为什么要穿绿的,不然会被掐)什么的会做一下文化性的介绍。不过无所事事的日子比较多,老师最希望我们能够开口说话,所以上课一般聊天聊天就这么过去了。不过对非英语对话老师表示很无力……每次香港兄弟开始用广州话互吵的时候老师就脸一沉……然后在屡劝不听以后暗自内牛……
那段日子还是很青葱美好的。
日期:2010-08-03 12:11:01
然后是自然科学之类的课程。老师经常布置作业让我们回家读课本预习,至于读不读就是学生自己的事了,不读的话,如果第二天你在小考里翘了,老师也不管,最多表示对你很失望。这跟我在国内的经历很不同,想当初我们老师对成绩不好的学生苦口婆心地劝导,把大家都当自己孩子一样,这在国外应该说是完全不可能的。出了国以后,就再也没有见到过那么亲切的老师啦……
话归正题。当时读不懂课文的我急得回家掉眼泪。我妈在国内是大学老师,兼职翻译,所以英语还是不错的。她手把手地辅导我,陪我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去读、去理解。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就能够自己流利地读课文了,以至于老师发下的阅后练习题我都是全班第一个做完(要不然就是准确率非常高)。要说的一点是,这期间我一直在读英文书。我妈说我是书虫,每次去图书馆回来都抱了没过头的一打书,而且初二的时候最佳速度是1天1本。狗血的比如公主日记啊啥的咱都读过(这种书最好的一点就是文字风格很口语化),不懂的就扔一边,懂的就往下读。我当时是绝对没有抱着希望能让英语进步这种念头。我继父还劝我说,不懂的单词要查,这样才能进步。但我太懒,99%的时候不查,但书只要看多了,单词的意思也自然就懂了。
初一的情况我记不太清楚了。但我就上了1年的ESOL课,初二就开始上最高级的英语课了。写作文从来都拿A,做演讲从来都拿A(老师还夸咱版面设计不错呢,所以说美国小孩普遍比中国小孩创意好这点不是真的嘛)。有一次同学们正在班上读书,课上到一半的时候我才进教室,但在短短20分钟我就把故事读完了,可怜的同学们当时花了一节课还没看完3/4……
日期:2010-08-03 12:38:48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